(德國之聲中文網)自2020年1月訪問緬甸後,外界注意到,習近平已21個月沒有外訪了,而同期西方國家領導人均已恢復了正常訪問。坊間早已對此作了各種猜測,一種看法認為是受疫情影響;還有看法認為,由於中國經濟在疫情中率先復甦,對外部依賴減少,習覺得沒有必要出國訪問,而把注意力放在國內,解決棘手問題;海外「反共圈」則把習不出國和中國惡化的外部環境掛鉤,認為中美惡斗,西方國家對習的惡感加劇,不歡迎也不邀請習去訪問。
事實上,不僅習近兩年沒有出訪,整個中共官僚隊伍,在疫情發生後,除外交部長王毅以及主管外交工作的楊潔篪外,都再未在國外露過臉,楊也只是3月和9月分別在美國和瑞士同美方官方各見一次,且時間不長,故嚴格來說,只有王毅還保持著正常的出訪節奏,這當然是王的外長身份所致。外界不但未見中共領導人出國,中國也基本不邀請外國領導人和高級官員來華訪問,除了有限的幾次,而這幾次都安排在外地,比如美國氣候特使克裡兩次訪華一次在上海,一次在天津,常務副卿舍曼的訪華則安排在天津。
儘管現在通訊發達,很多會議和交流不必面對面進行,但高級官員尤其領導人的面對面會見,無論對化解岐見,改善關係,拉近距離,增進個人友誼,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是影片和通話所欠缺的。當然,如果兩國關係很糟,領導人一見面就吵起來,有時不見面反而是好事,會減少矛盾的爆發。但總的來說,就算兩國關係僵化,見還是比不見的效果要好。因為國家之間的關係終究不同於個人之間的關係,個人可以任由情緒主導或者決定同誰交往,我不喜歡你,就不想見你,可國家不能這麼做,國與國的交往,要克服領導人的情緒,從國家利益和理智出發。
中國人大會議預計將采納中共中央委員會提出的修憲建議,取消對國家主席任期的限制。如此,習近平在2023年將可連任國家主席,保持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權力。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Ng Han Guan習近平(左)1953年生於北京,父親習仲勳(右)是中共元老之一,當時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本圖攝於1958年。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CPA Media/Pictures From History1968年,習近平與成千上萬的知識青年一樣到農村插隊,落戶在陝北延安。1975年,習近平作為工農兵學員進入清華大學化工系就讀。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CPA1979年畢業後,習近平被分配到中央軍委,成為國防部長耿飈秘書團隊的一員。1982年,習近平出任中共河北省正定縣縣委副書記,次年升任書記。1985年到2002年間,習近平先後任廈門副市長、福州市委書記、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2002年調任浙江省副省長、省委書記。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CPA2007年陳良宇落馬後,習近平調任上海市委書記。圖為2007年6月習近平出席上海特奧會的倒計時活動。此時的習近平,已為進入中央權力領導核心做好了准備。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E. Wang習近平的夫人彭麗媛是著名歌唱演員,兩人有一個女兒。
圖片來源: Reuters2007年習近平、李克強入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構成下一屆領導核心。2012年秋的18大上,習近平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次年人大會議上當選國家主席。
圖片來源: Reuters習近平提出的「中國夢」的理想目標,逐漸成為中國官方政策和媒體宣傳的一面旗幟。在中國部分民眾為這一遠景所鼓舞的同時,西方世界卻為中國的政治、經濟各方面影響力的增加感到擔憂。
圖片來源: Reuters習近平向來強調軍隊的重要性和對黨的忠誠。2017年7月30日,為紀念解放軍建軍90周年,習近平在內蒙古朱日和基地主持閱兵。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CCTV在美國總統川普推行「美國優先」、從國際事務中抽身的政策之際,中國則愈發頻繁地以積極姿態出現在世界舞台上。習近平治下的中國在大力整治腐敗的同時,壓制言論自由和公民社會。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A. Brandon2017年10月中共19大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四個自信」、「中國夢」被寫入黨章。普遍認為,習近平鞏固了在黨內的核心領導地位。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N. Han Guan 道理習近平當然懂。但為什麼他和中共其他領導人都不出國訪問,也少邀請包括中共友邦在內的其他國家的領導人和官員訪華,即使有限的幾次也不出面禮節性接見一下?此狀況只有在中國文革時期可有一比,但文革是現代中國最黑暗的鎖國時期,而且內部極度混亂,除毛之外的領導人基本被鬥倒了。假如說習這樣做有意摹仿毛,以凸顯自己大國領導人的地位,似乎也不像,毛一生中只去過兩次蘇聯,晚年更是呆在中南海裡,可是那時還是有第三世界的一些領導人來華訪問,毛會接見他們。
"清零政策"阻礙習近平出訪
因此,出現這種極不尋常的現象必然要有極不尋常的理由來解釋,這個理由現在看來只能是中國奉行的極嚴格的疫情"清零"政策。中國最先爆發疫情,整個2020年全球都在抗疫,世界的人員流動基本停擺,各國領導人和外交官們過去的穿梭往來大都改在網上,一直延續到今年初研發出了疫苗並且投入使用後才有好轉,慢慢恢復了見面。儘管如此,只有美國和它的盟友也即西方國家之間基本恢復了正常,在廣大的發展中國家,由於疫苗普遍的施打率不高,它們的國家領導人也很少或者基本不出國訪問。
中國雖然率先在疫情中復甦,但這是因為採取了嚴格的"清零"政策,該政策的目的是把疫情擋在國門外,不讓國外的疫情特別是德爾塔變異病毒因為放鬆控制輸入到國內。中國政府之所以要對德爾塔病毒嚴防死守,當然是怕大量死人。以中國的醫療條件、公共衞生狀況和龐大的人口規模,假如也採取如美、印的防疫措施,不說日死2000,就算200,中國政府恐怕都擔負不起。這確實是由中國的體制不同造成的。美國近期日均新冠死亡人數接近2000人,對此可以批評美政府官員漠視人命,或者批評美民主出了問題,但至少它不會對民主體制造成很大衝擊,最多對政客有不利影響。可是如果中國日死200,絕對是大問題,會引起全民的不滿和恐慌,民眾會把它怪罪於體制,進而衝擊中共統治,一如武漢疫情初期那樣。原因無他,是因為中共表面上把自己塑造成那麼高尚和無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保障民眾的生命和財產安全,那出現大量死人的狀況,當然是政府責任。此乃中國政府對每個地方出現疫情都要對當地領導進行極嚴格問責的原因。就此而言,中共說它極重視民眾的生命,努力做到不在疫情中死一個人,某種程度上可能確實是真的,但也是它的無奈,它只能這樣,因為中共無法承受死很多人的代價。
亞洲多國開始「與病毒共存」中港台何時結束「清零」?
然而,這和習近平及中國領導人不出訪有什麼關係?
中國今年早期對外國進入中國的人員採取集中隔離14天的舉措,但自7月後變更為21天,而各地還有一些土政策,實際據說要隔離一月才能在中國恢復正常旅行。按照這一規定,習和其他領導人如果出國訪問,回國後要隔離21天,雖然他可以通過視訊和命令的方式遙控領導,但一些要他本人親自出席的場合和活動就沒法進行。問題還在於,領導人出訪,必然要帶領一個團隊,而他們中有人感染的機率就很大,即使無人感染,回來也要隔離21天,工作就基本癱瘓。因為習的指令是通過他的團隊來下達和貫徹的。這其中的傳遞環節必然受阻,效率會打折,假如在哪個環節出現疏漏或差錯,還有可能釀成不該出現的問題。這些狀況習必須考慮到。想想看,習會在六中全會上通過影片方式為出席會議的全體中央委員作報告嗎?其他領導人也不能缺席這個重要的會議。
也許有人建議,可以縮短習和其他領導人的隔離時間,不必像普通人那樣隔離這麼長。人們對此當然會理解,而且確實也是必要的,但問題在於,習本人不願樹立一個因自己的身份和地位特殊而破壞防疫規定的形象。他對各級官員的要求是以身作則,把它視為政治規矩,不管出於什麼理由,有多少正當性,如果習這樣做了,終究是破壞了防疫規定,隨他一同出訪的幕僚要不要也縮短隔離時間?因此,在這個問題上,他可能不想授人以柄。另外,如果縮短隔離時間,萬一在隔離期沒檢出病毒怎麼辦?
「習氏新政」不容分心
除防疫限制的實質原因外,國內繁重的事務以及外部環境的不友善也減少了他出國訪問的意願和興趣,對於這一點,不像一些外媒說的是因中國正在建設經濟內循環而不再對外部世界感到重要。今年兩會後尤其下半年以來,中國內部的大事是一件連著一件,有輿論把中國政府整頓資本、教培、演藝圈的行動,拉閘限電、恆大問題和提出共同富裕等稱做習正在發動一場新政,不管習的意圖何在,對這些事情的處理容不得他分心,何況還有台灣問題。接下來有冬奧。他必須集中精力去做,倘若處理不妥,很可能埋下一個一個地雷,被黨內和社會的反習勢力所用,從而為二十大埋下隱患。習固然大權在握,但也始終有一種不安感,而反對他的力量也始終在幕後對他"虎視眈眈",利用他統治和施政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每一個"豁口",製造障礙。權力愈穩若放鬆警惕,犯錯的概率也就愈高,習肯定不願這種情況出現。
與此同時,中國外部環境不友善也讓習對外訪興趣大減。一方面,在華盛頓營造的抗中氛圍下,美國的盟友不方便此時邀請中國領導人訪問,比如,日韓去年原有邀習訪問的計劃,以回禮中國邀日韓領導人訪中,但習對兩國的回訪遲遲不能成行,疫情影響固是原因之一,可兩國國內對中國的民意逆轉也使得日韓政府必須斟酌是否有必要邀請習來訪。另一方面,習若出訪,總需要取得一些成果,如果什麼成果都沒有,空手而回,出訪意義就不大,而要取得成果,特別是政治成果,當下也不容易,因為受邀國可能會考慮在美中對抗下不能表現出親近中國的樣子,尤其受邀國如果是美盟友卻又和北京關係密切,更不可能和習達成什麼政治協議,除非北京能夠給予它們極大的好處。可北京此時能給予什麼,又願給予麼?
拜登:我和習近平不是老朋友 只是工作關係
對前面提及的兩場國際峰會來說,習不線下出席,可能還有不願給拜登站台的考慮。若習拜同在國際場域出現,以目前態勢,拜登應該還會是主角,習的風頭蓋不過他。而且,兩人既然一同參會,免不了就要寒暄或者舉行正式的美中首腦會議,但習現在不想同拜見面,因為兩人會見如果不歡而散,兩國關係就沒有迴旋餘地。
或許還有其他人們想不到的原因,但上述原因可以解釋習和中國領導人為什麼不出國。這種情況已經損害了習和中國的形象,特別是現在幾乎所有國家都放棄了"清零",嘗試與病毒共處,中國是世界唯一還在堅持"清零"的大國,這對中國開放的壓力越來越大,也影響經濟的運行,長達兩年壓抑的民意亦很可能因生活和工作的不便再次出現不滿。中國政府注意到了這些變化,內部也在評估重新開放的條件和後果。有理由認為,在更多的民眾接種了疫苗,明年2月冬奧會以及3月上中旬兩會後,中國會放棄"清零"做法,重開國門,屆時,習近平和中國其他領導人才會出國訪問。
從毛澤東到習近平——中共建政以來,按照官方的說法,已經歷了五代「中央領導核心」。而在他們之前,共產黨早期的領導人幾乎已被人遺忘。
圖片來源: China Photos/Getty Images陳獨秀(1879-1942)1915年創辦了《新青年》雜誌,是新文化運動的主要倡導人之一。1920年起參與中國共產黨的創建,在一大上當選中央局書記。1927年辭職,1929年因與當時共產黨領導層意見不合被開除黨籍。陳獨秀的政治命運複雜坎坷,他是早期的馬克思主義者、後來接受過托洛茨基主義,曾被國民政府拘捕監禁。中共建政後長期對他的官方評價是走上了「右傾機會主義」的錯誤路線。
圖片來源: CPA Media/picture alliance博古(1907-1946)本名秦邦憲,生於杭州,曾留學蘇聯。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1年在共產國際的支持下接替王明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書記。由於紅軍在他的領導下連遭重大損失,他在遵義會議上退出中共領導集體。1946年博古在國共和談期間,因飛機失事遇難。
圖片來源: CPA Media/picture alliance張聞天(1899-1976)1925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曾留學蘇聯。回國後張聞天來到中共根據地瑞金,擔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遵義會議後,張聞天被推舉為中央委員會總書記。在陝北隨著毛澤東權力的擴大,張聞天的地位逐漸下降。中共建政後,他曾任住蘇聯大使、外交部副部長。1959年,張聞天被劃為「彭德懷反黨集團」成員,受到批判。
圖片來源: Public Domain毛澤東是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在1935年的遵義會議後逐步確立了其黨內領導地位。中國官方將毛澤東定位為黨和國家的締造者以及第一代領導集體核心。毛澤東思想被列為中國共產黨的主要指導思想之一。但是毛澤東從上世紀50年代起主導或發動的反右、大躍進、四清運動、文化大革命等運動造成中國社會千萬人死亡、經濟蒙受巨大損失、文化遺產遭嚴重破壞、社會結構出現深層斷裂等危害後果,這也讓他在官方之外得到的評價褒貶不一。儘管如此,1998年出版的《時代》雜誌仍將毛澤東列入20世紀100名最重要的人物。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United Archives/WHA劉少奇曾經被毛澤東視作接班人選之一。他曾先後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副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和中國國家主席。有看法認為,由於劉少奇反對毛澤東倡導的「三面紅旗」並且在四清運動上與毛澤東產生激烈矛盾,最終導致二人關係破裂。文革開始後,劉少奇被迅速打成「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並被冠以「叛徒、內奸、工賊」的頭銜。1968年,劉少奇被永遠開除出黨、撤銷黨內外一切職務。次年,他在放逐、拘禁中於河南開封病死。1980年,中共十一屆五中全會為劉少奇全面平反並恢復其作為黨和國家領導人的一切名譽。
圖片來源: Imago/Xinhua周恩來是中共開國元勳之一,建國後一直擔任總理職務。中國史學界和很多國外史學家認為,周恩來顧全大局、相忍為國,盡力使用各種管渠道,以不同方法減少動亂之影響,也曾被江青等人稱為「滅火隊長」。鄧小平曾在中共黨內高層談到周恩來在文化大革命中的作用時說過兩句話。一句是:「如果沒有總理,文化大革命的局面可能更糟。」另一句是:「沒有總理,文化大革命也不會拖得那麼久。」美國漢學家費正清這樣比較周與毛的一生:「他是一位具有古典風格的總理,相比之下,毛澤東更像一位真龍天子,他可以在風雲變幻的雲霧中恣意縱橫,時隱時現,而周恩來則不同,他彷彿一直在權衡時勢,修補殘局。」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毛澤東生前指定華國鋒為自己的接班人,並留下遺言「你辦事,我放心」。華國鋒在毛澤東逝世後,與汪東興、葉劍英等聯手逮捕「四人幫」,結束文化大革命,成為黨政軍最高領導人。他被普遍認為是「兩個凡是」(「凡是毛主席作出的決策,我們都堅決維護;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們都始終不渝地遵循」)的提出人。因為與鄧小平在政治路線上相左,1980年年底華國鋒被迫退出中共核心領導集團。2008年8月20日,華國鋒因病在北京逝世。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至今仍被中國官方稱作「改革開放的總設計師」的鄧小平一生未曾擔任過中國國家元首、中國政府首腦或中共最高領導職務,但從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至1989年11月辭去中共中央軍委主席(中共十三屆五中全會)一職前,外界普遍認為他是實際的最高領導人。2018年紐約時報中文網刊發的一篇客座評論中評價鄧說:「從鄧一生的革命經歷看,雖然他是個務實派,但本質上,鄧是共產主義的信徒,身上還帶有傳統中國遺留下來的專制DNA。……這是他作為改革者的歷史侷限性,也使得中國改革很大程度上是一個跛足的改革——只有經改,沒有政改。」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上世紀80年代初,胡耀邦進入了中共最高領導人的行列,成為中共中央總書記。不過,力推改革的他引起了黨內其他元老的不滿。到了1986年前後,鄧小平等元老認為胡耀邦縱容"資產階級自由化"、縱容"全盤西化"。1987年初胡耀邦被迫辭去總書記職務。賦閒的他,依然受到黨內改革派、知識分子、學生群體的歡迎。值得一提的是,胡耀邦被迫辭職時,黨內高層人物中只有習近平的父親習仲勳力挺他。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1989年4月15日,74歲的胡耀邦因突發心肌梗塞而去世。隨後,民眾對這名中共前總書記的悼念活動不斷升級,最終演變成了大規模的天安門民主運動,最終遭致鎮壓,釀成「六四」慘案。在胡耀邦去世至今的30年間,這名推動平反"文化大革命"期間冤假錯案、主導"真理標準大討論"的中共前總書記,一直是「敏感詞」。圖為1986年,東德統一社會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昂納克訪華期間,在胡耀邦的陪同下參觀南京長江大橋。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趙紫陽被視為中共領導集體中的開明派。70年代末他在四川主政時期進行了中國全國最早的人民公社改建鄉政府的試點,揭開了中國農村改革的序幕,並取得很好效果。當時有順口溜:「要吃米,找萬里;要吃糧,找紫陽。」1987年,趙紫陽接任胡耀邦擔任中共中央總書記。除大力發展市場經濟外,他還積極提出並設計政治體制改革方案,推進改革開放的深化,曾一度被認為是鄧小平的接班人。但在1989年的「六四」事件中,趙紫陽因公開表示同情學生和反對武力鎮壓,而招致鄧小平、陳雲、李先念和李鵬等人的不滿,被免去黨內外一切領導職務,最終在軟禁中度過了生命中最後的16年,於2005年逝世。
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在1949年中共建政以來出任總理的政治人物中,除了開國元勳周恩來之外,李鵬無疑是其中資歷最深者。在其政治生涯中,李鵬擔任了十年總理(1988年到1998年),十五年政治局常委(1987年到2002年),還曾擔任五年名義上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全國人大的常委會委員長(1998年到2003年)。但是,李鵬在中國政壇及社會中的名望卻幾乎是歷屆總理中最低的。這一點直到其去世也沒有改變,而其症結無疑是1989年的六四事件。北京學者章立凡對李鵬的評價是:「儘管在任內乏善可陳,且有六四事件的巨大陰影,但李鵬實確實忠實於中共信仰或其執政利益。所以我覺得他也就是一個比較符合中共標準的共產黨人。」
圖片來源: Imago Images/UIG八九民運爆發後,時任總書記趙紫陽因反對鎮壓學生而失去權力,在一些中共元老們的推薦下,鄧小平最終決定用江澤民取而代之。當時僅擔任了短短兩年上海市委書記的江澤民從原來的政治局委員直接躍升為政治局常委、中共中央總書記。德國符茲堡大學的中國問題專家列維評價江澤民時說:「在大部分外國觀察家眼中,他被視為一個機會主義者。」北京學者章立凡認為,江澤民是一個「比較張揚個性,有表現欲」的領導人,「善於彈奏樂器,時不時還唱首歌。他不斷的用各種方式來表現他的才藝」。2000年,也就是上任十年之後,江澤民提出「三個代表」,並最終將這一理論與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相提並論,寫入中國憲法及中共黨章。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Ng Han Guan除了初期經歷了六四後的外交孤立和經濟動蕩之外,在江澤民隨後的政治生涯之中,中國總體局勢相對平穩,先後迎來加入世貿組織、香港回歸和申辦奧運和世博會成功等重大事件。2002年,江澤民辭去中共總書記職位,將權力交給被普遍視為鄧小平隔代欽定接班人的胡錦濤。但是,江澤民並沒有同時辭去中央軍委主席職務,直到2005年才徹底完成「交班」。除此之外,退休之後的江澤民依然時常出現在媒體上,出席各種活動。歷史學者章立凡分析說:「中國政要跟西方政要的不同。雖然鄧小平廢止了終身制,但實際上鄧小平並沒有廢止老人幹政。江延續了這種老人幹政的傳統,整個胡錦濤時代都處於老人幹政的狀態之下。」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胡錦濤是中共第四代領導集體的核心人物,其任內的政治體制也被一些媒體稱作「胡溫體制」。胡錦濤在執政期內延續了鄧小平提出的「韜光養晦」政策,強調「不折騰」,以較為低調的姿態保證了中國經濟十年的快速上升,中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但是反對者批評胡溫政府在一些重大政治、經濟、社會、環境問題上採取迴避態度或者應對不力,給外界以十年不作為、擊鼓傳花的印象。有看法認為,「老人幹政」之下,「胡溫體制」實際上是「九龍治水,互不相讓」的寡頭體制,造成腐敗橫行、軍中權力被架空、政法委變成獨立王國的局面。2012年11月召開的中共十八大上,胡錦濤卸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和中共中央軍委主席的職務,由習近平接任。胡錦濤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首位一次交出所有權力的非終身制最高領導人。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溫家寶於2003至2013年間擔任國務院總理,是中共總書記胡錦濤主政下的重要領導成員。2013年3月,溫家寶卸任前夕,德國《法蘭克福匯報》發表的一篇文章評價他是「胡錦濤主政下最高領導層中唯一一個敢於提出政治改革的人。他曾間接表示,他可以想像,可以把中國村一級的選舉制度提升至縣和地區一級,可以允許更多民主。他也是將民主和自由稱為普世價值的唯一最高級別官員。但是,溫家寶在其10年任期中沒有做出過努力,讓設想成為現實」。《中國影帝溫家寶》的作者余傑認為,溫家寶任內「中國政治大幅退步,經濟上更造成國進民退」。2012年10月25日,美國《紐約時報》大篇幅刊發關於溫家寶的家族成員在溫家寶擔任領導崗位期間,藉機貪污了至少27億美元巨額財富的相關報導,引發各界轟動。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epa/P. Grimm出生於1953年的習近平是中共元老習仲勳之子,也是首位擔任中國最高領導職務的「紅二代」成員。習近平上任之後,盡顯強人政治作風,與前兩任形成較大反差。針對黨內,習近平開展聲勢浩大的反腐運動,導致包括前政治局常委周永康在內的大批官員入獄。與此同時,政府對於社會的控制也變得更加嚴厲:媒體管束更為嚴格,民間維權運動遭到前所未有的打擊,對於新疆西藏以及香港等自治地區的政策也顯得更為強硬。與此同時,在對外政策方面,力推「一帶一路倡議」,旨在中國產品開闢新市場,同時也被視為北京拓展政治影響力的嘗試。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K. Cheung 2018年,中國全國人大投票通過取消國家主席任期制,使得習近平有可能長期執政。許多評論認為,習近平本人的強勢風格以及圍繞他個人的形象宣傳,是毛澤東之後歷代中共領導人中最為突出的。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Xinhua/J. Peng 鄧聿文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