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俄烏之戰對台灣的啟示

2022年3月13日

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戰爭,無法速戰速決及國際反應強烈的程度,都是北京當局原先沒有預料會發生的情況。德國華裔政治學者張俊華認為,儘管戰爭還在進行中,但它的走勢不僅迫使中國必須重新思考對台策略,同時也為西方如何協助台灣增強韌性、抵抗中國的武力攻取提供了路線圖。

Taiwan Hsinchu County | Soldat mit Flagge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讓許多人聯想到台海局勢圖片來源: Chiang Ying-ying/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台灣生存的關鍵在於北京與華盛頓的決策層手中。面對著當前的烏克蘭之戰,無論是中方還是美方,都認為台灣與烏克蘭是兩個不同的情況。

首先,從國際法來看看。烏克蘭在被俄羅斯侵入後,有141個聯合國大會成員同聲譴責俄羅斯對烏克蘭的侵略。但是,如果台灣受到中國大陸攻擊,受1979年聯合國決議牽制,很難有如此多的國家會明確支持台灣。

其次,台灣的晶片產業在全球供應鏈的關鍵作用以及暫時不可替代性,這一因素卻又將大大增加該島的在全球的份量。

普丁的"榜樣"作用

在去年中共建黨百年活動上,習近平再次強調"解決台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國共產黨矢志不渝的歷史任務"。而從他個人角度來看,在他就任期間,拿下台灣似乎是一件理所當然的事。 儘管行動時間似乎還是個未知數,但一般估計2027年是幾率相當大的。這是因為,一方面那一年正好遇上中共建軍一百周年。而一般估計,那年的經濟下滑幅度將比現在更大。習近平完全有理由試圖用"解決台灣問題"來顯示其成績。當然,可以預料,台灣2024年選舉後,依然無法出現一個親共的政府,這也使習近平失去耐心。而軍事技術方面,到2027年,中國的軍力和軍事技術達到相當的水準,以致於多少能跟西方各國抗衡。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台灣民眾怎麼看?

03:16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當然,中共也意識到,台灣"回歸"阻力很大。而關鍵阻力則來自美國。所以,"解放台灣"成為中共的威權制度跟民主制度博弈的象徵。而普丁在烏克蘭的冒險主義行為,實際上比習近平搶先一步演示了這場博弈。儘管輸贏未決,但在軍事和戰略、策略上的拼比,確實對中共具有重大參考意義。

現在看來,習近平肯定要努力克服普丁在發動這場閃電戰前的魯莽。估計一旦北京對台開展,考慮的層面肯定要比普丁更周到些。而考慮到中國大陸跟台灣隔著海峽,這比普丁從陸地邊境攻入烏克蘭更難。可以想像,習近平會努力地克服普丁的情報錯誤或不準確。

台灣抵抗力量估測

烏克蘭這次在抵抗俄羅斯侵略戰的前二周,體現了頑強的抵抗力量。 那麼台灣在受到中共攻擊後是否也會如此反應呢?

抵抗力量由三方面組成。一是領導精英層面的傑出表現以及領導魅力 (Charisma)。二是民眾的團結和犧牲精神。三是正規軍以及非正規軍的士氣、實力、戰略與策略。

這次烏克蘭戰爭,總統澤倫斯基表現引人注目, 而他的榜樣,使得民眾從震驚到氣憤再轉為到仇恨和保家衛國的決心。假設台灣也會出現那種局面,那麼只要該島堅持一周或10天,那就會使台灣為得到外界支持贏得寶貴的時間。

台灣的軍力

台灣在2010年開始逐步廢除徵兵制,目前則以志願兵為主,男性青少年只需服四個月的義務軍事訓練。專業的軍人則服役五年。烏克蘭戰爭後,台灣實施新制下的第一批後備軍人動員,今年估計將召集訓練1萬5千人。

台灣國防部承認,一旦兩岸開展,中方具癱瘓台灣防空能力 ,但不至於"全面摧毀"。 中方不僅"全盤掌握台灣軍事動態",更已"初具癱瘓台灣防空、制海及反製作戰體系的能力"。可以想像,中共在高技術應用方面,很可能會超出在烏克蘭戰爭中的俄羅斯。 同時,中國作為全球第二大太空國家,擁有395顆衛星,其中多數用於軍事用途。估計北京會結合中國"北斗衛星"全時域定位,並用全面的電子戰來配合實戰。而這些,似乎跟普丁的混亂後勤和各部不協調會有很大的差別。

類似於烏軍,台灣將選擇不對稱的對應方式(asymmetrical approach),用導彈、防空導彈或反艦導彈,和更靈巧的戰術,去減少中國解放軍在數量上的優勢。

美國的作用

50年來,美國對於是否出兵防衛台灣的問題遵循"戰略模糊"政策。這在《對台關係法》中已設計好了,因為該文件在國防問題上含糊其辭,只談提供"國防資源和服務",沒有明確干預紅線。戰略上的模糊性迫使北京假設,華盛頓會在中國試圖使用武力收復台灣時參與其中或進行干預。

烏克蘭戰爭即將發生前,歐洲對俄羅斯有綏靖主義傾向,這種做法也很可能在台灣問題上出現。然而,烏克蘭總統在戰爭前後期的積極表現,使得西方各國積極提供給烏克蘭能制敵的武器和情報,而這些已成為烏克蘭迄今為止抵擋俄軍的秘訣。

而美國目前在亞太地區的安全設計上作了多重佈置 , 譬如"五眼聯盟", "四邊機制" (Quad) 等。這將從制度上對中國造成比對俄羅斯更嚴重的限制。現在當然很難說,美國參與台灣保衛戰的程度到底如何。但肯定不比對烏克蘭的支持要弱。 俄烏戰爭進入第二周,美國總統拜登指派一個由前美國軍事及國安官員組成的代表團訪問台灣傳達美國的再保證。 從代表團的組成可以看出拜登政府有意凸顯跨黨派的一致性,成員不僅包括民主黨與共和黨政府前國防及國安官員,由前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率團更具有重要意義,因為這對台灣發出了軍事和安全的強烈訊號。

但即便如此,美國尤其是拜登政府,將不會完全實現從戰略模糊向戰略清晰的轉折。

延伸閱讀——客座評論:中國能從俄烏戰爭中「學」到什麼

海峽之戰擴大化?

這次烏克蘭之戰,普丁給習近平開了一個很不好的先例,即用使用原子武器來威嚇對手。那麼,現在問題是,習近平是否也會加以效仿? 一般估計,這個可能性也許存在,但北京在叫喊時的底氣肯定遠不如莫斯科。

外界對中國核武數目的估算,低的有100多枚,高的達上千枚,普遍預計在500-800枚之間。而美俄擁有的核彈分別達5千和7千枚相比。也就是說,在數量上中國確實構不成一個等級。

台灣戰爭擴大化,倒是可能體現在俄羅斯站在中國一方的積極參與,譬如派遣它在遠東的艦隊,阻撓美日海軍對台灣的協助。而這就取決於,烏克蘭戰爭後,中俄是否依然會保持像冬奧峰會時那樣信誓旦旦的結盟。

系列影片之三:中國為什麼一定要得到台灣?

10:29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對世界經濟的影響

假設美國介入,那麼可以想像,美國與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戰爭將產生大量傷亡,並可能摧毀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美國軍事裝備。 跟烏克蘭戰爭類似,台灣之戰也將破壞全球經濟穩定,尤其是當西方各國對中國實行各種制裁手段後。 西方對中國的制裁,估計有一半以上的作用不大,但在技術和金融方面的制裁依然有一定的效用,就像自川普政府至今對中國的技術方面制裁一樣。

而更能影響世界經濟的,是全球的半導體供應鏈。 台灣半導體產業在全球產業鏈中的重要性毋庸置疑。這也就意味著,一旦台灣落陷,西方國家將無法保證晶片供應鏈的運轉。為此,美國已決定要在其本土複製出一個"新台積電"。 而歐洲數十國也斥資300億歐元維護"技術主權",要使歐洲在全球晶片市場佔比由原先的9%左右,提高至20%。去年, 歐洲議會通過了一項加強與台灣關係的全面藍圖,呼籲建立 "全面加強的夥伴關係",並引入新歐盟晶片法 (EU Chips Act)。這樣,就形成一場跟時間的競賽。就看西方國家能否在台灣之戰之前實現自己的計劃。

兩岸之戰能迴避嗎?

如果對台灣開展,那有相當一部分動力來自於習近平的個人的"雄心壯志"以及他的一把手領導方式。但是,一旦習因為某些錯誤從而使中共重新回到集體領導,也許能使中國回到一條跟西方國家的溫和路線,從而推遲攻台計劃。

迴避戰爭的另一個方式,是台灣的地位在國際上的今後幾年產生一個突變。使其在國際舞台上得到更多的認可。這樣,就會增加中共武力奪取台灣的難度。

第三個可能性就是西方國家利用某種技術手段,突破中共的訊息封鎖,從而改變中國大陸的狂熱民族主義思維方式,產生一種自下而上的演變,促進和平理念的在民眾間生根發芽,從而對中共產生一種抵制戰爭的壓力。

但遺憾的是,這三種情景的發生幾率均不大,至少不會在2027年之前發生。

台灣人相信美國協防說嗎?

03:58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本文作者張俊華為徳籍華人政治學者,在德國生活三十餘年。他曾就讀於德國法蘭克福大學,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此後曾執教於柏林自由大學等高校。現為法國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 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2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