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北約中國正式對立,警惕引來三戰

2024年7月17日

政治評論員鄧聿文認為,北約和中國的正式對立,讓這個動蕩不安的世界又增添了一對危險的矛盾,不排除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可能。

鄧聿文:「雖然北約和中國公開扛上,但目前還處於口水戰階段,關鍵看接下來這場口水戰是否會由言辭交鋒,變成行動衝突。」圖片來源: edna/imago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日前結束的北約華盛頓峰會公開將矛頭對准中國,毫不含糊地指責中國是「俄羅斯對烏克蘭戰爭的決定性支持者」,表示中國將為此付出代價。中國則批評北約峰會涉華言論充滿挑釁謊言煽動抹黑,斥責北約是「冷戰遺存、陣營對抗和集團政治產物」。北約和中國的正式對立,讓這個動蕩不安的世界又增添了一對危險的矛盾,不排除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可能,如果北約成員國果真對中國實施制裁的話。

作為大西洋兩岸的軍事聯盟組織,北約在地理上相距中國遙遠,本來應該和中國相安無事。但在1999年北約轟炸南斯拉夫時,美軍導彈「誤擊」了中國駐南大使館,造成三名記者遇難,由此北約和中國結下了宿怨。此後,隨著中美關係的改善,以及全球化的狂飆突進,中國積極擁抱西方,「誤炸」帶來的中國對北約的敵視被消弭,雙方在亞丁灣的護航行動中甚至還有某種程度的合作。然而,兩者關係的改善並未能得以持續,在美中對抗關係確立後,北約在2019年首次將中國描述為「挑戰」,2022年進一步上升為「系統性挑戰」,這當然是因俄烏戰爭的爆發中國被北約質疑站在俄羅斯一方支持後者,今年北約在華盛頓峰會上,又把中國「拔高」定性為「持續挑戰北約利益、安全、價值觀」的對手和威脅。

北約步步提升中國威脅程度

北約在近年一步步提升中國的威脅程度,和美國對中國的戰略定位是分不開的。中國認為北約是美國遏制和圍堵自己的戰略工具,當美國把中國作為未來長期的最大戰略敵手,也就要求北約在對抗俄羅斯的同時,將注意力轉向亞洲,瞄準中國,配合美國反中,而北約不能違背美國意志,所以遂有北約亞太化,並將日韓澳新這四個亞太國家引進北約,成為北約在亞太的夥伴,參與北約的部分活動。對中國來說,北約進入亞洲,如芒在背,某種程度上,中俄軍事的接近,以及中國主導上合組織的擴員並加強該組織的軍事色彩,有應對北約逼近中國的考慮。

此次北約華盛頓峰會用嚴厲措辭指責中國通過與俄「上不封頂」的夥伴關係以及對俄軍事工業基礎「大規模的支持」,成為俄對烏戰爭的「決定性賦能者」,要求中國「停止對俄羅斯戰爭行為的一切物質與政治支持」,停止運送軍民兩用物資與武器零件等,否則,中國「不能不受到利益和聲譽的負面衝擊」,被認為美國成功說服它的歐洲夥伴,讓北約首次將中國當作對手,在抗中上和美國步調一致。對北約對中國支持俄羅斯的指控,中國當然否認,外交部發言人回應稱,俄進口武器零件和兩用物資超過60%來自美西方,被烏摧毀的俄方裝備95%的關鍵零件也來自西方,俄制武器72%的西方零件来自美國公司。雖然這些數據的來源不明,但即便屬實,也不太可能改變北約對中國的指控與定性

因為事情也可有另一種解釋,固然,美國和歐盟關心的是中國出售給俄羅斯的軍民兩用物資和零件可能被用於攻打烏克蘭。但是,中俄貿易本身對俄國力的恢復和支撐一場長期作戰,起到了即使不是決定性的,也是至關重要的作用。兩國貿易去年高達2400億美元,今年會更高,基本上可以填補西方國家撤出俄羅斯的空白,支持了俄的經濟和國內市場的穩定,讓俄在西方有史以來最嚴厲的制裁下沒有如預料的那樣垮下去。假如缺了中國這塊,俄的經濟能否撐到現在,確實不好講。這還不論中國在外交和國際場域對俄支持。從這個角度看,北約給中國戴上俄對烏戰爭的「決定性賦能者」帽子,沒有誇大其詞,儘管中國宣稱它和俄的貿易是正常貿易關係。

此次北約華盛頓峰會用嚴厲措辭指責中國通過與俄「上不封頂」的夥伴關係以及對俄軍事工業基礎「大規模的支持」(資料圖片)圖片來源: Sergei Bobylov/AFP/Getty Images

北約中國的「口水戰」

雖然北約和中國公開扛上,但目前還處於口水戰階段,關鍵看接下來這場口水戰是否會由言辭交鋒,變成行動衝突。也就是,北約是否如它宣稱的,對中國採取懲罰措施。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在北約峰會上明確說,北京繼續給俄羅斯軍事工業基礎添柴火是不可接受的, 隨之而來的行動包括必要的制裁,以及不允許北京在尋求改善對外關係方面取得進展。而根據美媒前些天的報導,為應對俄羅斯與歐洲東部爆發更廣泛的潛在衝突,美國正在牽頭,與北約官員討論如何先發制人採取行動收回中國在歐洲擁有的一些基礎設施項目,並由歐盟接手管理這些資產,從普通技術領域,到量子計算、半導體和電信等高科技領域都包括,如果爆發戰爭, 「幾乎肯定會(被歐洲國家)國有化,或者在緊急安全措施下由各國暫時接管營運控制權「,就像歐盟現在沒收俄羅斯的資產一樣。假如這成為事實,認為中國不會針鋒相對反擊,是不可能的。

此次北約峰會期間,中國與白羅斯在後者國境靠近北約東部邊境舉行代號為「雄鷹突擊-2024」的聯合軍演,演習以反恐為主題,演練營救人質等科目,但也含有對北約示強的意味。北約這次之所以對中國態度變得強硬,和中白聯合軍演亦有一定關係,因為該軍演讓北約覺得,中國的軍事力量已經來到北約後院。「中俄白「是否會形成某種形式的軍事合作可以觀察,但如果有,當然會使北約尤其是北約東歐成員國認為是一大威脅。

想像一下,假使北約以俄歐出現廣泛的衝突為由要求歐盟沒收中國在歐盟國家的基礎設施項目,中國會如何反擊?一些中國網民在看到北約對中國的強硬言辭後,認為既然北約不聽中國辯解,認定中國就是在武裝支援俄羅斯,那中國乾脆就給北約表演一回,賣武器給俄,看看北約敢對中國怎麼樣。他們還拿1962年的中印戰爭做例子,毛當時說,國際社會老是說中國入侵印度,不打一次印度就妄背了這個說法,所以毛決定出兵印度。網民的建議當然不可能成為中國政府的決策,後者不會魯莽到這樣做,但由此也反映中國民眾對北約在中俄關係上不斷敲打中國的強烈不滿。不過,倘若歐盟國家在北約壓力下沒收中國在歐資產,以懲罰中國助俄,在中國看來,這就是北約和歐盟公然與中國為敵,會激起中國國內強烈的民族主義反響,強硬要求中國政府對歐盟國家採取同等報復,包括可能放棄不向俄出售武器的立場。如果雙方的對立走到這一步,將是非常危險的。

中國至今沒有援俄武器,不是顧忌美國的威脅,而是同歐盟的關係。因為這樣會使歐盟在抗中上完全倒向美國,從而大大增加中國的戰略壓力,讓中國的國際處境變得更艱難。但假如歐盟國家率先對中國發難,沒收中國在其本國資產,這等於歐盟對中國打了第一槍,中國也就沒有必要維持對歐關係,從而公開站隊俄羅斯。從中國同時對抗美國、歐盟和北約來說,也必須同俄在軍事上緊密結合,否則,以中國一己之力,是不可能抵抗這個大西洋聯盟集團的。一旦兩大軍事集團處於對抗中,目前的俄烏戰爭很難說不會外溢到亞洲,乃至其他地區。

中國學者鄭永年前不久接受採訪表示,西方說中國支持俄羅斯,中國沒有支持俄羅斯,中國支持的是和平,只要主張和平,中國就支持。中國要是站隊,不管站隊俄羅斯,還是站隊美國,第三次世界大戰恐怕早就打起來了。的確,以中國目前的國力和軍力,中國站隊哪一邊,就會加重這一邊的份量。如果中國在北約和歐盟沒收資產的制裁下,受憤怒所驅使而和俄結成軍事一體化,在雙方「你來我往「的升級對抗中,總會有某個環節或事情處理不慎,從而中國將被捲入戰爭,並有演變成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可能,因為中國周邊的火藥桶太多了。

鄧聿文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