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1989年的台灣,正在威權政治的尾聲,蔣經國去世不久、接班的李登輝還沒有站穩腳步,民間的民主運動風起雲湧,執政的國民黨政府高層陷入權力鬥爭,也就是那一年北京爆發了學生運動,台灣的學生喊出了「北京可以台灣不行」的口號,強力支持北京的學運。
六月四日的前一天晚上,大批台灣民眾參加了多個藝文團體在臺北中正紀念堂前廣場舉行的聲援北京天安門學運晚會,午夜之前還經由安排人在香港轉撥電話的方式和天安門廣場上的學運領導人「連缐」。
當電話另一端傳來槍聲時,臺北現場則是傳出陣陣的哭聲、電視轉播畫面上看到的是錯愕、不敢置信的表情,接下來的幾天,電視臺播出了板車送受傷學生就醫、解放軍士兵開槍、裝甲車被土製汽油彈燒燬等等的畫面。
台灣當局對北京發出了嚴厲的譴責、執政的國民黨還特地舉行悼念儀式、大街上處處可聽到藝人們共同製作的《歷史的傷口》這首支持學運的歌曲。
不過,這股支持學運之情,很快就消散了,後來雖然每年接近六四的時候,還是會看到相關的報導,但是整體來説氛圍就是顯得那麼雲淡風輕。
對比香港
事件發生之後,香港民間的反應強烈的程度遠超過台灣,跑馬地幾萬人的大聚會上眾星雲集、多少被北京當局通緝捉拿的民運人士經由香港民間的「黃雀行動」救援、從而得以前往提供他們庇護的西方國家。
香港的支聯會隨後每年六月四日在維園舉行燭光守夜、連續舉行了三十年,每次的規模都是數萬人以上、甚至十萬人以上,光這一點,台灣就望塵莫及。
雖然後來香港政局出現翻天覆地的變化,紀念活動難以為繼,但是香港曾經有個六四紀念館、還有一個名叫「國殤之柱」的紀念六四藝術創作曾經在香港大學矗立多年。
反觀在兩岸三地中唯一可以合法舉辦紀念活動的台灣,因為找不到六四事件的記憶還有痕跡,紀念活動能有個上千人參加就已經不得了,政治人物雖然到了這一天都也許會「循例」發表希望北京跟上民主潮流、注重人權或者「六四不平反、統一不能談」之類一些不著邊際的聲明或者講話。
但是現在一看,當年多少聲援學生的演藝人員是在中國境內討生活?多少臺商因為接替了六四之後外資撤出所留下的空缺而成巨富?天安門在多少台灣民眾眼中不過就是個北京的景點?一些當年將北京當局行動稱為「暴行」的政治人物現在以能夠接觸北京當局高層而感到自豪。
今年隨著香港天主教會宣佈將不再為六四死難者舉辦悼念彌撒,香港公開的六四悼念活動全部無法舉行,天安門民主運動的記憶在香港被系統性抹去。台灣可能成為兩岸三地唯一可以紀念六四的地方。
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1990年6月4日,香港民眾首次走上街頭,紀念天安門大屠殺一周年。這一年起,香港支聯會每年組織大規模悼念活動。由於1989年民主運動在中國大陸是禁忌話題,香港逐漸成為各類與六四有關的追思活動的中心。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newscom自1990年以來,每年6月4日晚,香港維多利亞公園都舉行燭光晚會,悼念六四死難者,表達自由民主訴求。參加人數少則數萬人,多則十多萬人(據組織方支聯會數字,一般高於警方公佈數字),為全球規模最大的六四紀念活動。(2015年資料圖片)
圖片來源: Reuters/Tyrone Siu2013年,台北民眾舉行燭光晚會,紀念六四,聲援獄中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劉曉波。劉曉波是89民運代表人物之一、與周舵、高新、侯德健一同被成為「天安門四君子"。
圖片來源: Reuters2019年,六四30周年之際,台北舉辦了專題紀念活動。此前還在台北中正紀念堂前放置了由台灣藝術家雪克(Shake)搭建的充氣「坦克人」藝術裝置,親歷六四的王丹、周鋒鎖等民運人士到場參與。
圖片來源: New School for Democracy台灣的六四紀念活動,規模和歷史遠遠不及香港,但近年來開始得到更多關注。2020年,儘管受到疫情影響,仍有三千多人參加了在台北的燭光悼念晚會。由於這一年香港和澳門都以防疫為由禁止六四集會,台灣成為兩岸三地唯一可以紀念六四的地方。
圖片來源: DW/W. Yang香港六四紀念館2012年起臨時設址九龍,先後遷至城市大學和尖沙咀,在物色新館址過程中屢遭挫折,被迫多次關閉。2018年支聯會在旺角購買房產作為新址,2019年4月重新開館。2021年4月休館翻新後,5月底重新開放,但數日後被當局以「證照不全」為由再度關閉。
圖片來源: DW/Vivien Wong2019年六四30周年之際,香港大學生清洗丹麥藝術家高智活(Jens Galschiøt)的作品「國殤之柱」。它曾在香港各間大學巡迴展出,現矗立在香港大學黃克競樓平台。傳統上,支聯會每年都會派人在六四前夕洗刷該雕塑。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K. Cheung新冠疫情下的2020年,因有防疫限聚令,當局31年來首次未批准維園六四集會。但仍有數萬港人來到維多利亞公園燃燭默哀。
圖片來源: Reiuters/T. Siu2021年,香港當局再度禁止六四紀念晚會。一年前香港國安法生效後,香港社會的言論、集會自由空間受到進一步擠壓。同時,澳門的民間六四紀念活動也連續第二年遭禁。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A. Wallace 「五獨俱全」
紀念六四天安門事件如今在台灣被認為是獨派的活動,表面上來看,似乎蠻有道理的,鼓吹台、港、蒙、藏、疆自決或者獨立的團體或者支持者每年都很積極地參加在臺北的紀念活動,而這些團體正是被親中媒體稱為「五獨」,他們參與的活動更被形容為「五獨俱全」的「分裂祖國」行動。
但是也就是獨派色彩鮮明,非獨派的人士不是被排斥就是敬而遠之,例如自認是「中華民國派」的人士,雖然也不能認同中共,但是因為彼此統獨理念不同,連帶紀念六四也會有所齟齬,久而久之也就不會提起、參與或者舉辦活動紀念六四。
前一陣子,香港大學拆除了「國殤之柱」,原本有民間團體計劃在台灣複製、並且在六月四日樹立在臺北的中正紀念堂前,但是因為名稱中有「國殤」而引來質疑;論點是「國殤」是哪一個國家的國殤?認為不應該是台灣的國殤,主辦單位如今以英文原名稱「Pillar of shame」翻譯成「恥辱之柱」、不再是「國殤之柱」。
台灣的教育不是沒有涵括六四,但是教育歸教育,沒有把來龍去脈説清楚的課本,不過就是課本罷了,香港的課本不需要教六四,維園的每年六月四日燈海、家長帶著孩子坐在地上的參與,這麼多年來刻印在腦海的記憶也是台灣所沒有的。
33年前中國大陸那場聲勢浩大的民主運動,開啟了香港支持中國民運的先河。包括成龍、譚詠麟、曾志偉在內許多如今為「愛我中華」搖旗吶喊的港星,當年踴躍參與了支持六四學運的活動。有多少當年的同路人、如今已經分道揚鑣?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V. Yu無疑是89六四香港演藝界明星支持北京民主運動的代表性人物之一。這位紅唱著「女人花」、「似水流年」、「胭脂扣」等當時膾炙人口的歌曲而紅的發紫的「歌壇大姐大」,在1989年5月底不到一周的時間裡,號召舉辦了聚集了當時港台大量一線巨星的「民主歌聲獻中華」籌款義唱活動。當時參與演出的歌手除了梅豔芳以外還包括成龍、鄧麗君、沈殿霞、周華健、盧冠廷、鐘鎮濤、張學友、Beyond、周慧敏、王傑、黃耀明、陳百強等100多名藝人。曾志偉當時參與主持了這場長達12小時的活動,主辦單位聲稱共籌得超過1000萬港元善款。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Mary Evans Picture Library89年時是支持北京學生民主運動的積極分子之一。在「民主歌聲獻中華」活動中,成龍貢獻了「豪情」以及和演藝界合唱的壓軸曲目「朋友」。這位如今每年中國各類綜藝節目的座上賓,同時曾擔任過中國政協委員的功夫巨星,當時在「豪情」中唱到:「旁人或會罵我傻,無奈決心永攻不破,旁人常話我玩火,我說我清楚我,我說我珍惜我」。當時憑著警察故事系列正大紅大紫的成龍在支持89學運時公開表示:凡是中國人,都不會向專制強權低頭。時隔30多年,在中國大陸各地唱著「有國才有家」的成龍在香港「反送中」運動期間高調表示反對,擔任起了「護旗手」的角色。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UMAPRESS.com/Y. Lei成龍的好友,龍虎武師出身的主持人、演員、製作人曾志偉在89年的那個5月底穿上了紅字白底的衣服,參與主持了「民主歌聲獻中華」的活動。梅豔芳去世後,曾接替成龍、譚詠麟等藝人接任香港演藝人協會會長的曾志偉逐漸成為了中國大陸各大類型綜藝和政治獻禮節目的嘉賓。30多年前的曾志偉,還是一個不太當紅,在「民主歌聲獻中華」活動中積極為北京民主運動籌集善款的喜劇諧星。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Maxppp/VCG香港歌星譚詠麟,在33年前公開表示「我的心與大家一起支持學運、因為我們都是熱血的中國人」。並在向「民主歌聲獻中華」活動發去的一個影片中,以一句「剝你棚牙」被認為是直指當時負責組織鎮壓北京學生運動的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因為粵語中「你棚」和李鵬諧音,「剝你棚牙」在粵語中的本意是打別人臉,滅別人的威風。30多年後,當年支持北京學生民主訴求的譚詠麟與包括梁家輝在內的香港演藝明星加入了支持香港警察「撐警」藝人行列,並頻繁在中國大陸舉行巡演,參加文藝節目的製作。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Simpsong在中國大陸大紅大紫的劉德華,是中國大陸一代人的形象和精神偶像。89六四期間,劉德華曾表示支持中國民主運動的精神應不單只是體現在是5月27日「民主歌聲獻中華」活動舉行的當天,號召民眾「一定要支持到明天甚至以後的日子」,這位「四大天王」的領軍人物當時表示會起「帶頭作用」,並希望「以後日子大家一起為民主自由爭取」。雖然後來曾於2014年香港佔中運動期間發出過同情學生、反對暴力的言論,但後來在中國大陸各地舉辦演唱會,出席包括春晚等各種大型綜藝節目的劉德華,再也沒有在中國大陸提及「民主」和「自由」這兩個詞。
圖片來源: REUTERS1989年,對於香港影星張曼玉來說,是一個極為特殊的年份。這一年,她通過出演王家衛的電影處女作「旺角卡門」,開始擺脫在成龍「警察故事」系列影片中塑造的清純玉女的形象,開始走上實力派女影星之路。同在這一年,張曼玉表示她會在精神上盡量支持中國當時的那場民主運動,並呼籲各方齊心,「為民主fight到底,希望我們可以成功!」。幾十年過去後,中國的民主運動沒有成功,而且遭到了空前絕後的打壓。被人稱為「永遠有檔期,又永遠無檔期」的張曼玉在中國大陸開始走上了搖滾歌手的道路。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Mary Evans Picture Library/Ronald Grant Archive當年,在香港跑馬地馬場那次跨世紀的明星匯演中為中國民主運動發聲的還包括張學友、周潤發、許志安、羅冠廷、李克勤、鐘鎮濤、齊秦、鄧麗君、周慧敏、鄺美雲、趙雅芝、林憶蓮、陳百強、張明敏、周華健、葉倩文、林子祥、王傑等人。三十三年間,當時在台上表演的人,有人後來進入了中國政協,有人不願意再談六四,也有人繼續堅持平反六四。當年參加演出的黃耀明在六四30周年紀念日來臨之際接受香港電台採訪時表示,當年同路人,如今分道揚鑣是「人性」,因為「任何人都有權改變」。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V. Yu 台灣政治學
香港民眾對六四的態度很大一部分是因為當年的「回歸」在即、對中國接管香港之後能否真的五十年不變有所疑慮;英國移交主權之後則是力爭維持香港的「一國兩制」,那麼多年下來,社會上有著共同的記憶與危機感。
在台灣則完全不一樣,台灣雖然面對北京的種種威脅,但是沒有立即被接管的壓力,加上民主化之後,紀念六四可能也拉不到多少選票、造成多大的議題,社會上也沒有香港那種對紀念六四的共同記憶。
獨派雖然紀念六四,但是重點放在民主人權,基本上把六四事件當成是發生在中國的事件,雖然不幸但是與台灣沒有關係;統派為了與北京保持關係,對這個中國執政當局的禁忌就是避而不談。
紀念六四的團體在籌募經費上比起本土政治團體困難的多,要尋求支持,統派的團體可以説是避之唯恐不及,所以願意支持舉辦紀念活動的團體,也就只有獨派色彩的團體肯伸出援手,其結果就是重點擺在民主人權,無需談及國家民族認同。
的確有不少海外華人甚至部分的台灣人無法認同這種情況,但是現實的問題放在眼前,紀念六四在台灣雖然尷尬卻也無奈,即便是非主流,但是仍然設法在台灣繼續下去。
中國流亡詩人廖亦武:我的憤怒仍然是很年輕的
詹威克:台灣出生的醫界逃兵,曾經客居美國然後到英國從事媒體工作,也研究東亞歷史,八十年代離開台灣,繞世界一圈後返台定居。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