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大選,用一句台灣話來說雖是「別人在吃米粉,你在喊燒」,但美國政局變化攸關台海穩定,因此美國選情令台灣人格外關心。
許多台灣人對川普似乎有著特殊情感,尤其在川普第一次當選時,蔡英文第一時間致電,「熱線你和我」長達十多分鐘,而後川普又開啟美中貿易戰,揭開美中對抗時代的序幕。他的幕僚如蓬佩奧(Mike Pompeo)、班農(Steve Bannon)等人對台友好的種種態度,都讓他在台灣累積了一定粉絲數量。
另一方面,面對川普第二次執政,台灣人卻難免心情複雜。儘管川普執政時期似乎開啟台美關係的「黃金時代」,但他在商言商的利益主義傾向,以及不按牌理出牌的高度不可預測性,所帶來的高風險仍讓不少台灣人不得不思考「避險」問題。
這次大選,台灣人對於川普或賀錦麗,似乎沒有特別的主流偏好。如今選舉結果大勢底定,川普重返白宮,台灣人也忐忑揣測美國對台政策的下一步。
2018年川普開打美中貿易戰,掀開自尼克森對中國遞出橄欖枝以後,半世紀以來美中關係巨變的新頁。在川普之前的歷任美國政府,一直到柯林頓、歐巴馬執政時代,都希望透過協助中國開放、藉由讓中國加入世界來改變中國。
但事實證明,這樣的努力不切實際,尤其從習近平上台以後,中國以「東昇西降」取代了「韜光養晦」,這讓美國不得不重新思考對中國戰略,這是大勢所趨。
話雖如此,美中對抗很大程度上仍是「英雄造時勢」的結果。川普以他特殊的人格特質與非典型的思維邏輯,讓美國加速偏離半世紀以來對中政策的常軌。
政治理念與價值並非川普的優先考量,商人本位的利益主義才是他的終極關懷,他選擇以高關稅「懲罰」中國,以具體利益價值重新檢討美國所有的對外關係,可說是後冷戰以來美國政壇前所未見。我們難以想像,若2020年當選的是希拉蕊,或是共和黨其它政治人物,美中貿易戰是否仍有可能發生?
2017年,川普政府將台灣作為牽制中國的槓桿,推出一系列對台友好政策,將美國傳統的「一中政策」轉變為「台灣關係法、美中三公報、對台六項保證」,讓中國在應付美中貿易戰的同時,也為了台海問題疲於奔命。
4年後拜登接任時,儘管多有議論他會在多大程度上延續川普政策,但事實證明,拜登政府非但沒有改弦易轍,更進一步從「戰略模糊」走向「戰略清晰」,這一方面當然也是時勢所趨。
2018年習近平修憲取消國家領導人任期限制,從集體領導走向強人政治;2020年新冠疫情升溫,全世界將中國隱匿疫情視為禍源;2022年普丁進攻烏克蘭,企圖改變歐洲地緣政治平衡,這些都是驅動美國印太戰略蛻變的因素。
作為美中對抗格局的締造者,川普在第二任競選期間提到台灣時,卻多次質疑保衛台灣的必要性。
今年6月川普接受彭博專訪時,提到「台灣從我們手上拿走晶片生意」,又將美台關係比作保險公司,認為「台灣應為美國防衛付費」。10月接受podcast專訪時,他再次提到「台灣與晶片」,並重申他認為「暴徒都會要求給錢才有保護」,但「包括現在有晶片但又需要美國保護的台灣」卻毋須付費。
凡提台灣必提晶片,簡直就是「輸了晶片,贏了世界又如何」的偏執。對許多台灣川粉而言,毋寧是一記出人意表的當頭棒喝。
但川普並沒有改變,他始終維持一貫在商言商的邏輯,堅持「美國優先」,堅持貿易保護主義。身為「關稅控」,川普在podcast進一步說到,他認為應該對晶片和電子產品如iPhone提高關稅,可迫使這些公司到美國建廠,直接提供就業機會給美國,而不是如「其它愚蠢政客」,傻傻給錢補助建廠。
提到烏克蘭、NATO,川普也秉持同樣的思維邏輯,美國能夠獲得什麼利益?與全世界其他國家類似,台灣必須面對的現實是,對川普而言,台灣其實並不特別。
國際主流的眼中,台海維持現狀無異就是全球利益所在。《紐約時報》在今年中華民國國慶隔日發表〈台海「牽一髮而動全身」:地緣政治衝擊下的全球貿易〉,從現實面,提醒國際社會重視台灣現狀:世界目前有1/5的全球貿易航道依賴台灣海峽,2022年統計將近2.5兆的貨品在此航行,任何涉及軍事與更高張力的政治緊張,都將使得航運改道,增加無可計數的成本。
現在,這場賽局裡的博弈者多了一項新任務:必須說服川普,這也符合他心目中的美國利益。
川普的商人性格,凡事可交易、可談判,利益主義為導向的國家治理風格,才是他萬變中的不變。台灣在琢磨川普第二個任期執政的政策方向時,不應忘記川普仍是川普,過去蔡英文政府也領教過他的川式風格;而台灣作為受惠者,在現階段美中對抗格局鞏固的態勢下,除了站穩「民主政營 vs. 極權陣營」的立場,侈言理念價值顯然是不夠的。台灣必須保持更大的戰略彈性,持續摸索川普政府核心利益所在,這將會是賴清德政府未來四年最大的挑戰。
林冠瑜是1986年出生的台灣媒體人,做過出版和新聞編輯,以及主持過廣播每日晨間新聞,現在斜槓podcast主持人與沒有下班時間的二女之母。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