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國共必定會再次分道揚鑣

2025年7月1日

歷史上的國民黨和共產黨都曾試圖合作,但最終由於各種原因都破裂了。那麼,當今似乎跟中國大陸共產黨很和諧的國民黨是否會「共存「」合作」下去呢?馬英九這次訪華已經暗示,雙方的好日子不會太長了。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在他中國之行的最後一站敦煌研究院闡述了「和平民主統一」理念圖片來源: Xinhua News Agency/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馬英九終於結束了他這次「漫長」的中國之行。 他參加了中共第十七屆海峽論壇, 並專門訪問了福建寧德下黨鄉,參觀了習近平領導下脫貧成果,走了不少地方。好多活動無疑是為共產黨捧場甚至背書。 但馬英九這次訪問,也許他已察覺到,以往那種繞圈子的說法,共產黨似乎總是誤解,利用這次中國之行,應該把話說得更明白些。

馬英九的統一情懷

在他中國之行的最後一站,即在莫高窟旁的敦煌研究院,他脫稿闡述了他「和平民主統一」的理念。而正是他對這個理念的解釋,反映了他的「統一情懷」,但也表明了他的「統一」的底線。而正是這種底線的存在,共產黨將不會給她太多好臉色看。

首先,馬英九的「統一情懷」是有其歷史和血緣的基礎。這點在向他這樣一個年齡層次,而且祖輩曾生活在大陸的人來說,可以理解。 但馬英九這裡顯然把自己的「統一情懷」絕對化。因為在當代社會,享有類似的文化或者相同的語言,但卻生活在兩個不同的國度的國家案例不少。他們之所以沒有「統一」,是因為當地選民並不認為統一之後一定會帶來更多的幸福和自由。希特勒也是一個「統一狂」,所以他非要吞併奧地利,把這個作為「大日耳曼」帝國象徵。但二戰後,雙方還是分離了,而且雙方並沒有因為回到自己的獨立地位而感到難受。相反,享用同一種語言和類似的文化傳統民主國家,能從這種和平共處中共同獲益。 從這點來說,馬英九的「統一情懷」似乎太絕對化了。

馬英九6月21日在甘肅省天水市參加中華人文始祖伏羲祭典後接受採訪圖片來源: Xinhua News Agency/picture alliance

兩個絕然不同的思路

筆者以為,瞭解當前國民黨對華策略關鍵在於,他們把最好情景看成了現實,或者是可以實現的現實。那就是雙方能平等對待,放棄武力,最終達到和平統一。而民進黨則是把最壞情景看成是必然會出現的,即一個威權主義的政權因為接受不了一個民主政權,而且,威權國家認為自己有足夠的武力征服對方,所以,中共用武力吞併台灣幾率很高。 為此,台灣就必須充分做好防止大陸「武力統一」的準備。

而國民黨則在向自己的公眾表明,「放心吧,共產黨不會打我們的,只要我們也顯示出和平的意願,並且,只要我們確實也願意統一的話「。 實際上,國民黨如果真正地瞭解自己以往在國共合作的歷史,自己心裡也明白,兩家心裡想的還是不一樣。

馬英九和國民黨的說教,有點類似當今的川普对待正在侵略烏克蘭的普丁。 首先,川普完全從單維度的角度來比較雙方的力量,那就是,俄羅斯的軍力遠強於烏克蘭。國民黨對對岸共產黨的武力也是如此判斷。正是因為如此,川普决定說一大堆普丁的好話,強調他是個好人,是個熱愛和平的人。但使得川普沮喪的是,普丁並不買他的帳,所以他根本不接受川普的和平建議。

同理,馬英九以及他的追隨者,也希望通過說一大堆共產黨的好話,使得對方停止動武。這就是為什麼馬英九認同「九二共識「的重要性,這也說明馬英九為什麼說」我們必須相信習近平(不會採用武力來統一)。「 這也是為什麼馬英九為什麼去花了自己基金會的錢去參觀習近平的脫貧項目等等,為共產黨背書。

中共不喜歡馬英九的底線

但如果我們仔細觀察一下馬英九的言行,他還是一個有底線的人。 儘管他在維護他的底線方面,做的不僅不夠,而且甚至是背道而馳。 但公眾必須瞭解他的底線,那就是他在中國最後一天訪問時強調的「和平民主統一「的理念。

首先,如上所說,他的一個大前提就是,大陸和台灣一定會統一。 由於在中國的聽眾都喜歡聽他強調的「統一情懷「,所以,當他脫稿開始提出這個理念時,人們只是以為他就是在講統一,於是贏得台下一片掌聲。但掌聲過後,情況就不一樣了。 因為他開始強調一些」小前提「,而沒有這些」小前提「, 統一還是不可能實現。

首先,雙方的統一必須是用和平的方式,而非使用武力。其次,這個統一必須用民主的方式。所謂民主的方式,就是要尊重台灣人民的意願。 換言之,應該用當代民主的思維,允許台灣人決定自己的命運,是統一還是保持現狀。 馬英九的話暗示著,中國政府也應該平等地對待台灣政府,尊重當地人民的意願,畢竟,馬英九也曾是這個國家的通過民選被選出的總統啊。

馬英九的底線就是體現在「民主「這個概念上。 而正是這一點使得中共非常惱火。 但為了表示客氣,中國國台辦主任宋濤只是在會上回應了,」應該尊重中國人民的意願「。言下之意,你台灣人的意願算老幾?統一台灣還不是中國說了算?

當時,在敦煌說這番話的馬英九應該也察覺到共產黨對他的「民主統一「理念非常反感。所以,他即刻說「我的想法如有不當之處,請批評指正」。

可以想像,隨著時間的推移,國民黨和共產黨在這個議題上分歧將越來越大,且不說台灣人越年輕,越缺少這種」統一情懷「。 就連那個在大陸網上紅的發紫的台灣」館長「,由於「統一情懷」並沒有像馬英九那樣濃厚,當他情不自禁地在大陸人面前表明「我是中華民國人」時,被中國大陸人罵成「台獨分子」。一個親自跑到大陸去讚美中國的台灣人,最終還是被罵成「台獨分子」,那台灣的台獨分子不就到處都是了嘛。

馬英九的底線向國民黨提示,即便你說對岸的共產黨一百次好話, 一旦涉及到民主,一個威權國家是絕對不會因為你說一些好話而把你的底線當回事的。 而正是因為這一點,雙方撕破臉是必然的。這只是個時間問題。

本文作者張俊華為德籍華人政治學者,在德國生活三十餘年。他曾就讀於德國法蘭克福大學,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此後曾執教於柏林自由大學等高校。現為法國Ecole Universitaire de Management客座教授。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