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是不是會和習近平就台灣做一筆「交易」?圖片來源: Kevin Lamarque/REUTERS(德國之聲中文網)在川普眼中,只要他認為對美國有利的事情,他就會堅持去做,在這一意義上,說他是個唯利是圖之人,也可以。但不能從他如此對待烏克蘭,就推導出他必然會如此對待台灣。因為即便從利益來講,台灣對美國的戰略價值要遠大於烏克蘭對美國的戰略價值。
系列影片之三:中國為什麼一定要得到台灣?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我認為川普不太可能出賣台灣,理由有以下七點。
一 台灣也是美國的核心價值
失去台灣,美國就失去西太,霸權也可能終結。這和出賣烏克蘭不一樣,丟掉烏克蘭,美國照樣擁有大西洋。台灣從國共內戰蔣介石敗退台島那天起,就被劃為美國的勢力範圍,儘管在西太第一島鏈,美國還有日韓菲等國,但台灣位於第一島鏈的關鍵部位,若台灣不論以什麼方式丟失,第一島鏈形同虛設,實際上廢了。連鎖效應之下,日韓菲也很有可能擺脫美國控制,從而將不得不退出第一島鏈,退出西太,西太就可能成為中國的勢力範圍,至少是中美共管,美國也就淪為一個區域而非全球霸權。這對美國而言當然是不可接受的代價,也是我說的台灣亦是美國核心價值的原因。儘管這個核心價值和台灣是中國的核心價值還有層次上的差異,後者關係中國的生死存亡,前者只關係美國霸權的有無,但畢竟也是核心價值,川普岂願輕易把台灣賣了?
近年來,台灣強調「國防不能仰賴對方的善意」,開始加強國防軍備自主研發,展開「國艦國造」、「國機國造」、「潛艦國造」等計劃。下面我們來盤點一下這些台灣製造。
圖片來源: Chiang Ying-ying/AP Photo/picture alliance台灣首艘潛艦國造「海鯤軍艦」2023年9月28日舉行下水典禮。台灣總統蔡英文在致詞時說,「我們做到了」,「歷史將會永遠記得這一天」。海鯤號造價逾493億新台幣,長約70米,寬約8米,高度18米,配備6具魚雷發射管、MK48重型魚雷、UGM-84魚叉反艦飛彈。蔡英文表示,海鯤號將於2025年投入使用,屆時台灣將會有三艘具備完整作戰能力的潛艦。但一些防務分析人士認為,海鯤號入列服役可能需要更長時間。台灣目前有兩艘劍龍級潛艦,是上世紀80年代向荷蘭購入。
圖片來源: Chiang Ying-ying/AP Photo/picture alliance雲豹裝甲車(CM-32/33/34)是中華民國陸軍兵工整備發展中心研發的八輪傳動裝甲車,於2002年完成首輛原型車。圖為CM-32指揮車型。而CM-33為榴彈機槍裝步戰鬥車,CM-34為30公釐機炮裝步戰鬥車。據中央社援引台灣國防部資料,雲豹八輪甲車共可乘坐9人,巡航裡程達800公里,轉向半徑11公尺,採用八輪全時傳動模式,具高度機動、越野與涉水能力。台媒報導稱,CM-34最高速每小時100公里,車身防護可抗12.7公釐機槍射擊,武器系統有效射程3000公尺。
圖片來源: gemeinfrei「玉山艦」是新型兩棲運輸艦,該艦於2021年4月13日在高雄港區下水。中央社援引台灣海軍報導稱,此軍艦將擔負兩棲作戰、外離島物資支援、人道救援等任務。此運輸艦以台灣最高峰為典故,命名「玉山艦」,預計2022年交艦。
圖片來源: Ann Wang/REUTERS台灣總統蔡英文和國防部長邱國正等人出席了「玉山艦」的下水典禮。蔡英文表示,玉山艦除了是台灣海軍首艘萬噸級兩棲運輸艦外,「更是依據國防戰訓需求而設計建造,是國艦國造的另一里程碑,相信有了這艘運輸艦加入,能強化海軍執行任務能力,讓國防力量更加堅實」。
圖片來源: Ann Wang/REUTERS根據中華民國海軍網站,台灣「國艦國造」計劃對於沱江軍艦建造、磐石軍艦建造和光華六號後續艇建造給出詳細說明。其中沱江軍艦係(圖)為迅海計畫建置的多功能三級艦;具有雷達隱身功能和「強大的打擊火力以及高存活性設計」。第一艘原型艦2012年11月動工建造,2014年3月舉行下水儀式,同年12月交付。
圖片來源: Sam Yeh/AFP/Getty Images磐石艦的全名「磐石號快速戰鬥支援艦」,屬於油彈補給艦。其名稱典故來於台灣百岳之磐石山,在2015年1月交艦,是台灣排水量最大的船艦。據報導,磐石艦擔負油彈補給與人道救援任務,艦上有野戰醫院,甲板與機庫可以各停放一架33噸直升機。
圖片來源: Kyodo/picture alliance光華六號後續艇是台灣國際造船(CSBC)為中華民國海軍製造的導彈快艇,屬於近岸作戰打擊兵力。這是依據中華民國海軍「光華六號」計劃案建造的導彈快艇,中華民國海軍網站表示,「因應台海戰備需求,海軍需籌建性能較優、耐波性較佳之大型飛彈快艇」。「光華六號」計劃共建造30艘導彈快艇,全案已於2011年12月2日完成。
圖片來源: Sam Yeh/AFP/Getty Images除了「國艦國造」外,也有「潛艦國造」,也就是自制防禦潛艦。中華民國海軍自行研究並設計建造的柴電潛艦在2014年時開始規劃,並於2016年首度正項編列預算啟動。該自制防禦潛艦由台灣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負責規劃並與美國企業洛克希德馬丁共同研製,排水量大約2500噸到3000噸之間,由台灣國際造船公司負責建造。預計首艘原型潛艦最快2024年下水、 2025年正式成軍。
圖片來源: Ann Wang/REUTERS除了艦艇外,台灣在反艦飛彈和制海武器領域也進行自主研發,最有名的當屬「雄風」系列。該類型的反艦飛彈普遍裝備於大中小型作戰艦艇上,其研製始於上世紀70年代末期,分I/II/III三個型號,其中圖為III型(簡稱「雄三」)超音速反艦飛彈。台灣軍方沒有正式公佈「雄三」的有效射程。
圖片來源: Ritchi B. Tongo/EPA/picture alliance經國號戰鬥機又稱F-CK-1戰鬥機,這是台灣在美國技術協助下設計、開發的一種輕型超音速多用途噴氣戰鬥機。在中華民國空軍的規劃下,此戰鬥機與台灣從法國採購的幻影2000-5戰鬥機以及從美國採購的F-16戰鬥機,一同構成台灣空軍防衛的主力。這是1980年代在時任中華民國總統蔣經國指示下展開的「自制防禦戰機」,命名為「經國號」以紀念蔣經國。
圖片來源: Chris Stowers/AFP/Getty Images台灣自主製造戰機的發展專案分四個部分,分別為「鷹揚」、「雲漢」、「天雷」和「天劍」。其中「鷹揚」發展機身,「雲漢」發展引擎及其相關係 統,「天雷」發展航電系統,「天劍」發展空對空導彈。圖為天劍二型空對空導彈,此中程導彈是由中華民國中山科學研究院在美國協助下為經國號戰機所研發生產的裝備。
圖片來源: Sam Yeh/AFP/Getty Images蔡英文上台後力推 「國機國造」計劃,圖為被視為台灣本土製造代表之一的新式軍用高級教練機 「勇鷹」,該原型機在2019年9月亮相。據媒體報導,勇鷹(T-5 Brave Eagle)屬於第五代高級噴氣教練機,也能在「平戰轉換」的需求下轉換為攻擊機的角色,執行防衛作戰的任務。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Chiang Ying-Ying銳鳶無人機,原名 「中翔二號」無人機,是台灣中科院研發的戰術型無人飛機系統。據報導, 此系統具有快速部署、長時滯空巡偵、目標監偵定位、電子反干擾與即時影像傳輸等功能,目前在台灣島地面部署,進行戰場偵察、不對稱作戰與提供天然災害救災資訊等任務。
圖片來源: gemeinfrei除了「國機國造」計劃外,台灣也在反戰術彈道導彈方面推出 「層系計劃」,由中華民國中山科學研究院研發天弓防空系列。其中,天弓三型(簡稱「弓三」)被專門編列為 「強弓專案」。據研發者介紹,弓三武器系統除了飛彈及箱之外,其射控系統包含相列雷達、戰術中心、電源車、通信中繼及發射架,可同時接戰高性能戰機、巡弋飛彈、反輻射飛彈及短程戰術彈道飛彈等多目標威脅。
圖片來源: Sam Yeh/AFP/Getty Images雷霆2000多管火箭系統是高度整合的射擊指揮系統,是台灣參考各國現代化設計後自力研製的多管火箭炮。該系統1997年正式公開,2012年9月1日移交台灣陸軍。據報導,整套系統以射擊指揮車、炮車、AT8X8彈藥車和三種規格的炮兵火箭組成。這一射擊指揮系統具有可自行判斷彈種、自動依彈種計算射擊諸元、自動調整發射器高低角度與射界等特點。
圖片來源: Yin-Shan Chiang/ZUMA Wire/imago images 二 美國歷史上三次賣台,乃是為了對抗蘇聯
如今中國就是美國最大戰略對手,川普卖台為了什麼?難道是僅僅換得中國經濟上讓步,平衡美國的貿易逆差?兩者的價值根本不對等。所謂的貿易逆差,是全球化過程中出現的必然現象,只是對川普及他的MAGA信眾來說才是重要的,對美國民主黨哪怕共和黨的建制派,並非重要。美中的貿易逆差,根據去年的統計數據,只有3000多億美元。由美中的貿易結構決定,即便把台灣賣了,也不太可能全部填滿這個窟窿,作為精於交易的商人總統,川普又豈然不明白這其中的孰輕孰重?事實上,他很多時候是以關稅為大棒,來實現其他目的,而非他口口聲聲的貿易平衡。
三 台灣是美中對抗的關鍵槓桿
如果川普把台灣這個關鍵槓桿棄而不用,美國即使在經濟上從中國獲得的好處,最後也可能被中國奪走,儘管也許這不會在他的任上發生,但後果大概率如此。中國是美最大對手,這是美國社會的共識,圍堵和遏制中國,也是美國兩黨的戰略。對抗中國,無非是從經濟、科技、軍事、外交和地緣政治幾個層面來打壓。中國現在對美劃了四條紅線,台灣是四條紅線中的第一條,用中國的話說,是紅線中的紅線,核心中的核心。既然中國把台灣抬到如此高的地步,丟了台灣,中國也將國將不國,這也就給了對手打台灣牌的機會。就算川普想不到這點,他手下的那些對中鷹派不會看不到這點,而讓他放棄這張牌?天下豈有這樣的游戲玩家?何況,川普自譽玩家高手。
1949年,國民黨在國共內戰中失利敗退台灣,共產黨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從此海峽兩岸分治。在過去近70年裡,台海關係以及相關政策一直是全球矚目的焦點,也是北京最敏感的一個議題。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EPA/Pool在國民黨退守台灣的頭30年裡,內戰氛圍濃厚,國共有數次小規模交戰。台灣方面高喊「反攻大陸」、「漢賊不兩立」,北京則要「解放台灣」,海峽兩岸呈現緊張、對峙局面。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艦隊進入台灣海峽。1955年初,共產黨攻下一江山島,中華民國海軍在美軍協助下撤退,這被稱作「第一次台海危機」。中華民國政府的有效統治範圍從此退至台澎金馬,並延續至今。
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告台灣同胞書》至今共發表五次。第一次是在1950年,提出要完成解放台灣的任務。第二、第三和第四次均在1958年金門炮戰(也稱八二三炮戰)的背景下,要求台灣共同對付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團結一致對外。該炮戰(圖)也被稱作第二次台海危機。
圖片來源: Imago/Zuma/Keystone最著名的《告台灣同胞書》則是1979年1月1日發表的第五版,其內容主要是商討結束兩岸軍事對峙狀態,並提出擴大兩岸交流。中共停止了從1958年開始對台灣諸島的炮擊,國共軍事衝突告一段落。該文被視為北京對台政策的轉變。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UPI同樣在1979年1月1日,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圖為時任美國總統卡特訪華),與中華民國斷交,同時通過《台灣關係法》。在該背景下,當時已經掌握中共實權的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構想。該政策被用在解決香港和澳門回歸問題上。
圖片來源: AFP/AFP/Getty Images對於北京方面呼籲「相逢一笑泯恩仇」、提出「一國兩制」方案,中華民國政府沒有做出回應。據歷史文獻,蔣經國曾在致函宋美齡時稱,「此固為『匪』統戰之一貫手法,但願已推向另一更邪惡之層次方向,兒將一貫的置之不理並密切注意其後續發展伎倆」。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Everett Collection1986年,台灣第一個反對黨「民主進步黨」(民進黨)成立。民進黨在1991年公開其主張台灣獨立的政治綱領。台獨運動也逐漸在台灣民間興起(圖)。1990年就任台灣總統的李登輝大幅度調整了大陸政策,放棄了蔣經國堅持的「不接觸、不妥協、不談判」的「三不」政策,開始尋求兩岸「分裂分治」的合法化。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S. Yeh隨著台北的態度變化,兩岸關係又趨緊張。1995年初,中共第三代領導人江澤民提出《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講話的八項主張(也被稱為「江八點」),就「兩岸如何達到和平統一」、「沒有統一之前的過渡時期如何辦」這兩個問題表明立場。
圖片來源: F.Brown/AFP/Getty Images1995年6月,時任總統李登輝對美國進行了「非官方」訪問(圖),打破17年間未有台灣高官訪美的慣例。這引發北京強烈不滿,於1995年7月和1996年3月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期間分別進行大規模導彈演習。為此,美國派航母協防台灣海峽。而李登輝直選中成功連任,成為中華民國第一位民選總統。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B. Sikes1999年7月,台灣總統李登輝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圖),將兩岸關係定義為「特殊國與國關係」,即「兩國論」。而當時被李登輝召入國安會的蔡英文,被認為是「兩國論」的起草人之一。該事件引發地區緊張以及世界輿論的極大關注。而在台灣方面,強烈支持「兩國論」的民進黨在2000年的總統選舉中勝出,陳水扁成為新一任總統。
圖片來源: Academia Historica Taiwan陳水扁上台後,他於2002年8月在日本提出「台灣跟對岸中國一邊一國」,並主張「公民投票」決定「台灣的前途、命運和現狀」。在2004年連任後,陳水扁及其民進黨繼續激進的台獨政策。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Jerome Favre北京方面,在中共第四代領導人執政下,《反分裂國家法》於2005年3月通過,這是一部針對兩岸關係的基本法。同年4月,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會見時任國民黨主席連戰(圖),實現國共領導人歷史性握手,胡錦濤對兩岸關係發展提出基於認同「九二共識」的看法。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Reynolds1992年11月,中國大陸的兩岸關係協會與台灣的海峽交流基金會就兩岸問題在香港舉行會談,雙方口頭協商形成不成文默契,被稱為「九二共識」,其主旨即為一個中國原則——「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2000年,時任台灣行政院陸委會主席蘇起將「九二共識」闡述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即「一中各表」),並隨後將其列入國民黨黨綱中。
圖片來源: Imago/ZumaPress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中,民進黨敗北,馬英九上台。由於馬英九接受「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在他擔任總統的八年裡顯著改觀,經貿往來與合作大幅增加。2015年11月7日,馬英九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加坡舉行會面(圖),打破了兩岸領導人1949年以來不見面的禁忌。同年5月,時任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也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習近平舉行會晤。
圖片來源: Reuters/J. Nair2016年的大選中,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以超過56%得票率的絕對優勢,擊敗朱立倫、宋楚瑜,成為台灣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統。蔡英文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在2019年1月1日的新年講話中,蔡英文提出「四個必須」,喊話北京「必須正視中華民國台灣存在的事實」 ,並將中國「試圖介入台灣政治與社會的發展」視為台灣當前「最大的挑戰」。
圖片來源: Reuters/Taipei Photojournalists Association/Pool在北京方面,2012年成為中共第五代領導人的習近平就對台政策做出調整。自蔡英文上台後,北京加大了在國際外交等多層面對台灣的施壓,兩岸關係明顯降溫。2019年1月2日,習近平《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紀念會上發表演說,以五大原則闡述對台方針,強調推動和平統一,但也明言不放棄武統。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EPA/Pool 四 川普本人對中國也沒好感,非常討厭中國
因為他把上次大選的失敗歸咎於爆發於中國武漢的新冠疫情,害得他用四年時間再來拼選舉。確實,如果沒有疫情,他本是有可能贏得大選的,疫情使得他在第一任期的後半段,對中國的態度非常強硬。美中關係快速惡化,就是從那時開始。也是在那時,美國對華戰略報告首次將中國列為美國最大的戰略競爭對手,隨後這一定位成為兩黨共識,並被拜登政府繼承。還是在那時,川普解除了對台灣的諸多限制,甚至派部長訪台。難以想像他在第二任期在這個問題上會後退。這裡還涉及他的MAGA事業。MAGA對內是改革美國政府,讓美國再工業化;對外的目標就是要壓制中國,因為如果不能壓制中國,如何讓美國再偉大?而要壓制中國,川普认為不能在其他事情上過多分身,要美國承擔太多國際義務,這可以解釋他為什麼要從俄烏戰爭抽身。
五 美國依然強於中國
美國的整體實力雖然有所下降,但包括科技、金融和軍事實力在內,依然強於中國。儘管在中國近海作戰,對美軍是否能夠打過解放軍,有不同看法,可是在全球,美軍戰力要勝過解放軍,這是連中國也承認的。現在中美的較量,主要表現在科技上,美國還沒有動用太大的金融力量去打壓中國,而相對其他方面,中國的金融能力比美國還有很大差距。所以,在這種情況下,沒有經過一番全面的激烈較量,川普就在和習近平的大交易中,輕易為了經濟利益而把台灣賣了,不可想像,假如這樣,川普要的價碼恐怕也是中國出不起的。
2023年3月10日習近平第3次宣誓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10年前成為中國最高領導人之後,習近平對內取消國家主席任期限制,對外推行強硬外交、宣傳東升西降,聯俄抗美。一起回顧習近平執政這10年為中國帶來何種轉變。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D. De La Rey2023年3月10日,中國第14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3次全體會議上,2952名與會代表投票表決,一致支持69歲的習近平續任國家主席及中國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宣佈當選之際,現場響起如雷掌聲。由此,習近平打破鄧小平之後中共領導人執政兩屆共10年的慣例,開始其第3個任期。
圖片來源: Aly Song/REUTERS2013年,習近平在十八屆中央紀委二次全會提出要「堅定不移懲治腐敗、從嚴治黨」,並且喊出「老虎、蒼蠅一起打」的口號,隨後中共展開了一系列黨內整治運動。 2014年,前中共政法委書記周永康成為因腐敗被捕的最高級別官員,被開除黨籍、公職,判處無期徒刑,打破了自鄧小平時代以來「刑不上常委」的潛規則。中國官方透露,從2012年12月到2021年5月,中國紀檢監察機關共立案審查省部級以上領導幹部392人、廳局級幹部2.2萬人、縣處級幹部17萬餘人、鄉科級幹部61.6萬人;查處人數共計408萬9000人。反腐運動除了打擊腐敗官員之外,也是習近平鏟除政治異己的手段。
圖片來源: Reuters/Jason Lee2017年10月的中共19大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被寫入黨章。普遍認為,習近平在此時鞏固了在黨內的核心領導地位。隔年2018年第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正式批准修憲案,取消了鄧小平時期定下的國家主席任期限制,為習近平在二十大後繼續連任鋪平了道路。 2021年公佈的《中共第三份歷史決議》再度加深了對於習近平的個人崇拜,《決議》寫道:「黨確立習近平同志黨中央的核心、全黨的核心地位,確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地位」。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N. Han Guan習近平在2012年出任最高領導人時曾宣佈,消除貧困是他的首要施政目標。 2021年2月,他在全國脫貧攻堅總結表彰大會上宣告,「經過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努力,脫貧攻堅戰取得了全面勝利,現行標準下9899萬農村貧困人口全部脫貧。」然而,世界銀行對於「極度貧困」的標準是每人每天生活支出低於1.9美元,中國的標準略低於世界銀行,約為每天1.7美元。經濟學家胡星鬥曾表示,如果按照聯合國或世界銀行標準來衡量,中國還有好幾億貧困人口。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曾在2020年表示,僅管中國人均年收入是3萬元人民幣,「但是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也就1000元,在一個中等城市可能租房都困難。」
圖片來源: Ju Peng/Xinhua/picture alliance 儘管宣佈脫貧成功,中國貧富差距的鴻溝卻越來越大。為了調節此現象,2021年8月習近平在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十次會議上提出「共同富裕」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徵。該次會議強調要合理調節過高收入,鼓勵高收入人群和企業更多回報社會。會議中也提到「三次分配」的規劃,即在道德力量的作用下,鼓勵富人捐贈,讓資金流向相對貧困人群而實現社會收入轉移。此後,多傢俬企成為中國政府打擊的目標,私企大佬如阿里巴巴創辦人馬雲、京東創辦人劉強東等人紛紛宣佈退居幕後,避免惹禍上身。
圖片來源: Koki Kataoka/AP/picture alliance近幾年,中國政府開始採取對資本敵視和打壓。在習近平「房住不炒」的口號下,北京開始採取實質性措施抑制房地產市場的畸形擴張。 2021年推出對房地產企業實施限制融資的「三條紅線」,要求房企壓縮負債,這導致以恆大為代表的一批地產開發商陷入巨大的債務危機,也使以往熱絡的房地產投資市場明顯降溫。 2021年7月,中國政府推出「雙減」政策整頓教培行業:嚴禁教培機構資本化運作,規定現有學科類培訓機構統一登記為非營利性機構,被視為宣告教培行業的「死刑」。教培領軍企業新東方和好未來的股價,分別暴跌超過80%和90%。
圖片來源: NICOLAS ASFOURI/AFP/Getty Images2019年末,新冠疫情首先在武漢悄悄擴散,當局在疫情初期試圖隱瞞消息。武漢市中心醫院醫生李文亮曾在私人微信透露可能是SARS病毒,並且質疑當局「沒有人傳人」的說法。他隨後遭到上級約談、被央視新聞報導成「傳播謠言」,卻在一個月後死於新冠肺炎。如今,在全球疫情肆虐兩年多後,大部分國家逐漸恢復正常生活,但習近平仍強調,中國防疫將繼續堅持「動態清零」。中國一再出現大中城市全城被「靜態管理」,動輒數千萬居民處在被封鎖的狀態,經濟發展也嚴重受到防疫政策影響,2022年第二季度GDP同比增長僅0.4%,創下兩年來的新低。
圖片來源: Reuters/Xinhua2016年,香港銅鑼灣書店5名書店股東及員工突然失蹤,其中書店經營者李波事後證明在香港被抓,引起輿論對於「內地執法人員跨境抓人」的不滿。三年後,香港2019年爆發反《逃犯條例》修訂草案運動,民眾發起的示威遊行遭到香港政府鎮壓。一年之後,中國人大2020年表決通過了《香港國安法》,批評政府的人士將有可能被冠上「顛覆國家政權」的罪名,多間香港新聞媒體遭到警方調查或主動宣佈停止運作。習近平今年會晤新任香港特首李家超時表示,今年適逢香港「回歸祖國」25周年, 「儘管經歷了許多風雨挑戰,但『一國兩制』在香港的實踐取得了舉世公認的成功。」事實上,在批評者眼中,「一國兩制」、「港人治港」等自治方針如今只剩下口號。
圖片來源: Selim Chtayti/AP/picture alliance中國政府長期以來稱,須以嚴厲手段打擊新疆的「分離主義、極端主義和恐怖主義勢力」。習近平2014年訪問新疆就曾說過:「對暴力恐怖活動,必須保持嚴打高壓態勢,先發制敵,露頭就打。」自2017年起,新疆大規模設立「再教育營」,拘押維吾爾族等少數民族。德國獨立學者鄭國恩(Andrian Zenz)的研究首先披露了這一現象,後來國際媒體的報導逐漸揭示有關營內強制勞動、虐待、洗腦等侵犯人權的做法。中國至今仍否認新疆再教育營存在,稱這些機構為杜絕極端主義、為維吾爾人提供就業技能的職業技能教育培訓中心。 2022年8月,聯合國人權高專辦公室發布了報告,稱中國在新疆對維吾爾人及其他少數民族實施酷刑的指控是可信的,並提到中國可能犯下反人類罪。
圖片來源: Yan Yan/Xinhua via AP/picture alliance中國政府於2013年開始倡議並主導被稱為「一帶一路」的跨國經濟帶,其範圍涵蓋了歷史上的陸上和海上絲綢之路。這也是習近平所提出的「大國外交」的一部分 ── 將自身明確定位為世界上具有影響力的大國,與開發中國家發展經濟合作夥伴關係。中國政府稱一帶一路倡議「旨在加強區域互聯互通,擁抱更美好的未來」,至2021年為止,已對163個國家總計投資8430億美元。但近年來此倡議卻遭到不少批評,一些西方國家稱之為「債務陷阱外交」,例如斯里蘭卡和蒙特內哥羅便因為積欠中國高額貸款,而陷入債務危機。中國政府慷慨援助外國、免去窮國債務,則被一些人戲稱為「大撒幣」。此外,輸出中國工人到海外大量興建基礎建設,也引起生態和人權等相關爭議。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N. H. Guan2018年,時任美國總統川普宣布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大規模關稅,其理由是中國竊取美國智慧財產權。接下來幾個月,美國和中國互相對從對方國家進口的商品徵收高額關稅,中美貿易戰開打。習近平當時曾稱,中國希望與美國達成貿易協定,但中國不怕打貿易戰,如有必要中國會「反擊」。 2020年1月,中美代表在華盛頓簽署第一階段經貿協議,中國除了承諾將在未來兩年擴大進口美國商品外,也承諾將進行一系列實質性改革。美國方面則除了少部份關稅有所降低,大部份維持不變。拜登上任後繼續延長對華加徵關稅。今年8月,拜登簽署《晶片法案》策進美國半導體產業發展。9月,美國政府宣佈禁止晶片公司英偉達和AMD出口高階AI晶片至中國。美國商務部表示正在審查其他有關中國的政策和做法,「防止先進技術落入壞人之手」。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習近平多次公開表示:堅決反對「台獨」分裂和外部勢力干涉,絕不為任何形式的「台獨」勢力留下任何空間。 2019年,習近平在《告台灣同胞書》發表40周年紀念會上表示「中國人不打中國人」,願意以最大誠意、盡最大努力爭取和平統一的前景,但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保留採取一切必要措施的選項。 2022年8月,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後,中國解放軍在包圍台灣的六個海域空域展開軍事演訓行動,並組織實彈射擊。解放軍還宣佈,往後將常態組織台海方向戰備警巡。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Xinhua/L. Gang2019年,中俄關係提升為新時代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自烏俄戰爭以來,中國至今一直拒絕譴責俄羅斯,而直指美國和北約挑起衝突。如今各國對俄羅斯實施抵制,中國反而漁翁得利,從俄羅斯購買了大量低價石油。在今年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的幾周前,習近平在北京接待了普丁,期間雙方發表了一份聯合聲明,反對北約東擴,還稱「兩國友誼沒有界限,沒有合作的『禁區』。9月14日至16日,習近平在新冠疫情之後首度邁出國門,飛往中亞出席上合組織峰會,當然也和普丁會了面。
圖片來源: DW中國和印度相互接壤,自1962年印中邊界戰爭以來,印度便對中國長期有著不信任感。但在習近平掌權之後,中印將 2014年定為「中印友好交流年」併發表《關於構建更加緊密的發展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接下來連續數年,習近平每年都和印度總理莫迪進行至少一次會面。 不過,2020年中印兩國部隊數度在兩國邊界附近的加勒萬河谷發生衝突,造成雙方人員傷亡,後續在兩國官員進行數輪會談之後,事件才逐漸平息。期間,印度政府宣佈禁止民眾使用中國手機應用程式、印度全國貿易商總會呼籲全國抵制中國貨。近兩年,中印雙方關係仍因邊界糾紛而處於谷底。儘管習近平和莫迪皆出席了本月的上合組織峰會,但雙方並未如外界預期一般在峰會期間進行會晤。
圖片來源: Reuters/Handout梅克爾任德國總理期間,德中經濟交流大幅增加。 2021年梅克爾卸任德國總理前,中國官媒稱梅克爾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與此同時,中國同其他歐洲國家互動也非常熱絡:在「一帶一路」倡議下,中歐之間大幅提升鐵路貨運量;中國企業在歐盟國家投資基礎建設工程、收購經營不善的公司。此種友好局面近年逐漸產生變化,2019年歐盟宣佈將中國稱為「制度性競爭對手」。 2020年,中歐完成投資協定談判,但由於中國的人權爭議而被歐洲議會無限期凍結。 2021年,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指出:「歐中之間存在根本分歧,無論是在經濟制度與應對全球化上,民主與人權上,還是在與第三國打交道上。」該文件也強調,習近平「轉向獨裁」引發歐盟嚴重關切。歐盟在今年中歐峰會之際對中國喊話:「希望中國即使不支持我們(對俄羅斯)的制裁行動,也至少別對其加以破壞。」不過,習近平仍高調展現和普丁的友好關係。
圖片來源: Reuters/P. Wojazer2015年,菲律賓向中駐菲使館提出外交抗議,要求北京停止在距離菲律賓僅有135公里的填海造陸活動。華盛頓智庫公佈的圖像顯示了中國自2014年以來在南沙群島的填海造陸進展,其中包含建設可供轟炸機起降的跑道、人造新島等。接下來幾年,中方繼續進行擴建工程。中國官媒《人民日報》2017年底刊文稱「南海島礁的面貌煥然一新」。同年度的一份智庫報告指出,中國在南海島礁上又興建了飛機庫,地下倉庫,導彈發射井和雷達等設施。 今年3月,美軍印太司令阿奎利諾表示,中國至少有3座南海人造島礁已完全軍事化,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對此回應,中方「在本國領土上部署必要的國土防禦設施,是主權國家的當然權利」。然而,2015年習近平與前美國總統歐巴馬會談時曾稱,中國在南沙群島工程,「不是以他國為目標或給他國造成影響的活動」,中國「沒有追求軍事化的意圖」。如今中國官方宣佈完成南海島礁軍事化,與過去習近平之言背道而馳。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Li Gang與過去幾十年素來溫和的中國外交官們相比,自從川普出任美國總統,中美貿易戰開始之後,中國外交官在國際間的作風漸漸轉為強硬的「戰狼式外交」。 「戰狼」一詞來源於2015年中國的一部同名電影,劇中一些台詞如「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成功點燃了中國人的民族主義情緒。路透社2020年的一篇報導稱,有中國外交官證實習近平曾指示,面對中美關係惡化等國際挑戰,外交官們必須立場強硬地展現「鬥爭精神」。有學者認為,與其說是借戰狼姿態維護國家尊嚴,不如說是想表演給國民看,展示中國不好欺負的形象。政治評論員鄧聿文指出,以前中國總被罵軟弱外交,故如今外交官們的「戰狼外交」深受民眾歡迎。國家的外交迎合國民喜好,使激化的民族主義情緒更加膨脹,卻在國際間引起其他國家反感。
圖片來源: Illegitime Defense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公民實驗室2020年公佈的研究顯示,社交平台微信在新冠疫情開始初期屏蔽了大量敏感詞,內容廣泛,包括中國政府防疫措施、港澳台防疫工作、李文亮事件等。當中192組敏感詞涉及中央領導層,其中87%與習近平有關,包括「習近平到武漢」、「習近平+疫情蔓延」等。該報告指出,中國領導人在疫情初期強調「牢牢掌握新聞輿論的領導權」,一方面是為了減低公眾恐慌,另一方面是避免領導人尷尬,維持中央政府的威信。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Photoshot2022年6月,《紐約時報》公佈的調查報告稱,中國政府正透過手機和監控取得公民個資以穩固政權。中國也連續數年蟬聯監控攝影頭密度最高的國家,全球近10億個監控攝影頭中,有一半以上在中國。這些監控網和自2014年以來推動的「社會信用體系」緊密相連,以規範公共行為、懲罰「失信者」。習近平曾多次強調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重要性,表示要構建「一處失信、處處受限」的信用懲戒大格局。儘管看似布下了涵蓋各個角落的安全網,社會事件仍時有所聞,今年發生的豐縣鐵鏈女事件和唐山燒烤店打人事件引起大眾關注,這也暴露了社會弊端不是僅靠監控和社會信用體系就能根治的。
圖片來源: Reuters/J. Lee 六 川普尚未妥協
川普上台至今,尚未表現出對中國妥協跡象,無論在台灣問題上,還是在巴拿馬運河問題上,對中都很強硬。如和日本首相石破茂的聯合聲明,反對以武力威嚇台灣。即便對中國加徵10%的關稅,也不是像一些人認為的對中國示弱,因為他要顧忌加徵太高關稅由此引發的美國通膨,同時這並不表示後續就不對中國再加關稅。如果4月的對等關稅落實,首當其沖的就是中國。川普日前還簽署了「美國優先投資政策」備忘錄,進一步限制美國對中國的投資和中國對美國的投資,被認為是對華最強硬投資政策。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也對中國海事、物流、造船等領域宣佈擬議限制措施。這兩項舉措已引起中國商務部的強烈反彈。
七 俄羅斯和馬斯克
不管川普从俄烏戰爭抽身,是不是意圖全力對付中國,從中國一些鷹派學者的解讀來看,已引起他們的警惕。在這些鷹派學者看來,川普这樣做的目的就是沖著中國而來,要分化離間中俄的背靠背關係。雖然普遍認為,拉俄抗中在目前情形下,難度很大,事實上不太可能,但要俄羅斯在美中對抗最激烈的時候,乃至發生軍事衝突的情況下,站在中立立場,不偏向中國,是完全可以做到的。中國在俄烏衝突中的立場,也是宣稱站在中間立場。只要中國對俄羅斯起了某種程度的疑心,中俄的背靠背關係也就發生了某種裂解,川普对中俄的分化就起到了一定作用。
有人會說,川普会不會出賣台灣,也要考慮馬斯克的因素。很多人所以堅信川普会這麼做,是認為馬斯克對他影響太大,而馬斯克在中國的利益讓他過去偶爾在台灣問題上的發言,明顯偏向大陸。然而要看到,馬斯克迄今在川普政府的影響力,主要在內政方面,幫助川普抽干華盛頓的「沼澤」,他就任以來並未對台灣有過表態,以影響川普。以馬斯克的聰明,不會不清楚自己在中國的利益使得外界對他的表態會高度警惕,是否能夠影響川普且不論,川普身邊的外交國安團隊也會對他有很大意見。到目前為止,川普政府中的成員,包括馬斯克在內,在內政和烏克蘭的問題上沒有表現出分歧,但台灣問題就難說,那些對華鷹派是不太願意接受馬斯克在台灣問題上的立場,允許他去影響川普对台態度。我認為馬斯克在這一點上會非常小心,不會去惹這個麻煩。
專訪:中國正從俄烏戰爭中吸取教訓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川普对待烏克蘭的方式,以及不管出於什麼目的,對普丁的綏靖態度,確實不值得贊賞或者應該受到指責。但基於上述理由及其分析,除非某種特別意外的事情出現讓他不得不有求於中國,否則,不太可能出賣台灣。何況,美國還有一個《與台灣關係法》,保護台灣不被川普出賣。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鄧聿文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