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台灣的檢察單位宣佈在台灣登記成立的「中華愛國同心會」(愛國同心會)涉嫌收受中國國臺辦的資金、受命在台為中國進行工作。
説起這個「愛國同心會」,其實在台灣因為多次涉及滋事所以講起來還算挺有名的,因為在中國還沒有全面禁止到台灣旅遊之前,在臺北101、西門町等地可以經常看到該會組織活動。
為中國宣傳
愛國同心會的活動大多是拿著五星旗、支持「一國兩制」之類的旗幟在陸客比較常去的台灣景點,和經常在這些景點抗議和宣傳的法輪功和臺獨組織叫陣抗衡。
台灣幾個城市街頭偶爾也會出現插滿五星旗的吉普車、車上的擴音器播放著支持「一國兩制」的口號,但是「愛國同心會」的成員並不多,很多參加活動的成員都是臨時僱用的一般人,並非真心認同該會宗旨的「信徒」。
和另外一個名氣更大的「中華統一促進黨」(統促黨)相比,同屬所謂紅統的愛國同心會的組織活動雖然比較頻繁、但是在規模和組織性上難望項背。
組織差異
「愛國同心會」和「中華統一促進黨」比較知名的案例,當屬支持香港民主運動的香港歌手何韻詩到臺北參加活動時遭人潑漆、黃之峰搭機抵台時在機場未經許可集會,高喊「港獨滾回去」口號等等。
簡稱「統促黨」的「中華統一促進黨」一般認為與台灣知名的外省人幫派「竹聯幫」關係密切,有「竹聯幫」作為基底、動員能力自然不同凡響。
該黨總裁張安樂也不否認他在「竹聯幫」中有相當的地位,當年他涉及射殺美國華裔作家劉宜良的「江南案」,令他聲名大噪,介入兩岸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自然也讓他格外受到關注。
「中華統一促進黨」的黨部以及張安樂的家中都曾經被警方搜查,即便情報治安單位對該黨和張安樂一直注意,但是截至目前為止,並沒有被查到違反台灣法律的證據。
雖然媒體還有相對比較本土派的立法委員都曾經言之鑿鑿地指控「中華統一促進黨」收受來自中國官方的資金,但是一樣地沒有掌握可以起訴的證據。
加強修法
民進黨佔多數的台灣立法院面對本土派不滿,2019年通過《反滲透法》,起訴人民團體或個人收受所謂境外敵對勢力的資助終於有了法律依據。
但是檢察和調查機關依舊被批評是不敢有所作為而導致成效不彰,這次「愛國同心會」算是第一宗依照《反滲透法》對所謂紅統組織啟動調查的案件。
檢察和調查機關的説法是該會秘書長張秀葉向檢察官供稱,該會接受國臺辦、上海、湖北、廣東、北京等地臺辦資金、在台灣發展組織、吸收大陸配偶、打擊法輪功和臺獨組織。
但是調查顯然花了不少時間,結果是愛國同心會會長周慶峻2021年染新冠肺炎死亡,不予起訴;檢察官雖然宣佈對該會秘書長張秀葉、負責財務的周慶峻妻子林明美兩名主要幹部發佈通緝,不過這兩人早已潛逃到中國。
支持兩岸統一的台灣民意不論藍綠執政都持續下跌,根據政大選舉研究中心2021年調查,支持統一的台灣人不到8%。圖片來源: Dado Ruvic/REUTERS 不同套路
「中華統一促進黨」或者「愛國同心會」講起來還是打正旗號、擺明立場的組織,相比之下,台灣其實有不少打著大陸配偶權利和宗教之類名義、實際上宣傳「一國兩制」、反臺獨等政治主張的團體。
台灣的情報單位原本就對某些經由通婚取得台灣身份的大陸配偶組織以兩岸統一為宗旨的團體格外注意,認為這些組織試圖以推出候選人參加台灣的選舉、滲透進入台灣政壇發展政治影響力。
一些個人也曾經以不同的方式,試圖取得寺廟、宮廟等人民團體的控制權,想要利用台灣宮廟在選舉時的重要性,影響選舉的結果,甚至大剌剌地樹立起五星旗,最後是因為違章建築被拆除。
一探根由
講到這些被台灣本土派視為眼中釘的統派團體,也不能就説他們是為了經濟利益或者負有特殊任務,這未免太過簡化,因為根據自身接觸的經驗,有些統派人士是真的相信「一國兩」制對台灣是最好的、中共對台灣是沒有惡意的。
統派的成員也不見得就是外省人、中國背景的新移民,有的所謂台灣本省人的成員言論或者態度可能更為激烈。
絕大部分紅統的人士他們會說搞不清楚為什麼台灣沒有國藥和科興疫苗可以接種來對付疫情,只要是駡台灣總統蔡英文或者民進黨政府官員、出自內容農場的文章或者貼圖,他們會毫不遲疑地在社群媒體上轉傳。
他們就像你我一樣、就是一介平民、也不會從這些行為中獲益,他們的思維中,無論如何台灣就是中國的一部分,中國的一切都是美好的、任何相左的意見都會被他們斥責。
如果單純地把他們貼上「被洗腦」的標籤,那麼豈不也是承認中共的統戰成功了?從這來看,台灣未來如果真要肅清「為敵對勢力進行工作」的所謂紅統團體,即便有《反滲透法》的加持,還是會有一定程度的困難。
1949年,國民黨在國共內戰中失利敗退台灣,共產黨宣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從此海峽兩岸分治。在過去近70年裡,台海關係以及相關政策一直是全球矚目的焦點,也是北京最敏感的一個議題。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EPA/Pool在國民黨退守台灣的頭30年裡,內戰氛圍濃厚,國共有數次小規模交戰。台灣方面高喊「反攻大陸」、「漢賊不兩立」,北京則要「解放台灣」,海峽兩岸呈現緊張、對峙局面。朝鮮戰爭爆發後,美國艦隊進入台灣海峽。1955年初,共產黨攻下一江山島,中華民國海軍在美軍協助下撤退,這被稱作「第一次台海危機」。中華民國政府的有效統治範圍從此退至台澎金馬,並延續至今。
圖片來源: AFP/Getty Images《告台灣同胞書》至今共發表五次。第一次是在1950年,提出要完成解放台灣的任務。第二、第三和第四次均在1958年金門炮戰(也稱八二三炮戰)的背景下,要求台灣共同對付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團結一致對外。該炮戰(圖)也被稱作第二次台海危機。
圖片來源: Imago/Zuma/Keystone最著名的《告台灣同胞書》則是1979年1月1日發表的第五版,其內容主要是商討結束兩岸軍事對峙狀態,並提出擴大兩岸交流。中共停止了從1958年開始對台灣諸島的炮擊,國共軍事衝突告一段落。該文被視為北京對台政策的轉變。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UPI同樣在1979年1月1日,美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圖為時任美國總統卡特訪華),與中華民國斷交,同時通過《台灣關係法》。在該背景下,當時已經掌握中共實權的鄧小平提出「一國兩制」的構想。該政策被用在解決香港和澳門回歸問題上。
圖片來源: AFP/AFP/Getty Images對於北京方面呼籲「相逢一笑泯恩仇」、提出「一國兩制」方案,中華民國政府沒有做出回應。據歷史文獻,蔣經國曾在致函宋美齡時稱,「此固為『匪』統戰之一貫手法,但願已推向另一更邪惡之層次方向,兒將一貫的置之不理並密切注意其後續發展伎倆」。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Everett Collection1986年,台灣第一個反對黨「民主進步黨」(民進黨)成立。民進黨在1991年公開其主張台灣獨立的政治綱領。台獨運動也逐漸在台灣民間興起(圖)。1990年就任台灣總統的李登輝大幅度調整了大陸政策,放棄了蔣經國堅持的「不接觸、不妥協、不談判」的「三不」政策,開始尋求兩岸「分裂分治」的合法化。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S. Yeh隨著台北的態度變化,兩岸關係又趨緊張。1995年初,中共第三代領導人江澤民提出《為促進祖國統一大業的完成而繼續奮鬥》講話的八項主張(也被稱為「江八點」),就「兩岸如何達到和平統一」、「沒有統一之前的過渡時期如何辦」這兩個問題表明立場。
圖片來源: F.Brown/AFP/Getty Images1995年6月,時任總統李登輝對美國進行了「非官方」訪問(圖),打破17年間未有台灣高官訪美的慣例。這引發北京強烈不滿,於1995年7月和1996年3月中華民國總統選舉期間分別進行大規模導彈演習。為此,美國派航母協防台灣海峽。而李登輝直選中成功連任,成為中華民國第一位民選總統。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B. Sikes1999年7月,台灣總統李登輝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圖),將兩岸關係定義為「特殊國與國關係」,即「兩國論」。而當時被李登輝召入國安會的蔡英文,被認為是「兩國論」的起草人之一。該事件引發地區緊張以及世界輿論的極大關注。而在台灣方面,強烈支持「兩國論」的民進黨在2000年的總統選舉中勝出,陳水扁成為新一任總統。
圖片來源: Academia Historica Taiwan陳水扁上台後,他於2002年8月在日本提出「台灣跟對岸中國一邊一國」,並主張「公民投票」決定「台灣的前途、命運和現狀」。在2004年連任後,陳水扁及其民進黨繼續激進的台獨政策。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Jerome Favre北京方面,在中共第四代領導人執政下,《反分裂國家法》於2005年3月通過,這是一部針對兩岸關係的基本法。同年4月,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會見時任國民黨主席連戰(圖),實現國共領導人歷史性握手,胡錦濤對兩岸關係發展提出基於認同「九二共識」的看法。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Reynolds1992年11月,中國大陸的兩岸關係協會與台灣的海峽交流基金會就兩岸問題在香港舉行會談,雙方口頭協商形成不成文默契,被稱為「九二共識」,其主旨即為一個中國原則——「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2000年,時任台灣行政院陸委會主席蘇起將「九二共識」闡述為「一個中國,各自表述」(即「一中各表」),並隨後將其列入國民黨黨綱中。
圖片來源: Imago/ZumaPress2008年中華民國總統選舉中,民進黨敗北,馬英九上台。由於馬英九接受「九二共識」,兩岸關係在他擔任總統的八年裡顯著改觀,經貿往來與合作大幅增加。2015年11月7日,馬英九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新加坡舉行會面(圖),打破了兩岸領導人1949年以來不見面的禁忌。同年5月,時任國民黨主席朱立倫也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與習近平舉行會晤。
圖片來源: Reuters/J. Nair2016年的大選中,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以超過56%得票率的絕對優勢,擊敗朱立倫、宋楚瑜,成為台灣歷史上第一位女總統。蔡英文拒絕承認「九二共識」。在2019年1月1日的新年講話中,蔡英文提出「四個必須」,喊話北京「必須正視中華民國台灣存在的事實」 ,並將中國「試圖介入台灣政治與社會的發展」視為台灣當前「最大的挑戰」。
圖片來源: Reuters/Taipei Photojournalists Association/Pool在北京方面,2012年成為中共第五代領導人的習近平就對台政策做出調整。自蔡英文上台後,北京加大了在國際外交等多層面對台灣的施壓,兩岸關係明顯降溫。2019年1月2日,習近平《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紀念會上發表演說,以五大原則闡述對台方針,強調推動和平統一,但也明言不放棄武統。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EPA/Pool 詹威克:台灣出生的醫界逃兵,曾經客居美國然後到英國從事媒體工作,也研究東亞歷史,八十年代離開台灣,繞世界一圈後返台定居。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