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拉「網紅」對台統戰的迷思

2024年6月24日

台灣近來傳出多名人氣網紅收到中國傳媒公司邀請,承諾安排高額酬金的演出機會,換取他們發表特定統戰文章,或以活動名義邀請前往中國拍片。DW客座評論員詹威克認為,這顯示中國希望擴大在網路世界的對台統戰工作。

台灣網紅稱,中國國務院付費邀請台灣網紅前往當地旅遊兼拍片。圖為2021年一名遊客在北京環球影城與卡通人物合照(資料照)
台灣網紅稱,中國國務院付費邀請台灣網紅前往當地旅遊兼拍片。圖為2021年一名遊客在北京環球影城與卡通人物合照(資料照)圖片來源: Koki Kataoka/The Yomiuri Shimbun via AP Images/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中國的對台統戰工作可謂「眾所周知」從未停歇,照以前兩蔣年代的説法是「無孔不入」;到了現在,戰線顯然不但已經進入網路世界,更是拉長到籠絡「網紅」、擴大網路上的認知作戰範圍。

但是找台灣網紅為中國宣傳、配合統戰,能夠有什麼樣的成績?這個問題是值得推敲的。首先是網紅也許有成千上萬的粉絲,但是這些粉絲喜歡這些網紅,很大一部分原因是他們拍攝的影片對上了自己的胃口,一旦進入政治、尤其是「中國好棒棒」,這個網紅的調性就不再好玩、吸引人,掉粉是必然的後果,能換多少新粉則是未定之天,對網紅而言這是一個很大的風險。

不過,台灣的網紅也未必盡然不會臣服於金錢的誘惑之下,即便是在號稱無遠弗屆的網路世界,台灣網紅的市場卻是已經趨近飽和。網紅需要代言商品、廣告贊助來支撐團隊的開銷,YouTube的分潤早就不足以維持一個網紅頻道,如果出現一個號稱要求不多的「乾爹」來贊助,網紅們雖然未必趨之若鶩,但卻也難免心動。

只是以目前所知的來看,這個想當「乾爹」的中國傳媒公司開出來的條件和操作的手法,令人搖頭。台灣藝人的臉書粉專莫名其妙出現《構建新型兩岸關係》的貼文,是突兀加奇怪。至於許諾可以安排高額酬勞的演出和企業代言「合法收入」,這種詭異的説法也令人滿頭問號。

中國近年來持續透過多重策略對台灣實施統戰。圖片來源: Jakub Porzycki/NurPhoto/picture alliance

台灣藝人到中國演出都有相關的審批程序,收入能否帶出境是一回事,但是理論上只要有按照規定納稅就是合法收入,格外強調反而讓許多人對這家主動接觸台灣藝人網紅的中國傳媒公司的誠意有所懷疑。還有宣稱要求台灣藝人網紅協助成立政黨,如果為真,那表示對岸未免過於「天真無邪」,對台灣政治的運作一無所知,用如此笨拙的手法對台統戰,令人懷疑是不是打著統戰的招牌騙國家預算。

至於傳出「中國海峽兩岸青年協會」邀請並以機加酒(機票加飯店住宿)方式招待數組台灣網紅到中國旅遊拍片,説是不談政治也不需放上網址連接,這可以説是新戰場、老手法;對講求獨特行的台灣網紅而言,可能就是有個免費機會,可以到中國某些地方拍攝一些其他人或者一般人看不到的中國,某些網紅心中自然喜滋滋、躍躍欲試。

但是俗話說「免錢的最貴」,大概也沒人會相信一個中國的組織在執行統戰工作的時候,可以不用談政治。從上面拿了預算和經費的單位,就算是在中國也得向上面交差報帳。簡單一點的可能是主辦方和台灣網紅們站在寫著「兩岸一家親」之類口號的紅色橫幅後面攝影留念、複雜一點的可能就是拍攝台灣青年「大陸創業圓夢」之類題材的影片,這些招數以前就用來拉攏台灣媒體、如今用在網紅們身上,也不會過時。

其實中國對台灣的統戰從1949年以來就沒有停過,無論是大饑荒還是三反五反,或者是文革等,國內出現重大事件都沒停過。現在的中國更沒有理由停下對台灣的統戰,何況台灣有言論自由卻沒有防火牆、民眾對中國的統戰手法非常、非常不瞭解,小紅書還有抖音又在台灣大受歡迎,可見在對台統戰上,網路文化比「中華文化」有用。

那麼「網紅統戰」是不是很有用?很有效果?個人覺得那倒也未必。例如台灣知名網紅鍾明軒先前到中國觀光並且發片讚揚中國「安全」、很自由、對同志友善等等,還被國台辦特別引用強調了一番。結果隔沒多久,就有一位台灣知名的同志攝影師到中國參加書展,結果因為展出書籍包括了一本在台灣被視為人體藝術的寫真集,該攝影師便被警方帶走拘押調查。該攝影師還稱,自己受到強迫裸身檢查、質問性傾向等在台灣被視為違法的調查手段。

此一消息狠狠打臉了本來興高采烈的國台辦,還有那位說中國對同性戀友善的網紅,也似乎應證了「扯中國後腿的永遠是中國自己」的那句話。此外,看起來似乎有不同的官方系統在搶網路對台統戰的預算,不同系統會不會來個「網內互打」?似乎也蠻值得我們搬板凳、嗑瓜子來期待一番。

 

詹威克:台灣出生的醫界逃兵,曾經客居美國然後到英國從事媒體工作,也研究東亞歷史,八十年代離開台灣,繞世界一圈後返台定居。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