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民進黨三連霸的總統選舉觀察

2024年1月19日

台灣總統大選結果底定,香港媒體人曾志豪認為,這次選舉「相當了不起」,不僅展現民進黨內交棒順利,也顯示台灣選民更為成熟。此外,民眾黨的柯文哲崛起,也不容忽視。

台灣總統大選13日結束,由民進黨的賴清德以大約40%的得票率勝選。(資料照)
台灣總統大選13日結束,由民進黨的賴清德以大約40%的得票率勝選。(資料照)圖片來源: Valeria Mongelli/Anadolu/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以一個香港人的身份觀察,這屆台灣總統選舉,實在是相當了不起的一次選舉

首先,政權的「交棒」順利平安,這裡說的當然是民進黨本身的黨內交接,由蔡英文交給賴清德。即使這種交棒不像《在路上》的廣告拍得那麼輕鬆寫意,但也不會血雨腥風。

回望過去,2020年的總統選舉,因為蔡英文任內威望下跌、政績不佳,民進黨內早就有人想取而代之,換馬競選,賴清德就是角逐的人物。結果初選結果賴清德敗給蔡英文,無緣在2020年角逐總統寶座。

然後事情怎麼走呢?賴清德沒有因為「作反逼宮」的罪名被清洗,反而成為2020年蔡英文的副總統人選,團結黨內;又在今屆選舉,得到蔡英文的祝福力挺,選舉過程賴清德也有失言出包的狀況,蔡英文也是全力救火支持,最終交棒成功。

延伸閱讀:賴清德當選 中國輿論失望中仍有期待

港移民首投族 陳健民:對民進黨失望 矛盾中含淚投票

03:40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這個過程,是不可能在共產黨內部出現。習近平的位置,有黨內人士可以公開競爭角逐嗎?一旦角逐,下場只有「你死我亡」,看看薄熙來的下場,某程度他也是一個要求「黨內初選」的意願,但是共產黨的黨內初選不拼民調,而是拼手段和殘忍。兩相對比,台灣的民主機制,縱有不完善之處,但至少完美解決了「交棒」的過程,也實現了現代概念的權力制度,權力位置是公共資源不是「家天下」。

第二,選民也開始成熟,不會為下架而下架,為輪替而輪替。

這次選舉,國民黨打出「政黨輪替」的口號,民眾黨也是「下架藍綠」,某程度上,「政黨輪替」並不是一個務實理性的目標,因為輪替的原因是什麼?是因為你已做了兩屆、該是換另一黨做做?那就只是到遊樂場排隊玩設施,你玩了十五分鐘,該到另一個小朋友了。但政權不是遊樂設施,不應當用限時限次數的原則去實現「公平」,如果輪替的對象更差勁,便不可能輪替。

同樣,下架藍綠,也是單純出於「你們都做得很爛,換其他人試試吧」的理念,但到底換的人是誰?肯定會比執政者更好?也是務實的疑問。今次的總統選舉,民進黨相對多數勝出,第一次實現同一個政黨兩屆任期後再次連任的「三連霸」,似乎宣告了台灣的民情:民進黨要輪替也不希望輪替回國民黨手上;真要下架藍綠,但上架的民眾黨也不能令人放心。所以才會投出了民進黨三連霸的結果出來。這真的只能證明,台灣民眾很成熟了。

第三,民進黨其實掉了選票,2016年,蔡英文的得票,6894744。敗選年的2012年,蔡也得到6093578票,而賴清德這次只拿到558萬,即是賴清德的票,是比起輸掉的蔡英文還要少。這應該說明,民進黨的走向世界定位,民進黨的「國家外交」政策的強棒,並沒有像之前一屆,揮出全壘打,卻只是低空掠過,驚險勝出。若果藍白真的合而不是「三國鼎立」,選情走勢又會如何?

有人認為這是今屆選民的關注點「有社會無國家」,即是大家只關心社會民生,卻忽視了國家外交的問題。本來,這是兩樣並不矛盾排斥的元素,一個人要有溫飽(社會民生),才有心情關顧國家前途問題(外交政策);但對台灣的定位而言,不談國家前途,實在無法實現長期的溫飽幸福。

台灣大選結束了,你還好嗎?

01:58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香港人最能理解,如果不處理好和中共的關係,如果繼續把經濟效益緊緊綁在中國身上,則這種溫飽最終必然反咬一口,也就是學者研究台灣選舉時的說法,「繁榮和自立的矛盾」。所以台灣人用自己方法平衡了這個難題總統票給了「向世界出發」的民進黨,但地方議會層面,卻投出了三黨不過半的局面。這是台灣選民的平衡智慧。

第四,民眾黨柯文哲的崛起不容忽視。筆者之前已經表示,選舉前接觸不少台灣人,有年輕有中年人,都不約而同會投柯文哲,這個現象已經提醒我,不要輕信民調或政論節目的分析,柯文哲縱使不能勝出,但也絕不是「空氣人」,不會是亳無存在感的陪跑份子。

結果柯雖然仍是柯老三,但支持度比起估計要高出不少,之前大家估計柯只有2成多一點的選票,數目也就200萬出頭,現在卻讓人吃了一驚,26%的得票率,3百萬票的數字,也成功削減了民進黨的票源。

為何年輕人都支持柯文哲? 坦白說,我們這些中年人,明白,但不能認同。許多人說因為柯文哲是「庶民政治」,但他明明做了8年台北市長?還庶麼鬼人?他已經是一個有8年經驗的政客。

又有年輕人說,只有柯文哲的話他們聽得比較懂,沒有許多修飾官話。而對外界而言,那不就是「幹話」嗎?他有許多厭女、歧視弱勢的「幹話」,結果在年輕人心中,變成了「他說的話我聽得比較懂」。

這個現象,可以用「川普現象」解釋,有機會另文再述。但從香港人角度,比較關心他的「第三條路線」,所謂「超越藍綠」。

他明明一個月前還積極藍白合啊﹗藍白破後又突然說自己其實是墨綠。如果是柯粉,我真的聽不懂,他難道是藍綠的共生體?到底他是麼顏色?

圖為投票的台灣選民。圖片來源: Ann Wang/REUTERS

柯文哲走的是「第三條路線」,香港過去也有第三條路線,但許多都是不成氣候,或者只是把真正立場隱瞞扮「第三方」。例如麼「新思維」、「實政」之類,標榜自己不走建制不走泛民的二元對抗,強調務實理性,但在香港的政局,本來就沒有麼第三路線。一個普選的議題,你便要選邊站,支持小圈子選舉的,便是建制派;贊成全民普選,便是泛民對抗路線。沒有中間沒有灰色地帶,那些提出和北京溝通,都是廢話,溝通背後的立場是麼?才是選邊站的關鍵。香港的第三路線,坦白講,只是不敢公開自認是建制派的建制派矣。

延伸閱讀:香港區議會選舉:泛民絕跡 建制碰壁——為何他們首關出局?

台灣的第三條路線,一樣有終極難題兩岸政策。柯文哲交出了一個「兩岸一家親」的說法,也提出經濟上和中國接觸、政治上保持等距的方案,看似不像藍營的「九二共識」或者馬英九的「相信習近平」,也不像民進黨般「走向世界、和中國減少關係」,但其實到最後,還是要作出選擇,美國中國,你選哪一邊?例如佩洛西如果再訪台,你歡迎還是冷處理?這些事情很難有所謂第三條路線,畢竟台灣就夾在兩極霸權之中,你是美國隊還是中國隊?

未來大家可以觀察,成為關鍵少數的柯文哲,會如何展現他的「第三條路線」的真實面目。

台灣前總統馬英九專訪

09:19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曾志豪是香港媒體人,曾任職香港電台,擔任時事諷刺節目《頭條新聞》主持人。目前旅居台灣。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