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美國難以在東亞撐起抗中聯盟

2021年3月15日

美國新任總統拜登希望通過「四方安全對話」壓制北京政府,但政論家鄧聿文認為,日本、澳洲和印度都因為各種原因不敢完全倒向美國。而華盛頓要在亞洲打造「抗中聯盟」更是難上加難。

USA Quad Gipfel Biden, Harris, Blinken
圖片來源: Jim LoScalzo/CNP/AdMedia/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中文網)美日印澳四國領導人近日參加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線上會議是該對話機制自2004年建立以來級別最高的一次。在川普时期,Quad有意被華盛頓打造成"亞洲小北約",拜登上台40天亦啟動四國對話並提升對話級別,表明他承襲的依然是川普的抗中思路,只不過延續了他一貫注重盟友的立場。

今次Quad中國還是那個不在場的主角。雖然四國領導人討論了中國威脅,但從會後聲明沒有直接點名中國來看,正如部分輿論認為的,四國在如何抗中上,遠未結成"統一戰線"。

與去年10月的Quad相比,本次Quad的一個亮點是四國達成了在印度生產疫苗以抗衡中國的疫苗外交計劃。美日將為印度疫苗生產企業提供資金和優惠貸款,澳洲則在资金和疫苗配送方面提供援助。四國計劃在2022年底前向亞洲提供10億劑疫苗。

鑑於印度在製藥方面有很強的生產能力,其他三國的分工合作無疑有助於彌補各自在同中國競爭中的不足,增強對中國的壓力。不過,對中國的疫苗外交能夠構成多大挑戰,要看實際進展。由於印度的疫情很嚴峻,且美國對關鍵材料出口的限制,有可能會阻礙新德里的這一努力。另外,時間因素也不可忽視。雖然普遍預計全球疫情恐怕要持續到明年,但今年下半年是疫情向好的關鍵期,由於中國目前開足馬力生產疫苗,並已經為許多發展中國家提供了急需的疫苗,在疫苗外交中佔得先機,即使印度如期2022年底前向亞洲提供10億劑疫苗,也是晚了一步。因為對多數國家來說,中國的援助稱得上雪中送炭。

延伸閱讀:印度盼Quad金援對抗中國疫苗外交

Quad疫苗計劃反映了拜登政府不只是簡單地宣示聯合盟友,而是在產業和價值鏈上邁出了實質性步驟,要將具有比較優勢的盟友和夥伴組成製造體系,挑戰中國。在疫苗上,中國尚有先機,可以應對挑戰,但如果是在其他一些中國競爭力不太強的產業和領域,例如半導體,面對華盛頓的這手,中國就將弱勢盡現。據悉美國已經要求日韓台和荷蘭在半導體行業組建聯盟壓制中國。

當然,究竟有多少國家願冒得罪北京的風險在價值鏈上響應華盛頓的號召有待觀察,畢竟,這種做法除了政治考量外,還有經濟考量在內,政治可以站隊,但經濟則未必,因為這涉及企業,企業是否願意損失中國的市場和利潤,同本國政府一條心,恐怕難說,即使是美國的企業,因擔憂中國的懲罰而丟失市場,能否全心全意跟著華盛頓,也要打問號。我們看到,此種包括但不限於經濟的考量,在本次Quad上也顯示了出來。

日印澳雖感受中國的"脅迫",但它們和中國的貿易聯繫都非常密切,中國是三國最大的貿易夥伴。澳洲不用说,经济高度依賴中國,現正受中國經濟懲罰,印度去年由於和中國發生了嚴重的邊境對峙,經濟上抵制中國,但這並沒有讓中國跌出印度最大貿易名冊之外。即便是美國自身,雖有對中國的高關稅,去年貿易逆差依然創新高。

除經濟外,對日印來說,還有地緣政治顧忌。日本處於中俄南北韓的包圍中,俄日有領土爭端,南北韓和日本有歷史和國民感情問題,韓日還存在經濟和技術的競爭等,地緣政治的不利處境,讓日本不敢把"寶"完全押在華盛頓一邊,儘管在四國中,也許東京的抗中意願一點都不輸於華盛頓。

印中不時出現的邊界事件固然使得新德裡倒向華盛頓,但它也清楚,華盛頓的支持只是增加了和北京邊界對峙的底氣而已,倘若要和北京長期對抗,鑑於兩國實力的不對等,新德裡未必討得到便宜。因為邊界的長期對抗消耗的是國家實力。這還不說印度周邊有宿敵巴基斯坦,同時斯裡蘭卡和尼泊爾等國也不像過去那樣親近印度。而印度國內也存在分離勢力。因此,新德裡不會因為華盛頓而繼續惡化同北京的關係。

對拜登而言,這都是必須考慮的現實。故華盛頓雖有心做活Quad機制,但也知道其他三方心裡的小算盤,要它們完全聽從自己的旨意辦不到。緬甸事件日印沒有跟隨美國制裁緬軍政府就是一個例子。兩國皆在緬甸有利益,擔憂實施制裁會失去對緬甸的影響力。如果華盛頓在緬甸問題上都做不到要盟友跟從自己,何況對付中國。這裡的要害還在於,若在東亞孤立中國,僅僅依靠日印澳是遠不夠的。拜登的目的也是通過四方對話平台的示範效應,把東亞其他有影響的國家或集團拉進來,形成一個對華包圍圈,然而正是在這一點上,拜登更難做到。

從地緣政治的角度看,東亞除了日印澳外,韓國和東協的力量不可忽略。只要這兩者不參與進來,縱使四國結成抗中"統一戰線",在東亞依然難以完全阻遏中國。但韓國不會加入抗中大合唱,美韓雖是盟友,可韓國在經濟上同樣高度依賴中國,同時韓朝統一也需中國相助,再加上同日本的不和,韓國沒有參加Quad變成五方對話已經表明了態度。

比韓國更重要的是東協。東協十國單個經濟體量都不大,但加起來已經超過印度。雖然東協的越南和菲律賓等與中國有領土爭議,然而這兩國都不可能反中。菲律賓在杜特蒂的领导下,幾年來和美國的關係磕磕碰碰,反同中國比較接近;越南雖然一向和中國三心二意,但越共的生存決定了它不可能按美國的意願去反中。至於其他成員國,就更不可能跟隨美國抗中。東協實行的是集體決策原則,只要一國不同意,就不能形成集體決議,對外用一個聲音說法。而中國和東協的某些成員國,多年來關係都非常好,以往的歷史表明,東協要團結一致對抗中國很難。

過去,在涉及中美選邊的問題上,東協雖沒表態,但給外界的感覺是如果不得不選邊,將會站在美國一邊。不過這種情況現在有改變,新加坡已經明確表態,哪邊都不會選。新加坡的態度很大程度上能夠代表東協成員國的態度。若再考慮中國和東協互為最大貿易夥伴,要東協抗中,幾乎不可能。

故而,就可預見的情形而言,拜登政府要在東亞撐起抗中聯盟,將非常困難。但這並不意味著北京就可萬事大吉。因為即使抗中聯盟組建不起,只要Quad能夠做實,也會對中國構成沉重的地緣政治壓力,在此意義上,Quad是華盛頓壓制北京的一個工具。

拜登的美國還能充當世界領袖嗎?

03:40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鄧聿文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1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鄧聿文 鄧聿文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