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習近平和川普突然通話了,按照中方新聞稿,習近平闡明了中方在台灣問題上的原則立場,強調台灣回歸中國是戰後國際秩序重要組成部分。中美曾並肩抗擊法西斯和軍國主義,當前更應該共同維護好二戰勝利成果。川普则表示,中國當年為二戰勝利發揮了重要作用,美方理解台灣問題對於中國的重要性。
不過,這通電話是由誰發起變成了一個羅生門。美媒報導是習主動致電川普的,這也符合人們的一般認知,因為中方新聞稿沒有標明「應約」二字,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特別表示是川普打來的,似乎也沒有理由懷疑。雖然誰先主動發起通話在兩國外交中並非無關緊要,尤其這次通話外界普遍把它解讀成是中方要美方約束高市早苗,但不影響對它的判斷——這是兩人在釜山會見後不到一月的通話,在中美領導人外交中不尋常,從中方的角度看,重點是高市早苗的那番暴沖言論,美方需要負其責任來約束她。中方的新聞稿已經暗示了這一點。
海外很多中文自媒體因此把通話描繪成習向川普告狀,要川普这個大哥出面壓住日本,幫北京解決與高市的僵局。這種說法聽上去似乎符合「中美實力差距」、「美國管轄亞洲秩序」之類的通識,但實際上與中美、中日關係的戰略邏輯都嚴重不符,更多是一種情緒化的對國際政治的理解,嚴重低估了中國此刻的戰略位置,也完全誤讀了北京的用意。從嚴格的外交邏輯、權力邏輯和通話的文本內容看,都體現不出這點。
「央求美國施壓日本」還是發出警告?
既然不是中方「求」川普压高市,那麼習近平要表達的真實意圖是什麼?
筆者認為可從三個角度來理解這通電話中方要達到的效果:第一,中國真正擔憂的不是日本,而是日本在美國認為「可控」的範圍之外冒險升級。第二,中國需要讓華盛頓明確意識到,高市正在把地區推向失控,北京已經不再把這視為一場普通的外交摩擦。第三,北京要向川普确認,美國是否願意繼續「控制盟友」,還是縱容日本越過美國設定的台海底線。
理解了這三個維度,這通電話的戰略含義就變得十分清晰。
首先,中國不是向美國「示弱」,而是在向美國釋放警告訊號。在高市發出那番在北京看來屬於冒犯性的言詞後,北京連續數天以不同層級表達強烈不滿,從外交部、國防部到國台辦,再到人民日報、新華社等喉舌,措辭不斷升級,直至外長兼政治局委員的王毅也出面表態。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國駐聯合國大使傅聰向聯合國秘書長致函以及中國駐日使館提《聯合國憲章》裡的「敵國條款」,把高市的言論提升到涉及聯合國憲章「自衛權」和「敵國條款」的高度,這是中日關係中前所未有的做法,表明中國正將日本的行為從「外交爭端」上升到「潛在敵對行為」。
對北京來說,這已經不是簡單的「你說我反對」。高市踩中的,是中國在台灣問題上的戰略性紅線,而不是戰術層面的摩擦。這也就意味著,若常規反制不能迫使高市撤回言論,北京勢必會加碼反制,甚至觸發軍事層級的對抗。此時,美國的態度就變得至關重要。如果美國默許日本越線,北京將不得不將反制壓力直接施加到台海方向,乃至中日在釣魚台等有爭議的領域發生軍事衝突。
從這個角度看,習特通話,中方是在向美國傳遞一種事實性警告——「我們已經開始把日本視為可能的敵對國家行為體。你們如果不管,你們也必須承擔後果。」但對這種「警告」,不能把它視為是對美國的威脅,而是對美國的提醒:你們一直以為日本在「可管理的範圍內」,可高市的言論表明,日本右翼可能在脫離美國的戰略控制。美國若繼續默許,台海局勢和中日關係都將迅速朝美方不願看的方向發展。
其次,中國不認為美國會因為高市的言論而準備與中國提前攤牌。美國當前的戰略現實是,它根本沒有做好在台海或日本與中國打一場高強度戰爭的準備。美國軍方報告多次承認,需要數年時間才能在印太地區形成足夠的壓制中國的力量。高市的言論若被視為「日美同盟的授權」,等於替華盛頓提前開戰做決定。這會讓美國非常被動。因此,習在通話中給川普是在確認一件關鍵的事:「高市說的話,是日本自己擅自越線,還是美國允許她這麼做?」如果是前者,美國就必須把日本拉回來;如果是美國默許,那北京將把美日視為「共同責任者」,並在未來的戰略部署中做出相應調整。
這當然不是示弱,而是極為專業的危機溝通,就像在告訴美國,「你的盟友正在把你拖入一場你自己沒有準備好的衝突。我們要確認,你們到底想不想讓這場衝突發生。」這種高度理性的外交行為,不能把它看作感情化的「求大哥幫忙」。
第三,這通電話,中方也是在「預告」美國,中國已經準備好將反制行動升級到美日都無法輕易忽視的層次。根據北京當前反制動作的邏輯延伸,後續還會在外交、經濟、法律、釣魚島乃至稀土等方面對日本施加高強度壓力,如果日本仍不退讓,那麼台海方向的「主動製造危機」很可能會成為備選方案。而如果中國在台海製造一場高壓軍事態勢,美國是否會介入?從當前美國的部署和政治節奏看,介入意願有限。如果美國不想看到中日的危機升級,把自己拖入可能的軍事衝突中,就需明確向中方表達,高市的言論不是美國操盤的。
這通電話的含義就非常清楚:告訴美國,我們下一步的反制不會只停留在口頭警告或釣魚島,可能直接觸碰台海的結構性穩定。在我們這麼做之前,給你一次機會,你現在要不要「管住」日本?因此,這不是求助,而是「通知」,甚至帶有某種警告性。
從上面的分析來看,習特通話並非海外中文網路所說的「央求美國施壓日本」,而是完全不同的戰略邏輯:北京認為日本正在失控,並將台灣問題推向美中都不願面對的方向;中國不會接受這種局面,因此需要直接向美國傳達——如果你不控制日本,我們就會採取你不能忽視的措施,而這將改變整個地區的力量平衡。故這通電話,是避免誤判的危機溝通,也是中國向美國施壓的一部分。
與此同時,這通電話北京也有對內展示的用意,表明習在「親自出面」壓住事態,不是只在國內強硬。中國民間情緒已經被高市的言論調動起來。現在如果看起來中國只是「罵罵日本、限制旅遊」,反而容易被輿論批評為「雷聲大雨點小」。在這種情況下,習特通話,中方突出台灣和戰後秩序,可以向國內交代,這件事已經不是一般層級能夠處理的了,需要最高層親自出手,而且是直接和美國總統溝通。再配合新聞稿裡川普“理解台灣問題的重要性」那句表述,等於告訴國內民眾,「連美國總統都理解我們的立場」,在對日博弈中,中國不是孤立的,而是握有大國對話的主動權。
總之,這通電話中方是要告訴美方,游戲正在改變,如果你不想讓它失控,就必須行動。在高市的問題上,北京的底線已經被踩到極致。下一步如何發展,華盛頓將起決定性作用——中國已經把球丟回美國手裡。
鄧聿文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