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習近平將組建一個怎樣的經濟團隊非常值得外界注意。由於中國經濟進入了某種結構性衰退的通道,而經濟又是各方面的基礎,二十大後,如何搞活搞好經濟是中共優先處理的課題。
經濟團隊的首要人選是總理。中國總理的角色具有微妙性。按照中國憲法賦予總理的職權,他是政府首腦,負責國家全面的行政事務,舉凡政治經濟文化社會教育環保外交乃至軍事都要參與。但實際上,從毛時代以來,總理的角色和份量在不同時期有很大不同。中共建國初期,周擔任政務院總理,可別看他還是黨內僅次於毛和劉的第三號人物,實際的職權很少。因為當時還成立了國家計委,同政務院平級,把經濟的管理權限劃歸計委,周實際被剝奪了經濟發言權,經濟之外的其他領域有副總理分管,周直接能夠管到的只有外交,這塊是他的專長。直到高崗事件發生,計委變成政務院的一個部門,周才有經濟的話語權。但在文革之前,周始終沒有完全掌握經濟方面的決策權,這個權力給了劉。
前所未有的經濟困難
改革後,中國的行政體系相對制度化和規範化,總理一般擁有經濟和社會的管理權限,但外交和軍事這兩塊則專屬於黨的總書記,後者也兼任軍委主席——當然,鄧時期是個例外。總理經濟權限的大小也與個人能力有關。比如朱鎔基任總理期間,比較強勢,經濟決策權就大,當時的總書記江澤民基本上不插手經濟事務。然而,習時期總理的角色和權限被他壓縮了,通過兩個小組——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和中央深改領導小組,把傳統上被認為屬於總理的經濟大權虢奪過來,國務院成了一個辦事和執行機構。李雖然在黨內排名第二,實際的權力也就被弱化。
中國經濟前所未有的困難,會使習在二十大後不得不重視經濟,不敢馬虎。事實上,4月後中國政府已經把經濟作為第一位的工作任務,出台了一攬子的穩經濟大盤的舉措。但疫情和清零政策以及中國經濟自身存在的結構性問題,讓這些刺激措施沒有發揮應有的政策效應。中國經濟目前還在艱難爬坡,年初定的5%經濟增速是不要指望了。由於外部環境的惡劣,這種狀況的完全改善在未來一、兩年內是不可能的,也就意味著中共在二十大後的工作重心要再次轉向經濟,否則,嚴重的失業和財政危機即使不會進一步誘發金融和全面的經濟危機,對中國社會的穩定和習的權威也會產生不利影響,習總不能在三連任的開局,因為經濟數據太難看而讓自己很沒面子,被百姓罵。
故要救經濟,第一步是建立一個得力的經濟團隊,尤其總理要選對。正是出於這點考慮,我從7月以來就看好汪洋,認為習將會選他做下一任助手,而非另一個熱門人選胡春華。雖然汪胡二人的升遷路徑基本一致,都擔任過幾個地方的一把手——其中都主政過廣東,到國務院後做過副總理,但是汪洋有過一段在地方和中央的發改系統工作的經歷。早期的計委後來的發改委是中國的綜合經濟管理部門,有著最精華的經濟管理人才,這使他熟悉中國經濟。汪本人早年思想開放,屬於中國廣義上的改革派,在改革系統裡有人脈。再後來成為常委分管政協。政協是中國的另一人才庫,裡面有各行各業的專家學者。這都是他成為總理後可資利用的資源。胡欠缺這兩方面的資歷。重要的還有,習在二十大後想把經濟搞上去,僅僅在經濟政策和經濟管理手段上做一些改變恐怕不夠,必須釋放經濟的活力,為此就需重拾改革,即使習不想做本質性的經濟改革,也須在制約經濟活力的外沿性改革上做一些事情。汪無疑是比胡更合適的總理人選。
針對中共二十大新一屆常委名單,目前存在諸多分析和傳言,總書記習近平是否連任?誰將接任李克強成為國務院總理?所謂「七上八下」的規則是否繼續適用?顯然,準確預測中共高層內部的人事更迭很難,但這並不妨礙人們去窺探和揣測黑匣的游戲規則。
圖片來源: Reuters/D. Sagolj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的常委是中國擁有最高領導、決策權力的人,屬於正國級黨和國家領導人。總書記是常委會的首要成員領導,通常兼任國家主席,幾位常委往往還兼任國務院總理、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政協主席等職務。外界普遍預測,目前的領導人習近平將在二十大上連任,繼續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排名第一。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N. Han Guan政治局常委名單的順序一般按資歷和職位排列,反映其在黨內和政府內的地位。自江澤民以來的過去幾屆,排在第二位的都是國務院總理。雖然一段時間以來有關「習下李上」的流言在網路上層出不窮,但分析人士大多認為,「李上」的可能性很小。李克強本人也在今年3月人大後的記者會上明確表示,這將是他擔任總理的最後一年。不過,李克強仍有可能繼續留在常委中,轉任其他職位。
圖片來源: Reuters鑑於李克強會卸任國務院總理,將會產生一位新總理。胡春華是分析人士眼中一位熱門人選。現年59歲的胡春華目前是國務院副總理,按照慣例,出任國務院總理者先要經歷副總理職務。目前四位國務院副總理分別是韓正、孫春蘭、胡春華和劉鶴。除了胡春華,其他三位都已超過68歲——如果考慮「七上八下」這個不成文的年齡規則,那麼胡春華的可能性最大。不過,胡春華和已經落馬的孫政才早年間曾一並被猜測為可能的「接班人」,也被看作有「團派」背景,外界認為他和習近平的關係並不親密。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另一位被看作是國務院總理熱門人選的是現任全國政協主席汪洋。現年67歲的汪洋曾經擔任國務院副總理職務。台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王信賢對德國之聲表示, 「現在選總理,主要取決於習近平的標準為何,而政治忠誠會是關鍵」,他認為,從這個角度來看,汪洋比胡春華更適合,汪洋「跟習近平配合得蠻好的」。不過也有分析認為,習近平可能希望更年輕的親信接班,讓汪洋、李克強、王滬寧這三位67歲的現任常委都退休,或者至少其中一到兩位退休。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Photoshot/Liu Weibing美國「亞洲協會」近日發布題為「解密二十大」的報告,分析了五種可能的「入常」情景。在情景1中,「習近平的門生李強將出任總理」。李強是現任上海市委書記和政治局委,被「亞洲協會」報告描述為「似乎是習近平對總理人選的第一選擇」。報告稱,李強的競爭力因為今年上海疫情管理不力受到影響,如果他仍能出任總理,「將表明習近平仍然處於非常強大的政治地位」。
圖片來源: Wei Yao/HPIC/picture alliance「亞洲協會」的「解密二十大」報告也指出,丁薛祥、李希、陳敏爾等與習近平比較親密的官員可能在二十大上得到重用。在其他一些坊間盛傳的版本中,新的常委名單中也包含丁薛祥。現年60歲的丁薛祥是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辦公廳主任。他在習近平2007年短暫出任上海市委書記期間獲得習提拔,被看作是習近平的核心幕僚之一。
圖片來源: Artyom Ivanov/Tass/IMAGO另一位被外界看好的習近平老部下是重慶市委書記陳敏爾。在習近平主政浙江時,陳敏爾擔任浙江省委宣傳部長,在習近平領導下工作。陳敏爾在2017年孫政才落馬後接任重慶市委書記,在當地誓言要「肅清薄熙來、孫政才餘毒」。在「亞洲協會」報告的情景4中,「假設習近平的權力不受約束,那麼(目前常委)李克強、韓正、汪洋、王滬寧和栗戰書都會被年輕的、絕對忠誠的習近平盟友取代。丁薛祥、李強、陳敏爾、黃坤明和李希是這裡的潛在人選」。
圖片來源: Imago/VCG美國政治學者史宗翰認為,如果繼續是「七上八下」,最有可能補位的是丁薛祥和李強。如果改為 「六上七下」,那麼李強、丁薛祥,陳敏爾和廣東省委書記李希也有望入常。廣東是中國經濟大省,李希本人也被看作受到習近平信任。不過,史宗翰認為李希是獨立派系,表示李希以及汪洋、胡春華擔任常委會有利於中共內部的政治精英自主性。
圖片來源: Liu Bin/Xinhua/IMAGO在談到二十大可能的人事佈局時,台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王信賢提到了四位值得關注的人物:李強、丁薛祥、黃坤明及何立峰。前三位都是現任政治局委員。黃坤明是習近平的老部下,目前擔任中宣部部長,是習近平宣傳戰略的主導者。有觀點認為,黃坤明未來可能接替王滬寧主管意識形態。王信賢說,「黃坤明在宣傳與意識形態部分幫習近平立下大功」, 「蠻有機會入常,也會接下宣傳的位置」。
圖片來源: Pang Xinglei/Xinhua/IMAGO 選好總理後需要放權
選定好總理後,接下來需要放權,若緊緊地把人事特別是經濟決策大權攥在手上,總理即使天縱英明,最多也只能做一些小修小補的事情,無法按照自己的想法和思路去開展工作,就好像現在的李克強一樣。李也是有想法的,希望在經濟上推進力度較大的改革,但無奈被習壓制,不掌握經濟大權,別人不聽他,他的經濟改革想法就實施不了,而只能按習的思路,在習畫好的圖紙上把色填滿。汪洋如成為總理,他肯定不想做李克強第二,這應該也是李的意思:李不去阻礙習連任,但習也得同意放權給下任總理。
放權包括兩方面,一是人事,二是經濟決策權。至少國務院經濟管理部門的各部門領導由總理提名,習不能進行太多干預。副總理這一層級估計習不會讓總理主導。從實際的經濟管理過程看,部門對經濟活動所起的作用要比副總理更明顯,總理如能把自己矚意的人選放在國務院經濟管理部門,特別是像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商務部等重要部門,應該能夠貫徹自己的意圖。
比人事更關鍵的是經濟決策權。中國經濟的問題,主要出在方向特別是路徑出了偏差,而這和決策有關。過去多數時期,總書記基本放手讓總理管經濟,不干預總理的經濟決定,但習因為要集權,把經濟權力抓在手上,李克強雖然同時也兼任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和中央深改組的副主任,可最後拍板的是習。習如要汪洋做總理,至少應將經濟決策大權部分讓渡給他,否則,在兩人不一致時,汪仍然要聽習的指令,受習挈肘,這樣做事的空間就大大地被壓縮。
汪洋要擁有經濟決策權,習現在控制的中財委和深改委這兩個機構的一個至少交由汪負責。鑑於中財委主任一職慣例由總書記兼任,中央深改委就理應有汪洋兼任主任。考慮中央深改委的職能和它承擔的責任,這個角色適合總理。如果汪洋領導深改委,擁有經濟決策權,比他做總理向外界釋放的訊號更強烈,意味著中共要在二十大後真的一心一意搞建設,並且要啟動停滯已久的改革。這能挽回很大部分民心,尤其是企業家的信心。
習在汪洋做總理後,會不會把經濟決策權也給他,取決於對自己的權力和統治是否真有自信。如果習認為把經濟決策大權讓渡給汪後還能駕馭汪,有可能把深改委主任一職給汪;如果認為汪有經濟決策大權後會形成對自己的某種挑戰,威脅他的權力,就會繼續控制這兩個機構。但這會是習治下的中國經濟走出衰退乃至一定程度上中國社會走出泥潭的最後機會之窗,就看他如何權衡。
鄧聿文為政治評論員,獨立學者,中國戰略分析智庫研究員兼中國戰略分析雜誌共同主編。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即將於10月16日在北京召開。無論是召開之前,坊間有關習近平可能被軟禁的猜測,還是公眾對大會結束後中國終於可以放鬆防疫政策,讓人民的生活重回正軌的希望。所有的這些都多少證明了一個事實:中國最高層的政策思路和動向好似黑箱,只能讓人臆測。
圖片來源: NICOLAS ASFOURI/AFP/Getty Images習近平主導2018年修憲後,中國的立法機構取消了國家主席任期限制,為擴大共產黨的影響範圍提供了憲法支持。此次二十大,習近平是否連任,本來已經不是什麼問題。各界廣泛認為,至少在未來的5年,甚至10年的時間裡,習近平作為中共建政以來權力最集中,最強勢的領導人之一將繼續以他的個人意志領導這個擁有14億人口的國家。如果不是……
圖片來源: Reuters/D. Sagolj……二十大召開前不久的9月底,網上突然出現了諸多習近平遭軟禁的猜測。習近平9月16日午夜結束對烏茲別克斯坦的訪問回到北京後,在很長的時間裡一直沒有公開露面,引發多方猜測和解讀。消息的來源是一個擁有1000多萬粉絲的印度前部長。在推特上,#whereisxi和#chinacoup的標籤大量流傳,但同時也有很多針對這個謠言的嘲笑和諷刺。
圖片來源: Press service of the President of Kazakhstan/Handout/REUTERS網上相信有關習被軟禁消息的許多人是「習下李上」說法的捍衛者。李克強是個在習近平強勢執政期間存在感並不強的總理。在疫情期間確實有幾個少數可見的高光時刻。包括他發出的:中國有6億人口月收入大約在1000元人民幣左右的警告,以及中國在實行嚴格新冠疫情管控期間,他不戴口罩拜訪中國各地及大學院校,和大量企業家開座談會討論如何面對經濟下行的嚴峻現實——這一系列看上去有點和習近平「唱反調」的做法。但是,李克強本人在2022年的兩會期間,已經明確表示將於2023年月任期屆滿時卸任總理一職。
圖片來源: Reuters/J. Lee絕對是此次中共二十大比「誰會接替習近平」更值得關注,更有懸念的話題。從目前中共完全密不透風的政治高層來看,完全無法看出誰有可能在接下來的5年中接替李克強身上的重擔。按照慣例,總理人選一般要有副總理經歷,目前符合條件的只有現任全國政協主席汪洋和國務院副總理胡春華,兩人也被認為是最熱門人選。台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教授王信賢告訴德國之聲:「現在在選總理,主要取決於習近平的標準為何,而政治忠誠會是關鍵」。
圖片來源: Sam McNeil/AP/picture alliance無論二十大以後中國共產黨的核心領導層如何組成,對習近平的政治忠誠,絕對是首當其沖的必要條件,包括屆時政治局常委的人選。而按照中共內部不成文的高層領導幹部「七上八下」的慣例。除去習近平之外,現任常委栗戰書(72歲)、韓正(68歲)兩人年齡已到;政治局委員也有9人屆齡,包含「經濟沙皇」的劉鶴(70歲)、外事一把手的楊潔篪(72歲)、國務院第二副總理孫春蘭(72歲)等。但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習近平的權力已經大到可以無視這個不成文的規定。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J. Peng美國國會議長佩洛西在訪台後,有關中國政府何時「武統台灣」的問題,再度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雖然一方面,有中共高層內部的消息人士透露,當局已經把「武統台灣」正式提上議事日程,隨時有可能採取軍事行動。即可能在二十大召開前,也可能在二十大召開後。關鍵的是選擇一個外界預期最低的時間點。但另一方面,也有分析人士認為,如果向台灣動武,無疑就意味著習近平統治時代的結束,中國會陷入外部經濟制裁和內部劇烈動蕩的災難。中共高層也很清楚這一點。所以中共何時、以何種方式「解決台灣問題」,後面仍然是一個巨大的問號。
圖片來源: Sina Weibo相對與政治和軍事上的黑箱操作,全球華人,包括中國本地的老百姓最關心的二十大話題之一肯定包括究竟何時為中國嚴格的新冠疫情管控措施松綁。從2020年新冠在全球大範圍爆發,中國實行全球最嚴格防疫政策以來,受到嚴重影響的不僅僅是隨時需要面臨封城禁足的民眾,還包括境外數百萬無法回國的海外華人。
圖片來源: Thomas Peter/REUT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