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客座評論:解析侯友宜的兩岸「3D戰略」

2023年9月19日

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在美國布魯金斯研究所就兩岸關係提出了所謂的「3D戰略」,這個論點看起來似乎四平八穩,但是細究起來卻又可能讓某些人不開心。

圖為台灣新北市長侯友宜去年11月參加競選活動。
圖為台灣新北市長侯友宜去年11月參加競選活動。圖片來源: AFP via Getty Images/AFP via 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侯友宜提出「3D戰略」論述,認為兩岸關係的戰略重點是Deterrence的嚇阻、Dialogue的對話,還有De-escalating的降低緊張。在政治立場南轅北轍的台灣,這三點是少見的台灣主流民意共識,只要不是統獨極端派,大概都不會否認嚇阻、對話以及降低緊張在兩岸關係上的重要性。不過,如何實現這三個D,才是造成台灣民意兩極化的主因。

作為在野黨,國民黨急於表現只有國民黨才能做到兩岸對話並降低緊張;但是,國民黨也得讓台灣民眾相信,該黨如果執政,也能夠讓台灣有能力嚇阻對岸的武力威脅。這一點可以說是國民黨的「軟肋」,國民黨立法委員在立法院審議國防預算時的表現,以及為了「對話」而積極與中國往來,不但讓台灣民眾擔心,也令美國不放心。

「嚇阻」恐怕也會讓北京不高興。從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年建政以來,台灣的軍事力量向來就是北京的眼中釘、肉中刺;1982年的《八一七公報》、歷來對台灣軍購的防堵施壓,都證明北京最不希望見到台灣具備任何「嚇阻」的力量。這次侯友宜的美國之行被形容是「面試」、是要讓美國放心,所以他需要強調「嚇阻」,但是國民黨如何安撫北京,將會是接下來的關注重點。如果有個差池,對明年的總統大選甚至立委選舉,都會帶來不利的影響。

在「對話」這個方面,侯友宜的說法是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和《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在過去國民黨執政時期「成功」的經驗之下,持續兩岸的溝通與交流。這種闡述雖然也是四平八穩,但如果成立的話,馬英九時期被奉為圭臬的「九二共識」,就應該在台灣有很高的支持率。若侯友宜的論述是秉承馬英九路線,等於在兩岸問題上沒有自己的看法,沒有開拓新路線、新思維的格局,也顯示國民黨至今仍是由老一代主導兩岸事務,對選舉而言就很難加分。

圖為今年8月23日,台灣總統蔡英文及新北市長、國民黨總統候選人侯友宜在金門出席823砲戰紀念活動。圖片來源: ChiangYing-ying/AP/picture alliance

至於「降低緊張」,照侯友宜的說法,是藉由「功能性議題」的互動,「構建有原則的互動關係」、推動兩岸以「平等、善意、尊嚴」交流來達成降低緊張的目的。這個說法和馬英九時期沒有太大的不同,只不過政治上的滄海桑田、綠野變沙漠的速度非常快,當年有效的做法,到了現在可能就是反效果。台灣選民對國民黨是否能夠「平等、善意、尊嚴」地與北京往來,或者北京是否願意如此對待台灣,都抱著相當大的疑慮。不過,在美國說給美國的專家學者聽,就是個外交議題;專家學者的意見未必影響美國政府,所以表現得好不好,問題不大,起碼沒有交白卷。

侯友宜這次訪美很大的一部分原因是,國民黨也希望修補與美國的關係。最近這幾年,不少國民黨人士用「疑美論」抨擊民進黨政府的親美路線,對國民黨和美國之間的關係造成了不小的傷害。這次國民黨美國派人物傾全力為侯友宜安排行程、還陪伴侯友宜赴美,希望讓他在外交這個可謂弱項的方面有所斬獲;至於3個D還是2個D的兩岸戰略,其實對選舉而言並沒有什麼太大的意義。

以前馬英九、朱立倫都提過類似的論述,而侯友宜想要表現給外界看的就是「穩」,這也是他的強項。所以透過「3D戰略」透露給美國的訊息也就是:他是一個行事穩重的人,不會在兩岸問題上出「意外」、沒有片面改變台海局勢的問題。如果北京對他的論述感到不滿,起碼侯友宜已經遞出了橄欖枝、表達了善意。在如今的時空背景還有環境之下,北京如果因為「3D戰略」動怒,那也是北京的問題,因為到最後投票的是台灣選民;而且每次北京動怒,最終贏得選舉的都是北京不喜歡的候選人。

圖為今年5月17日,新北市長侯友宜正式獲國民黨提名參選台灣總統。圖片來源: Chiang Ying-ying/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詹威克:台灣出生的醫界逃兵,曾經客居美國然後到英國從事媒體工作,也研究東亞歷史,八十年代離開台灣,繞世界一圈後返台定居。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