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從1979年中國推行改革開放以來四十餘年,還沒有哪一屆中共的黨大會在即將進行權力更替時像今年這樣確定、卻又令人擔憂。如此情形倒是有點像1967年好萊塢電影《猜猜誰來吃晚餐》的經典劇目,種族主義雖然製造著緊張和懸念,但是擋不住兩個不同年輕人的愛情。
當然,這種張力和結局只是1967到69年美國民權運動高漲的一個隱喻,有關一個主流自由派白人家庭如何在緊張的衝突中接納一個黑人家庭的喜劇。中國當下的政治局勢當然沒有真正的喜劇氣氛,但卻充滿了中國人民所熟悉的黑格爾的諷刺意味:一切偉大的歷史事變和人物可以說都出現兩次,第一次是作為悲劇,第二次是作為鬧劇出現。
二十大:一場鬧劇
在洪憲稱帝106年之後,對在袁世凱的「二十一條」遺產刺激下發生的中國革命和革命者來說,今年秋天的中共二十大自然更接近一場鬧劇:孫中山和他的民族主義同志們締造的共和國被顛覆了一次,毛澤東和他的革命同志建立的第二共和即將被再次顛覆。畢竟,理論上,最高領導人的無限期任職關乎國本,也是君主制與共和制的唯一重大區別。
延伸閱讀:2022——習近平的「絕對權力」之年?
不過,另一個區別還在於,與袁世凱試圖復辟的帝制不同,中共正在從制度上完成從冷戰後的威權主義政權向一個有著龐大經濟體量、龐大政黨官僚體系和發達現代科技支撐的極權主義政權的最後蛻變。尤其在經歷了長達十年的軟性政變、黨國改造和社會清洗之後,二十大的黨代表們繼續選舉他們的領袖連任早已經不是懸念,真正的懸念在於那些儒家官僚們將推舉誰為總理。這一選擇將決定中國兩千年來的儒家官僚們的道德生命,也將影響全球政治的穩定,而且兩者息息相關。
中國人大會議預計將采納中共中央委員會提出的修憲建議,取消對國家主席任期的限制。如此,習近平在2023年將可連任國家主席,保持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權力。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Ng Han Guan習近平(左)1953年生於北京,父親習仲勳(右)是中共元老之一,當時任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本圖攝於1958年。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CPA Media/Pictures From History1968年,習近平與成千上萬的知識青年一樣到農村插隊,落戶在陝北延安。1975年,習近平作為工農兵學員進入清華大學化工系就讀。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CPA1979年畢業後,習近平被分配到中央軍委,成為國防部長耿飈秘書團隊的一員。1982年,習近平出任中共河北省正定縣縣委副書記,次年升任書記。1985年到2002年間,習近平先後任廈門副市長、福州市委書記、福建省委副書記、省長。2002年調任浙江省副省長、省委書記。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CPA2007年陳良宇落馬後,習近平調任上海市委書記。圖為2007年6月習近平出席上海特奧會的倒計時活動。此時的習近平,已為進入中央權力領導核心做好了准備。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E. Wang習近平的夫人彭麗媛是著名歌唱演員,兩人有一個女兒。
圖片來源: Reuters2007年習近平、李克強入選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構成下一屆領導核心。2012年秋的18大上,習近平當選中共中央總書記,次年人大會議上當選國家主席。
圖片來源: Reuters習近平提出的「中國夢」的理想目標,逐漸成為中國官方政策和媒體宣傳的一面旗幟。在中國部分民眾為這一遠景所鼓舞的同時,西方世界卻為中國的政治、經濟各方面影響力的增加感到擔憂。
圖片來源: Reuters習近平向來強調軍隊的重要性和對黨的忠誠。2017年7月30日,為紀念解放軍建軍90周年,習近平在內蒙古朱日和基地主持閱兵。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CCTV在美國總統川普推行「美國優先」、從國際事務中抽身的政策之際,中國則愈發頻繁地以積極姿態出現在世界舞台上。習近平治下的中國在大力整治腐敗的同時,壓制言論自由和公民社會。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A. Brandon2017年10月中共19大上,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四個自信」、「中國夢」被寫入黨章。普遍認為,習近平鞏固了在黨內的核心領導地位。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N. Han Guan 習近平 vs 儒家官僚
因為,在過去十年的清洗和重整之後,中共不僅已經悄悄轉型成一個民族主義政黨,而且顛覆了1979年以來建立並實行的集體領導制度,一個新的史達林模式的領袖體制即將在二十大上宣告成型;然而,儘管對領袖本人來說黨內外幾乎不存在有組織的能夠挑戰的政黨、派系或者社會力量,他的連任路上已經消滅了所有憲法和現實的障礙,但是,他仍然需要面對鄧時代、乃至毛時代或者說過去兩千年中國政治傳統裡最為穩固的遺產——儒家的官僚群體。他們仍然影響著中共高層的權力分配,特別是反映「君相關係」的總理人選、以及與形式上的集體領導有關的其他重要職位的人選,如人大委員長等等。
換言之,以李克強為代表的這個龐大群體,雖然說無法改變習近平的連任、也無法扭轉習近平「打什麼旗幟」的根本路線設定,雖然說這個儒家群體在過去兩千年裡經歷了無數次腐敗和危機,但是他們在推翻滿清帝制的民族革命中最重要的共和口號「天下為公」卻來自明末清初儒家文人對帝制的批判,例如黃宗羲和王夫之等人力倡的「以天下論者必循天下之公」和「不以天下私一人」等等。這在重新以所謂天下主義代替普世理想的今日中國,仍然振聾發聵,具有根本的政治合法性力量,代表著中共黨內鄧小平改革開放路線的繼承者們、儒家官僚幹部們所能堅持的歷史理性。
據此,習近平再有個人集權的野心,也不得不設法與李克強等人、和改革開放路線共存、共治,不僅不得不保留形式上的政治局常委和若干老人席位,而且難以專斷總理職位。畢竟,在經歷了三年新冠疫情之後,黨內改革路線的遺老遺少們雖然沒有能力把二十大變成1962年「七千人大會」的翻版,也至少能夠以經濟、民生、就業、穩定以及中國與世界關係等議題對習的集權形成強大牽制。這意味著,他們不僅可能繼續控制總理人選,也可能在「人民領袖」的封號之外,抵制「黨主席」的設立——那對保留形式上的集體領導也就是保留政治局常委的若干職位、然後保持鄧小平路線的存在感至關重要。
新一代中共強人:習近平的崛起
李克強與李鴻章
而且,這種重要性對國際社會來說同樣如此。當李克強和他的國務院官員在過去一年不斷勸說外資、外企和民企保持對中國市場的信心、不斷出台安撫性政策,包括各種避免中美脫鉤的技術性安排,國際社會看到的是一個李鴻章似的總理大臣依靠每日口服大量德國補藥頑強地支撐著病體、繼續辦著洋務,減緩中國與世界的脫鉤乃至對抗進程。
雖然囿於中國法律和黨內慣例的限制,李克強的總理一職無法連任,所能做的只是提名自己的接班人並且達成黨內的交換。這樣的交換也許是以李克強的徹底退休為代價,而非坊間傳言的轉任人大委員長——中共的三號人物。否則,他的轉任很可能將把總理人選讓位於更效忠領袖、更缺乏改革色彩的胡春華。那或許也是一種不壞的平衡。
八月中北戴河會議結束後習、李二人分赴遼寧、深圳,似乎就表明了兩人對未來總理人選的不同意向。習對遼寧的視察、對振興東北的呼籲,似乎更適合過去十年作為主管扶貧工作的副總理胡春華接手強調平衡發展的習氏路線,區別於李克強視察深圳、拜祭鄧小平所暗示的改開路線傳人。而對國際社會來說,前一種安排意味著未來五年的中國經濟將更趨意識形態化,從而加速中國與國際市場的脫鉤,引發新一輪全球供應鏈和地緣政治的動蕩,是需要極力避免的。
在這個意義上,當國內的壓力聲音消失之後,中南海或許聽不到來自上海、徐州、四川的苦難消息,那些被「戰狼們」過濾的國際意見卻前所未有的刺耳。從今年年中以來的七國集團決議到聯合國人權高專發布的新疆人權報告,再到今年底的世界民主峰會,如果中國政壇中不再有李鴻章風格的洋務派,那就意味著一個難以管理的世界與中國關係,中國政府可能陷入沉默或者對抗的危機之中。
中共十九大期間人們關注的一個重要話題,是誰將晉升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對此,民間廣為「競猜」。常委名單如今正式公佈,他們都有著什麼樣的仕途?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J. Peng外界非常關注的政治局常委人選問題如今水落石出。本周三,新一屆中央政治局常委亮相,他們是:習近平、李克強、栗戰書、韓正、汪洋、趙樂際及王滬寧。《華爾街日報》指出,名單中含有習近平的親密盟友,但不包括一位潛在接班人,這將確保習近平能夠主導未來五年甚至更長時間的決策。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W.Zhao《南華早報》7月中旬爆料稱,中共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央辦公廳主任、有習近平"大內總管"之稱的栗戰書的家人在香港擁有巨額資產。但是這份馬雲控股的報紙很快將該文刪除並登出「澄清」說明。此次爆料和收回被外界解讀為涉中共19大前夕高層內鬥。67歲的栗戰書是中共高層內最有權勢的人之一。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Sputnik/S. Guneev出生在上海的韓正現年63歲。2003年,時年49歲的韓正便擔任上海市長,創下歷史紀錄。但此後除了曾短暫代理因違紀而被懲處的陳良宇出任市委書記,一直擔任上海「二把手」(市長),直到2012年才「轉正」成為上海市委書記,並同年進入中共政治局。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Images/The Yomiuri Shimbun2017年7月19日,中國副總理汪洋在美國分別與美國財長姆欽(Steven Mnuchin)和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談判。一直以來,1955年出生的汪洋是各界眼中的十九大入「常」熱門人選,有分析人士猜測,汪洋似乎獲得中南海的力挺。有意思的是,他也曾擔任重慶市委書記,而其繼任者就是後來被判無期的薄熙來。
圖片來源: Reuters/Y. Gripas與習近平一樣,趙樂際的老家也是陝西。十九屆一中全會選舉他為中紀委書記。他在西部省份長期工作,習近平成為中共總書記之前,兩人從未共事過。之前有媒體將他與另外一名入「常」熱門陳敏爾作比較,港媒「01」在十九大召開前夕曾指出,趙樂際作為現任政治局委員入常,比中央委員陳敏爾「跳級」入常更具說服力。事實正是:陳敏爾落空。圖為趙樂際(右)與新加坡副總理兼國家安全統籌部長張志賢。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UMA Wire/Xinhua/T. C. Wey與汪洋同歲的王滬寧(62歲)本為一名國際政治學者,原來在復旦大學教書,九十年代中期進入中央政策研究室,現在已經成為主任。王滬寧歷經江澤民、胡錦濤、習近平三代中共領袖,堪稱「三朝智囊」。《紐約時報》指出,他或將主管黨的宣傳和意識形態工作。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A. Wong54歲的廣東省委書記胡春華是中共中央政治局25名委員中最年輕的兩人之一,另一位就是「落馬」的孫政才。十九大之前,據多個接近中共領導層的消息來源透露,胡春華也是進入中央政治局7人常委會的候選人之一。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現年57歲的陳敏爾同習近平關係密切,是一名迅速崛起的政壇新秀。孫政才落馬後,陳敏爾遠赴重慶擔任市委書記。有觀察家之前曾猜測,陳敏爾在十九大上可能跳過政治局委員,直接連升兩級成為常委。圖為去年四月,陳敏爾(左)訪問韓國時與韓國外長尹炳世會面。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dpa/epa/Yonhap 按照中共內部所謂政治局常委「七上八下」(67歲以下可留任,68歲以上卸任)的不成文規定,現年69歲的王岐山應該無法繼續留任。但不少分析家之前分析,作為習近平反腐運動的主要執行者,身兼中紀委書記的王岐山可能打破慣例,在十九大後繼續擔任常委。香港《蘋果日報》指出,現在他的名字不在常委名單之內,但王的政治生涯不會完結,因為他有著豐富的政治經驗和影響力,有可能安排他在國家安全委員會工作。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之前的常委中,有5人卸任離職:他們分別是王岐山、張德江、俞正聲、劉雲山和張高麗。強勢的習近平是否會在兩屆總書記任期之後尋求連任,突破常規,5年之後就會知曉答案。
圖片來源: dapd/DW
本文作者凱波為中國政治評論人。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2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