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香港民眾的和平抗議已經持續了兩個月。但是,8月11日夜間所發生的一切,卻將這場和平抗議污染到了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全副武裝的防暴警察在高速逃散的人群中截擊落單者,年輕抗議者被多名身穿白衣的持棍者當街毆打,太古車站一處狹窄通道警方在僅有兩米的近距離面對示威人牆開槍,一名女性抗議者眼部嚴重受傷,面臨失明危險。
這是香港警方針對和平抗議過度使用警察暴力,也是兩個月以來一直平行於香港民眾和平抗議的暴力污染,以濫用暴力所製造的街頭衝突和身體扭曲、流血等畫面充斥媒體,為香港特區政府也為中國中央政權的宣傳機關和權力機構製造"止暴平亂"的藉口。
在過去兩個月中,這種暴力污染一直與和平抗議如影隨形,而且不斷升級,在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基本無視民眾訴求的情形下越來越成為港中當局對付民眾主要或者說唯一的手段。在政治上,港中宣傳機構不間斷地渲染港獨、暴亂、暴徒和所謂外部勢力煽動,完全無視香港民眾和各階級、各群體的團結與和平抗議,也粗暴踐踏外交原則,以種種粗暴手法暗示美國與香港抗議的關聯,試圖將香港民眾符合港中當局既定普選承諾的抗議訴求和行動扭曲為"顏色革命",煽動反美情緒。
在策略上,濫用警察暴力的同時進行反動員,元朗和北角等地不明身份的居民以明顯違反香港《公安條例》的斗毆方式破壞和平示威,並且在內地媒體和社群網站大肆傳播此類黑社會性質的反運動,塑造為所謂撐警愛國行動,也證實了港中當局對和平抗議進行暴力污染的目的,即轉移矛盾和焦點,將香港民眾捍衛自由和以民主手段保障自由的政治訴求及其遭遇的責任政治缺失轉化為香港民眾與警察之間、秩序與管治之間的矛盾。
香港警察變了
如此才有兩個月來香港警方變本加厲的以濫用暴力方式製造衝突、通過暴力污染破壞民眾的和平抗議。截止8月11日之前,香港警方自己承認已經施放超過1800枚催淚彈,逮捕超過400人,且被捕示威者從13歲到74歲不等,涵蓋幾乎所有市民職業和階級。香港民眾普遍感受到,曾經被譽為亞洲最好的警察變了,以保衛市民為誓言的香港警察們變得陌生了,不像是本地警察,而是動輒警棍相向,肆意開槍、噴射催淚劑,還掩蓋或者不佩戴警號。
如果這些鎮暴警察面對的是有意挑釁、故意攻擊的非法集會,作為香港警方的戰術單位顯然有理由採取適當的暴力予以驅逐或者逮捕,但是,迄今為止,香港示威者只有口罩、頭盔等自我防禦,最多輔以紙皮做的盾牌,並無任何在世界類似抗議活動中常見的投擲磚石等攻擊。相較1967年"左派"暴動51人死亡、一千多顆炸彈和傷亡更為嚴重的1956年"雙十暴動",過去兩個月香港示威者總體上保持了極大的克制。示威也集中在周末進行,對市民生活和社會秩序並無實質性影響。只有8月5日的警告性罷工表明市民們的抗議決心,可能在未來以總罷工的方式繼續和平抗議。
所以,不能不因此得出判斷:香港警察兩月以來堅定地執行著暴力污染政策,以此污名化民眾的反送中抗議運動,污染其和平性質,為的是掩蓋香港民眾爭取自由和民主的訴求,也同時掩蓋管理層過去幾年來對香港所犯下的一系列錯誤,從早先的"國情教育"到大陸安全機關在港任意逮捕投資人肖建華和銅鑼灣書店老闆桂民海等,從灣區一體化發展綱要到《送中條例》,以及對2014年"佔中運動"領袖的嚴厲懲罰。這些"一國一制"的發展加速著香港民眾各階層對中央政權的懷疑和擔心,而針對他們和平抗議的暴力污染不僅轉移著政治矛盾,也事實上否定了他們的抗爭合法性,形同將整體香港人民看作港中當局的敵人或者叛亂者。
在內地港澳辦官員和官方媒體一致發表"十四億人民撐警"言論的煽動下,內地輿論氣氛已經近乎把香港視為一個"叛島"了。在"8.5"罷工後,內地民航管理和物流業推出的限制性措施,如禁止參加罷工機師執飛往返內地航線、限制雨傘、雷射筆、口罩、頭盔等商品流入香港等,都形同非關稅性貿易制裁,接近薩德危機後對韓國的經濟制裁。如果這不是傳播仇恨的話,那麼就繼續證實中央政府各機關公然違反《香港基本法》之二十七條、三十三條和三十九條,分別有關香港公民的言論和示威自由、擇業自由、和關於聯合國《公民權利與政治權利公約》和《經濟、社會與文化權利的國際公約》在香港的適用,也是對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十五條對本國社會經濟秩序的破壞。
換言之,《香港基本法》作為"一國兩制"的制度基礎,雖然只是一部地方的憲法性文件,卻因其乃全國人大1990年制定和頒布,而非香港特別行政區自身立憲所得,而具普遍效力,此非香港地區議會制定法律可比擬。在遭遇與內地的法律衝突時,特別是與中央政府事務相關時,雖然須訴請全國人大常委會解釋,但也完全可能基於基本法規定之全國人大常委會的授權和其普通法傳統直接就香港本地發生的侵犯本地勞工權益的訴訟作出終審裁決,從而可能置中央政府於憲政困境,需要對她的輕率行為付出代價。當然,這只是理論上的可能,卻是中國唯一現實的憲法政治通道,籍由香港公民的抗議激發出來。
不過,香港民主生活中的暴力污染還源於殖民主義傳統--1967年的《公安條例》。在1967年香港左派暴動爆發後,香港殖民當局整理了此前分散的香港法律條文,匯合成《公安條例》,意在強化警方對類似大規模抗議和騷亂的控制,帶有濃厚的殖民主義和反民主色彩,卻在1997之後被基本保留下來,成為今天香港警察一反治安模範的榜樣,露出反民主、反自由、也反《基本法》的猙獰面目。譬如,根據《公安條例》第18條和19條,合法集會很容易被警方判定為所謂非法集結然後暴動罪,門檻只是所謂3人或多於3人作出擾亂秩序的行為雲雲,卻可以重判10年,只要警方超出第17條規定之"使用合理所需的武力",就可刺激合法示威民眾隊形散亂、喧嘩、逃跑或者反抗,警方便可定義為"暴動"。這就是暴力污染的警方邏輯。
現實中,雖然1970年代香港警方經過反腐敗整頓大大改善了公眾形象,針對治安和刑事犯罪的專業能力也有目共睹,但是其中針對所謂暴亂的戰術單位卻也得到空前加強,警察總體的軍事化程度也未消弱。畢竟,相比1967鎮暴中香港警察使用的盾牌,英國本土警察遲到1976年才開始使用。而英國警察一直奉行著最低軍事化原則,即使在1980年代鎮壓礦工的行動中備受指責,也一直以"示弱就是贏"的原則對付騷亂和暴動。相比之下,香港警察似乎只繼承了殖民地的警察軍事化傳統而且有繼續加強的趨勢,不僅包括近年來步操改傚法解放軍,而且從佔中以來就有對和平民眾肆意發射非致命性武器彈藥的傾向。特別是,在過去兩個月,香港警方基本不遵守《公安條例》所禁止的半軍事組織和對集體斗毆和攻擊性器械的禁止,放任元朗和北角地區不明身份的所謂白衣人對和平示威者的集體持械攻擊。更有坊間耳語和大量影片顯示,從7月1日衝擊立法會到8月11日施放汽油彈等許多暴力行為可能都與警方有關,亟需獨立調查。
"恐怖主義苗頭"
暴力污染的結果是,8月12日港澳辦發言人聲稱香港已經出現"恐怖主義苗頭"。中南海也力圖避免宣佈香港進入全面暴動而需要採取戒嚴,那很可能需要按照基本法由駐港部隊介入恢復秩序,卻等於政治自殺,不僅必然招致全世界的譴責,也可能遭到香港市民的激烈反抗。那麼,從暴力污染卸責之後,似乎只剩下繼續濫用暴力、繼續警察軍事化的道路--以反恐為名大肆抓捕,甚至實施局部和分時性戒嚴,例如宵禁,那才是依靠警察治理的升級路線,得以繼續迴避政治解決。畢竟,香港七百萬市民卻有超過三萬名警察,按百萬人計的警察規模排名世界第五,僅次於俄羅斯、土耳其等警察國家,足以應付一般性的戒嚴。
而對香港民眾和示威者來說,相比2014年的佔中運動呈現出典型的無領導的運動形態,幾乎每周的抗議行動都在變化,如水一般,反思和無形,堅韌地保持著非暴力的和平訴求。特別是,在與警方的對峙中,在沒有特首政治回應的條件下,以水一般的城市游擊戰形式在全港靈活地開展示威抗議,以非暴力抵制暴力污染。這可能就是未來香港抗議運動可能長期堅持的機制。長期而論,香港的抗議可能並不會如中南海所期待的自我耗竭,而可能相反,或者在更艱難的鎮壓下走向團結和自治,譬如香港公社的成立,或者在堅持的游擊抗議中產生出未來屬於人民的特首候選人。那或許會是這場運動的最好成果。
香港武打明星李小龍的一句名言"Be water, my friend" 儼然成為香港「反送中」示威的核心精神。 這場無「大台」,沒有領袖的運動至今已經持續兩個月。 專家評論說,這種運動如水一般蔓延全港,又如水一般來去自如。 德國之聲帶讀者以倒敘的方式回顧,從6月9日「反送中」大遊行開始至今,香港經歷了哪些曲折。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C. McGrath在「反送中」示威屆滿三個月之後,林鄭月娥透過電視講話,宣佈正式撤回修例。雖然這是許多示威者期盼的結果,但是這卻不能讓示威者的怒氣平息,因為眾多市民關心的「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林鄭仍然不允成立,並表示將全力支持現有的單位監警會的工作。眾人批評林鄭的讓步來得「太小太晚」,接下來仍然會繼續上街抗議。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V. Yu9月2日,中學生與大學生都在開學第一天舉行罷課集會,跨界別行業則連續兩天罷工集會。有的罷課學生穿校服、戴頭盔與豬嘴表達抗議,有的學生在校外手拉手組成人鏈,還有的舉標語下跪。不少學生都告訴德國之聲,所屬的學系並沒有留難罷課同學,老師特別在罷課期間為課堂錄影或豁免計算出席率,讓學生可以在課外時間繼續學業。然而,中國國務院港澳半則是以這個事件譴責示威者「將黑手伸進校園」。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C. McGrath「八三一決定」五周年當天,示威者情緒激動,警察清場也更激進。示威者在這天燃燒與投擲汽油彈,而警方也在這天首次動用顏色水。這天晚上,多個影片以不同立場呈現了太子車廂中示威者與乘客起爭執的事件,雖然難以證實前因後果,但是可以確定的是,最終香港警察進入港鐵太子地鐵站,並對列車中攜帶雨傘,戴著口罩的疑似示威人群施以重暴,期間不分男女。警方在之後的記者會當中,也無法說明他們在執法當下如何區分一般乘客與示威者。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Ring Yu由於機場的臨時禁制令仍然有效,示威者若妨礙機場運作,有可能構成藐視法庭,而遭到控訴。因此,示威者有默契的在機場附近聚集與遊走,目的是妨礙機場與其他地區的聯絡交通,引起國際關注。然而與之前造成機場關閉的「萬人接機」不同,這天的行動只耽誤了少數航班,大部份飛機航班仍然照常陸續起降,只是一些旅客因為遲遲等不到巴士,決定步行離開東湧。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K. Cheung8月24日 ,香港示威活動進入第12個周末。示威者者舉行了"燃點香港,全民覺醒"為主題的觀塘大遊行。港鐵關閉附近地鐵站,招致眾多示威民眾不滿。在周末的示威過程中,香港警察再度動用催淚彈驅散在街道上設置路障的"反送中"示威者。這也是近兩周以來,警方第一次使用催淚彈。示威者則用瓶子、燃燒物和石塊還擊。雙方還使用棒球棒和警棍互相攻擊。香港警方宣佈,周六行動中逮捕29人,年齡從17歲到52歲,涉嫌罪名包括非法集會、持有攻擊性武器和襲警。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Kyodo8月23日,香港抗議活動以另一新形式發聲:以當年開啟了蘇聯解體大幕的波羅的海國家示威運動為榜樣,在港鐵港島線、荃灣線和觀塘線共39個港鐵站組成名為「香港之路」的人鏈,表達政治述求。示威者同時表示,活動並非要鼓吹獨立,而是要凸顯和平示威民眾團結的力量。
圖片來源: Reuters/C. McGrath民陣原本申請從銅鑼灣遊行至中環,但是警方僅批准在維園集會。維園大約只能容納十萬人。在當天下午兩點多,維園就已經擠滿人潮,促使民陣發展出「流水式集會」: 在維園被逼爆的前提下,引導民眾離開維園,到金鐘、港鐵一帶離開,或者「無限loop」。一整天下來,主辦單位統計有超過170萬人參與集會,警方則宣稱維園最高峰同一時間只有12.8萬人參與。
圖片來源: AFP/I. Lawrence響應農歷7月14日於蘭節(中元節),示威者在街邊「燒衣」(燒紙錢),說要為港府「驅魔除惡」。現場民眾自備化寶桶(金爐)、溪錢(紙錢)到警署旁和警察宿舍旁做法、撒冥紙。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V. Yuen兩名中國籍男子當晚在香港機場抗議現場被質疑是公安臥底,之後被示威人群捆綁並搜出證件、遭到毆打。最終兩人被送往醫院救治。被打男子中一人被證實為《環球時報》記者付國豪,他在被圍困時喊出「我支持香港警察,你們可以打我了」,此後成為微博熱門話題。該事件遭到北京政府和香港特區政府的嚴厲譴責,香港特區政府發言人表示: 「這些暴力行為遠超文明社會底線,令人發指。」 付國豪隔天出院,獲得近百位支持者接風,TVB、大公報、央視也到現場採訪。
圖片來源: Reuters/Tyrone Siu經歷數日動蕩之後,8月12日晚上的警民衝突更趨激烈: 北角、西灣河、太古、銅鑼灣、黃埔、屯門、葵芳、沙田都有防暴警察的蹤跡。一位年輕女性在混亂中疑似被警方布袋彈擊中眼部,有失明危險,成為當晚的標誌性事件,開啟之後以「黑警環眼」為題的機場示威。雖然她的護目鏡破裂並且卡有布袋彈殼的照片在網路上廣為流傳,央視與人民日報等中國媒體報導中卻稱她是被其他示威者用鋼珠打中。
圖片來源: Reuters/I. Kato當晚防暴警員從葵湧警署追到港鐵葵芳站,進站後也沒有放棄,在站內舉旗並且隔著閘門往站內發射催淚煙。事後,警察一度否認在葵芳地鐵站內發射催淚彈,但是記者和民眾都在站內找到催淚彈殼,最後警方在記者會上承認,但稱有考量地鐵是「半開放空間」。
圖片來源: Reuters/I. Kato示威者從當日起一連三天在香港機場舉行"萬人接機"集會活動。機場抗議者準備了以不同語言印製的宣傳海報、單張、小冊子等,包括中文、英文、日文、韓文等。參與製作小冊子的集會人士表示,明白大批人士聚集可能會影響旅客,但希望向旅客表達五大訴求。當天晚間有示威者前往黃大仙警察宿舍抗議,後遭警方清場。
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因應前一天晚上香港浸大學生會長在深水埗買「觀星筆」被捕,香港反送中示威者發起集結天文館觀星抗議。天文館當天提早六點就關閉。晚上,人們帶著觀星筆,以及抗議口號的剪紙到天文館投影。「雷射中」成為當晚的熱門歌曲。
圖片來源: Reuters/T. Peter香港旺角3日下午舉辦遊行。散場後有示威者將尖沙咀碼頭的旗桿上的五星旗拆下丟入水中。 5日香港大罷工後,也有示威者將中國五星國旗從旗桿拆下,並拋入海中。香港政府發言人6日凌晨發表聲明譴責這些行為,表示這是「公然挑戰國家權威」。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V. Thian港人號召「罷工、罷課、罷市」,獲得金融業、醫界、運輸業等行業別響應。下午,示威者在香港7區發起集會,又有人在天水圍包圍警署。遊行與示威很快的演變成警民衝突。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V. Thian這天,將軍澳示威者一度包圍警署,拋磚打破警署玻璃。 在警察出警局之後,示威者隨即散去。 緊接其後的西環遊行,示威者靠近中聯辦還未抵達時,警方便出動催淚彈阻擋示威者。 在這之後,示威者展開一連串「快閃」: 用路邊可見的障礙物阻礙交通之後立即離去。 一夜之間,示威者足跡踏遍銅鑼灣、觀塘、天水圍、黃大仙等地,防暴警察一直到隔天凌晨三點都還在清場。
圖片來源: Reuters/K. Kyung-Hoon在多次的抗爭之後,警民之間形成一種默契: 白天和平示威,結束後部分示威者留守,晚上防暴警察出動清場,多半搭配催淚瓦斯。 然而,抗爭活動演變到這個時候,開始脫離了初期的多人集中一場遊行的模式,轉變為多地同時發生的形式。 一夜之間,旺角、尖沙嘴、黃大仙都爆出警民衝突。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I. Lawrence隨著上千行政主任和政務主任罕見地發出聯署公開信,表達對近來一系列衝突事件的關注之後,公務員在中環遮打花園發起以《公僕仝人、與民同行》為主題的集會。 這也是香港史上,公務員第一次發起集會。 前任公務員事務局局長王永平受邀在大台上說:「公務員應向體制、和維護核心價值的社會與市民忠誠,而不是效忠特首。 」這段話引起許多現任公務員的共鳴,成為他們下班後加入集會的原因。
圖片來源: Reuters/K. Kyung-Hoon隨著「反送中」示威越演越烈,「光復香港,時代革命」 也重新出現在香港街頭。這個口號緣起於2016年本土民主前線的梁天琦的參選口號。雖然梁天琦已經在2018年被判襲警罪與參與暴動罪,判處6年刑期且現正服刑中,但是示威者仍然讓這句話重現街頭,有時還在旁邊加上「感謝梁天琦」。另一方面,這句話也被當局視為有港獨意味,是違反一國兩制的思想。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V. Thian7月28日上環衝突的示威者有44人在30日晚上被控暴動罪,引發民眾不滿,因此發起包圍拘押部分被告的葵蒲警署。 警察一度沖出警署,一名白衣警署警長與一名防暴警察落單,引起民眾朝他們丟擲雜物。 在情急之下,「光頭」警署警長拿出槍枝對准民眾嚇阻。 然而他舉起的這把槍是雷明登870宕動式霰彈槍,與過去低殺傷力的催淚彈槍不同,是可以裝填致命霰彈的槍種,民眾因此嘩然。
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7月30日早上7點50分,數十名「反送中」示威民眾在港鐵調景嶺站發起不合作運動,用背包阻礙車門關閉,導致往黃埔方向調景嶺站列車超過一個半小時無法開出。 港鐵臨時安排免費接駁巴士解決疏運問題。 雖然香港鐵路工會聯合會宣佈不響應罷工,但是公車公會卻發表聲明響應罷工。
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在和平遊行落幕之後,約有兩百名示威者嘗試往中聯辦前進,但遭到警方攔截。警方呼籲示威者立即結束「非法集會」,不久便施放了催淚煙與橡膠子彈。雙方對峙的過程中,香港警察中的「速龍小隊」一度無預警往前暴衝,成功逮捕多名示威者。最後,有多達49人在這個晚上被逮捕。
圖片來源: Reuters/E. Su呼應前一周日在新界元朗發生的白衣人暴襲事件,民眾在元朗發起遊行,從元朗警署出發,行進到元朗西鐵站。圖為譴責政府官員、警察、鄉紳與黑道勾結的「官警鄉黑」標語。
圖片來源: Reuters/E. Su在白天的遊行結束之後,晚上元朗有大批白衣人士持械闖入西鐵站,無差別地暴打乘客。 然而警察在40分鐘後才到場,而且與白衣人士互動良好,引發「警黑勾結」的猜疑。 透過這個事件,新界鄉紳與警察之間的關係浮上檯面,引發國際關注警察的執法問題。
圖片來源: Reuters/Stand News/Social Media7月21日這天的「反送中」抗議活動是民陣發起的第三場遊行,組織方稱有43萬人參加,警方則稱13.8萬。遊行原本規劃要走到金鐘,也就是香港政府、終審法院和立法會所在地,但警方出於安全考量縮短抗議路線。遊行過程中,示威者突破警方防線,從原本的終點灣仔前進金鐘,並推進包圍中聯辦。一些示威者向中聯辦門口上方的國徽投擲雞蛋、潑灑油漆。隨後在晚上8點半左右,大批攜帶防暴裝備的警察在中聯辦周邊開始推進防線,用催淚彈、布袋彈、橡膠子彈驅趕示威者。在這個事件以後,中聯辦換上了新的國徽,並用透明的塑料箱保護。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B. Yip下午4點到8點之間,「反送中」示威群眾在新界沙田遊行,大抵和平。 在遊行結束之後,示威民眾並未散去。 到晚上9點,警察開始清場,示威者被逼進購物商場「新城市廣場」。 警方一方面呼籲示威者離去,一方面又封鎖商場出入口。 一名警員在逮補示威者時,被掙扎的示威者咬斷一截手指的消息成為當天晚上警民衝突的血腥註腳。
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大概在7月中左右,香港各地18區都出現「連儂牆」。 「連儂牆」譯自Lennon Wall(捷克文 Lennonova zeď),源自於1980年代,民眾在布拉格修道院牆上畫上約翰連儂(中國稱為列儂、台灣稱為倫農)的頭像和歌詞。之後逐漸演變成表達對當局的不滿的街頭藝術。 在2014年雨傘革命期間,連儂牆第一次在香港出現,用大量便利貼寫滿對民主、普選的訴求。 2019年,連儂牆因為香港的反送中運動再次復活,首先在金鐘香港特區政府總部出現,之後逐漸往其他地區蔓延。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P. Fong在九龍的七七遊行之前,大部分的遊行都舉辦在港島。 這是第一次在九龍區舉行遊行。 從這時開始,「反送中」遊行就有往九龍與新界等較保守的區域蔓延的趨勢。
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6月14日晚間,「香港媽媽反送中集氣大會」曾在中環遮打花園舉行集會,而在7月6日,香港媽媽再次在同一地點發起集會。有鑑於「反送中」示威者,尤其是前線與警察衝撞的示威者,普遍年齡層偏低,這些媽媽想要傳遞他們支持孩子的心情。大會稱最多人時有8千人參與。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NurPhoto/V. Yuen在香港主權移交22周年紀念日當天下午,包圍立法會的示威民眾拿起雜物開始撞擊立法會玻璃,最終玻璃被撞破,一些民眾進入立法會大樓。 警方午夜展開清場前最後一刻,一群志願者進入立法會把4名想要死諫的示威者拖出立法會,強調「一個也不能少」。這起事件之後引發許多爭議,除了港府譴責示威者破壞公物以及暴力之外,示威者也反指警方故意撤退,用「空城計」引誘示威者攻進立法會。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V. Prakash6.16 黑衣200萬人大遊行 (49223786)
在遊行的前一天,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宣佈暫緩修例。 沒想到市民上街的意願不但沒有被澆熄,還更加堅定: 許多市民認為她避重就輕,沒有直面回應訴求。 同樣在遊行前一天晚上,黃衣男子梁凌傑在太古廣場墜樓身亡,成為運動的第一名犧牲者。這兩個事件凝聚了示威者的憤怒,讓遊行人數一口氣飆升。主辦單位估計這次遊行有突破200萬人參與,刷新香港紀錄。 警方則估計人數為33萬8千人。這也是反送中示威的服飾首度定調為黑色。
圖片來源: Reuters/A. Perawongmetha民陣訂下6月20日期限,要求港府回應5大訴求,但政府沒有反應。民陣因此宣佈行動升級。 6月21日,金鐘政府總部對面的夏愨道、灣仔警察總部對面的軍器廠街、告士打道,以至灣仔稅務大樓等政府大樓,都被示威者佔領及圍堵出入口,因此癱瘓。 示威者要求政府追究警察開槍責任,也要求與警務處長盧偉聰對話。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Kin Cheung在港府預定二讀《逃犯條例修訂草案》的當天,抗議民眾包圍立法會大樓。港府隨即宣佈推遲二讀。 眼看人潮持續佔領夏愨道沒有散去跡象,港府下午3點便出動警察,用催淚瓦斯跟橡膠子彈驅趕民眾。僅用2小時便清場完畢。 香港特首林鄭月娥在電視聲明中三度稱群眾為「暴動」,引發群眾不滿。 這也促使民陣總結民眾五大訴求: 完全撤回逃犯條例修訂、追究警察開槍責任、不檢控和釋放反送中示威者、撤銷對6月12日遊行的暴動定性、林鄭月娥問責下台。
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5月,《逃犯條例修訂草案》在立法會中經過立法程序激烈攻防。隨後,香港政府決定繞過委員會,在6月12日逕付大會二讀。 此舉引發民間人權陣線號召「守護香港反送中」大遊行,為示威運動中的第一場遊行。 同日,海外29個城市舉行集會聲援。主辦方估計這次遊行有破103萬人參與,但是警方的數字只有24萬。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V. Yu 白信為政治學博士、北京獨立政治觀察家。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