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繼峰收購後 格拉默董事會「迷之辭職」
2018年9月25日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新社周二(9月25日)報導,巴伐利亞州的汽車座椅供應商格拉默(Grammer)出現出人意料的重大人事變動:中國的合作夥伴寧波繼峰日前收購格拉默後,格拉默董事會全體成員辭職。這包括自2010年在任的董事會主席穆勒(Hartmut Müller)以及兩位同儕:負責財政的考多涅(Gerard Cordonnier)和負責技術的普雷徹(Manfred Pretscher)。
周一晚間,位於巴伐利亞州上普法爾茨地區安貝格市的格拉默公司宣佈了這一消息。該公司有13000名員工。寧波繼峰也是汽車座椅的生產商。
格拉默監事會主席普羅布斯特(Klaus Probst)已開始尋找董事會的後繼人選,並強調,與寧波繼峰達成的保障產地和就業崗位的協定不變。
收購戰"告捷"後出人意料的變動
德國電視一台周二報導說,8月底,格拉默宣告數月之久的企業收購戰役告捷。寧波繼峰的收購是格拉默董事會、監事會所希望的。董事會主席穆勒當時表示:"我們感到鬆了一口氣。現在的局面對我們是積極的,我們能繼續我們的發展戰略。"
相關背景是:格拉默希望寧波繼峰的入股,能狙擊當時持有格拉默約19%股份的大股東哈斯托(Hastor)家族試圖對格拉默有更大的控制權。據德國《經理人》雜誌網站報導,哈斯托曾試圖對董事會和監事會進行重組,但受到其餘股東、員工和德國政界的反對而失敗。
哈斯托家族的汽車零配件供應商曾與德國大眾汽車公司發生嚴重糾紛,並於2016年導致大眾工廠停工並帶來巨額損失。
德國電視一台的報導稱,周一格拉默董事會的辭職,其原因是個謎:"看起來經理層認為自身在這家由中國企業控制的公司裡繼續擔任領導工作沒有未來。或許繼峰向格拉默的領導層施壓,如今也計劃企業人事重組。又或許哈斯托家族在出售手中股份時,以董事會換人作為了條件?"
格拉默新聞稿提及寧波繼峰
格拉默公司周一的新聞稿中寫道,寧波繼峰9月10日持有的格拉默股份為84.23%。"要約收購的收購份額出乎預期得高,使得未來股東結構中的所有權關係比預期發生更明顯的推移。"
格拉默董事會主席穆勒在該新聞稿中稱:"通過我的辭職,我給予監事會和大股東在獨立於我個人的情況下、就企業未來方向作出原則性決定的討論的可能性,並由此鋪設必要的(未來發展)軌道。"
格拉默監事會主席普羅布斯特在新聞稿中稱:"監事會對(董事會)的退出至感遺憾。"
此外,新聞稿中寫道,與寧波繼峰在收購時達成的"投資人協定"仍有效。該協定包含對格拉默在德國及國際產地、以及對所有員工的廣泛承諾。此外,該協定也對格拉默品牌、專利等予以廣泛的保護。
德媒關注寧波繼峰及其"少東家"
德新社報導稱,在8月底收購時,穆勒曾表示,中國的投資者並非僅對格拉默的專利或技術感興趣。他並不擔心會發生技術轉移,"因為我們基於收購時達成的協定繼續有完全的控制權。"
德國《商報》曾於8月5日詳細報導寧波繼峰公司及其現任32歲的"少東家"王繼民。報導稱,中國投資者如今在德國受到質疑目光的審視,但王繼民是個例外。文章寫道,寧波繼峰於1996年由王繼民的父親王一平創建。王繼民曾在美留學,英語地道。"他的風格不是典型的中國人"。海外歸國後,王繼民從生產一線工人做起,直到後來接管公司業務。在收購格拉默前,他曾邀請巴伐利亞州經濟部長前往中國參觀寧波繼峰的工廠。他也向格拉默員工提供7年半的合同保證。《商報》也報導說,寧波繼峰收購格拉默在政界也獲得綠燈,據業界人士稱,也是因為"(汽車)頭枕不屬於國家關鍵基礎設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