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寧「躺平」也不生「三孩」 中國女性:別當我們是豬

鄒宗翰 | William Yang | ARD
2021年6月1日

中國政府5月31日宣佈開放「三孩」,這是「全面兩孩」施行5年後,人口生育政策再次放寬。「三胎」政策被質疑能否提高民眾生育意願?對於這件事,中國女性怎麼說?

70 Jahre VR China | Einzelkind
中國政府推「三孩政策」希望維持人口紅利,不過消息一出引起一般大眾各種嘲諷。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Imaginechina/L. Jianshe

(德國之聲中文網)38歲的王小姐目前有一兒一女,自營食品進口生意的她對德國之聲表示,「考慮不考慮跟政策出不出台沒關係」,她提到,自己的確有意願,但跟政策無關,而且現在中國「教育畸形」且「開銷太大」。

她說:「政策想計劃就計劃,想生就讓生,真把婦女當成豬了。 生育權本來就是自己的,既已成了它的產物,不能跟著一起作孽,必須抵制。」

42歲的大學教授畢女士沒有小孩,她告訴德國之聲,生育是自己的決定,她和先生是「丁克」(DINK, double income no kids),連一胎也沒有。她強調,在一線城市生活的他們,教育和養孩子的成本太高,擔心會「極大降低生活品質」。

她說:「我和先生都不是獨生子女,家裡有兄弟姐妹已有孩子,沒有傳宗接代的家族壓力。」

畢女士分析,很多人年輕時覺得生孩子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但隨著年輕增長,發現生孩子其實是一個「可選項」。她觀察到,養兒防老的觀念已經逐漸改變:「很多人老了也一樣孩子不在身邊照顧不到,尤其是那些『出息』孩子,可能離父母越遠。」

她也說道:「我周圍的朋友生二胎的,大多是考慮到一胎孩子未來人生有個互相支持的伴兒,三胎的話,可能未必有再生育的充足動力。」

雖然中國政府表示會有相關的「配套支持措施」,但畢小姐發現,二孩政策下,她的朋友和同學就經常抱怨「配套服務」不足。

她表示:「比如孩子幼兒園前媽媽想早點投入職場,但是沒有托班可帶娃;父母都是雙職工,老一輩年紀也大不方便帶孩子,孩子放學又很早,家長沒辦法去按時接送。第二是教育,目前教育政策在改革期,好多父母疲於研究如何獲取優質教育資源還要輔導功課,還要做孩子保姆和心理輔導師,確實壓力很大。」

畢女士表示,作為「計劃生育政策中成長的一代」,可以理解這個政策「是為國家發展長遠而計」,但她強調:「養育環境才是人們的生育意願的最終決定因素。政策畢竟不是『水閘』,不是開閘就能帶來洩洪般的生育意願。」

北京推出「三孩政策」後,新華社在微博上的民調出現一面倒「完全不考慮」的聲音,現在此文已被刪除。圖片來源: Weibo

先「躺平」再說?

25歲的廖小姐目前還是學生,她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說,自己崇尚的是「躺平主義」,政府要提倡女性生幾胎對她來說都沒差別。對她來說「躺平主義」,是以一種非暴力但不合作的方式去應對各種不同的政策或規範。

但她也表示,這個問題牽涉到個人意願,所以很複雜。單看網路調查,雖然很多人跟她一樣有「躺平」這樣的想法,但也有發出「愛國聲浪」會去積極響應國家政策,為了國家需要做出改變。

回到個人層面,廖小姐反而擔心的是女性自主性受到影響,擔心三孩政策給她們帶來壓力。

她說:「因為假設我是個不想生第三個孩子的女生,我就可以跟老公或婆婆說法律不準我生第三個孩子。但現在這個政策開放後,她們便無法這樣回應,那女性在家中又沒有那麼大的話語權,所以這件事我覺得很難說。」

廖小姐提到,這樣的話題也不能不討論爸爸的養育責任,那是一個家庭是否會想要多一個小孩的關鍵因素。

德國之聲訪問了一位42歲的習先生,他用「麻木不仁」來描述新的三孩政策,表示執行起來很困難。已經有一對雙胞胎兒子的他強調,「根本不考慮(三孩), 因為小孩要精養。 」

他說:「如果是普通撫養那其實都無所謂。但是長大撫養出來,只是一個普通的人, 但是沒有一個家長願意自己的小孩出來都是過著普通的人生。不過如果要精養,學費,輔導費用,課外費用,夏令營的費用。還有他們往後去國外的費用。 這個根本不是普通人能夠想像的」

習先生以外國為例,表示應該要先推動逐利措施。他提到:「不管是西方的歐洲美國,還是亞洲系的新加坡、日本等。都有著很好的福利政策。 而不是我們在很多政策都沒有提出的情況下,就突然提出了這個政策口號。」

比起「喊口號」,習先生表示今非昔比,「或許在50年代可以擼起袖子大幹特幹,盲從可以。但是現在需要的是合理性消費,從性價比的考量」。

© 2021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