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名嘴登上中媒 哪些台灣民意能「穿牆」
2018年10月12日(德國之聲中文網) 美國副總統彭斯在10月5日發表對中國政策,7日台灣《中時電子報》上一篇名嘴黃智賢《對美國副總統彭斯的回應》的文章在中國媒體上瘋傳。有的說她「引發共鳴」,也有的說「台灣主持人為大陸出手」。
她的文章回顧清朝一直到當代的中美歷史,反擊彭斯的論點。雖然有人拍手叫好,但在底下的留言也引起質疑,有人說她「中共與中國(中華民國)不分」,也有人說她「向中共邀功」。這位「台灣主持人」在中國紅遍半邊天的論點,在台灣也有迴響嗎?
台灣中正大學傳播研究所教授羅世宏表示,黃智賢的文章之所以在中國這麼歡迎,是因為這種論點有別於過去中國官媒的制式回應,再加上來自台灣,讓中國民眾覺得非常特別。
他說:「中國官媒宣傳方式和話語是大陸人太過熟悉,出現在任何官式的宣傳中,不新鮮,效果也在遞減。」他認為黃智賢文中的「台味」,透過兩岸相連的歷史論述,讓中國閱聽眾感到「解氣」,很過癮。他說:「雖然大陸高級知識份子和媒體人可能認為此文充滿歷史或知識錯誤,流露著大大中國意識形態和民族主義,不過對廣大的大陸民眾來說,既新鮮又符合他們的認知,但是在台灣沒有什麼,並不會引起注意或迴響。」
老面孔新舞台
許多中國民眾透過討論台灣的節目認識這個自治的「叛離省份」,像是央視《海峽兩岸》,節目座上賓包括台灣「名嘴」邱毅、雷倩、游梓翔等。羅世宏表示,台灣名嘴上中國節目是一種「內部消費」。他說:「尤其現在是綠營執政,可以提出一些對台灣當局的批評,自然會在中國大陸受到歡迎。」中國民眾會得到「台灣人支持祖國統一」、「台灣人反台獨」、「台灣人批評綠營執政」等印象。羅世宏認為,這些名嘴「量身訂做」的發言過於片面,有所偏頗。除非有台灣經驗和相關交流,不然「大陸人要瞭解真正的台灣民意還是有困難」。
羅世宏也觀察到,在太陽花學運和綠營執政後,「深藍」人士「轉紅」。他說:「過去深藍是認同中華民國,但是中華民國已被綠營霸佔,『借殼上市』,對中華民國認同降低。」在台灣輿論變化下,這些名嘴轉投「祖國」有跡可循。「有一個麥克風可以給全中國的人聽到,虛榮心等各種滿足都會比較大」。他提到,除了中國需要台灣來賓,對兩岸議題按照北京當局的意識型態發言,這些在台灣「過氣」的政治人物或是沒有聲量的媒體人也需要舞台,是「各取所需」。
黃智賢是誰?
黃智賢是台灣中視政論節目《夜問打權》主持人。在台南土生土長的她來自一個支持台獨的深綠家庭。她的哥哥黃偉哲目前還代表民進黨競選台南市長。但是她支持統一並認同一國兩制。過去接受媒體訪問時她曾說:「我跟家人因為政治立場,跟理念不同,所以其實我家人,家父家母,我的家族,已經不準我回家。」
旺旺中時集團
中時集團底下有紙媒《中國時報》、《旺報》和《週刊王》等,電子媒體則有《中視》和《中天電視台》等。《中國時報》過去曾是台灣三大報,現在雖未公佈發行量,但根據公關界人士透過《2017MMA台灣媒體白皮書》閱讀率換算,《中國時報》閱讀率為3.1%,換算曝光量13.5萬。與第一名《自由時報〉12.8%的閱讀率,55.9萬曝光量有些差距。第二名是蘋果日報,閱讀率11.3%,曝光量49.3萬。第三名則是聯合報,閱讀率4.8%,曝光量21.0萬。
羅世宏表示,旺旺集團的紙媒影響力很小,《中國時報》發行量已經降低很多,《旺報》則是刊登中國消息為主,《週刊王》則是作為政治和商業上的「打手」。他說:「感覺是辦給北京,不是給台灣人看的。」而中天和中視等電子媒體,因為有新聞台和綜藝節目持續吸引意識形態偏藍的民眾,他認為尚有競爭力。他表示,其實台灣民眾能接觸到這些資訊有參考價值,也是一種多元的展現。
夏立民 (綜合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