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社會

專訪: 計劃生育侵蝕中國經濟

羅法 採訪
2019年2月21日

中美貿易戰的陰影籠罩著中國。觀察家都在緊盯著中國的經濟指標,稍微掉個0.1%就大幅報導「美國的制裁已經產生效應」。然而,比起不到一年的貿易戰,還有另一個更長遠的內在因素正在侵蝕經濟: 生育率。

China Familie Ein Kind Politik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M. Ralston

(德國之聲中文網) 德國之聲採訪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人口學專家易富賢,詢問「一胎化政策對中國產生什麼影響?」他第一個回答的就是「經濟」。

「如果沒有這個計劃生育政策,中國經濟還會繼續成長一二十年。」

他說: 「所有國家的經濟都是依賴勞動力...一胎化政策讓中國勞動力短缺、老化,中國經濟2016年開始下行。」

他補充道:「很多人認為中國的經濟下行是因為中國的決策失誤。但是,如果是決策失誤的話,中國以前的經濟政策也不是很完美,為什麼以前都能一次次度過難關?那是因為當時有年輕的勞動力,才能讓問題消化下來。但是現在人口結構老化,所以以前不是問題的問題,現在也是很大的問題。」

易富賢說,目前中國的人口結構已經非常類似「1992年的日本」。

新生兒越少,國家未來的勞動力就越少,產業也會受到衝擊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H. H. Young

日本工齡人口1992年見頂,此後便是一路下滑。日本的經濟也幾乎在同一時間停止增長。因為技術的進步,日本的產能還能用提高勞動生產率來彌補,維持平衡。但是將來若勞動生產率提高的速度慢過人口縮減的速度,那麼日本的經濟就不可避免的面臨萎縮。

日本的前例當然引發各國的警惕。易富賢說,雖然中國的人口結構已經相當於1992年的日本,但是社會發展水準卻遠遠落後。他說,當年的日本人均GDP超過美國,但現在中國的人均GDP只有美國的百分之十五,「所以中國肩負的經濟前景是比較黯淡的。」

更多閱讀: 為什麼日本年輕人不再約會?

「二胎化」有無成效?

2015年,也就是計劃生育開展大約35年之後,中國官方在《中國共產黨第十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五次全體會議公報》中指出:"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積極開展應對人口老齡化行動。"隔年,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人口和計劃生育法》第18條第一款規定,表明「國家提倡一對夫婦生育兩個子女」。一胎化政策正式廢除,全面進入二胎化時代。

這個政策實行至今不過三年多,或許現在下定論為時尚早,但是易富賢在2019年國家統計局公佈人口數據前,率先對法新社表示,雖然中國已經實施全面二孩,但中國人口總數去年已經下降至12.7億人,是中共1949年建政以來首次出現人口負成長現象。

他認為,中國鼓勵生育的難度很大: 「計劃生育改變了人民的生育觀念。中國的整個社會、經濟、教育模式,都是圍繞著主流家庭生一個小孩去規劃的,這個模式將會慣性的延續下去,所以鼓勵生育的難度很大。」

他認為,中國在2019年,也就是今年,中國當局將會全面廢除計劃生育。「因為他們沒有選擇。」

中國的整個社會、經濟、教育制度都已經適應一胎化政策,將來要如何轉型,亦是難題圖片來源: Reuters/B. Yip

中國有高估出生率的「傳統」

易富賢也觀察到,國家統計局所公佈的數據,與學者們利用生育意願、結婚率、離婚率、一胎生育率等數據間接推算的結果持續存在落差。例如,2018年,國家統計局公佈的生育率是1.5,但是學者們間接推算的結果是大約1.0左右。

學者推算的結果放到國際上與其他國家比較,比國家統計局的數據更合乎常理。他說: 「台灣人願意生2.1個孩子,2018年的生育率是1.04;美國還願意生2.7個孩子,2018年生育率1.12。但是我們只願意生1.6到1.9個孩子,我們生育意願比他們還要低,我們怎麼可能出生率是1.5個孩子呀?」

除了生育意願的矛盾之外,台灣養孩子的成本低,結婚率高、離婚率低,但是最後的數據卻是中國人的生育率比台灣高。這個矛盾都指向國家統計局高估的嫌疑。

對此,易富賢在推特上評論道: 「一個水稻能畝產七萬斤、長期將生育率從1.2調到1.8的國家,現在將2018年的生育率從1.0調整為1.5、將出生數從1000萬調整到1523萬豈不是雕蟲小技?」

易富賢現在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醫藥和公共衞生學院的資深科學家,也是《大國空巢》的作者。豆瓣讀書上對該書的簡介評論道: 「書一出版就受到了廣泛關注,並引發了激烈爭論,從而奠定了本書在中國人口研究歷史上的地位。」易富賢批評計劃生育已久,文章多次被當局移除與封殺。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