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專訪: 「現在是中美兩國對抗的新頁」

William Yang
2019年6月27日

雖然報導傳出中國與美國可望在G20峰會的川習會之後,同意貿易戰休兵並恢復貿易談判。 然而,專家卻認為即便如此,也不會停止兩國持續在不同領域激烈競爭,因為中美兩國本質上的差異仍然存在。

Symbolbild USA China Handel
中美貿易談判上個月破局後陷入僵局,但現在媒體報導卻傳出雙方可望在本周六川普与習近平見面後,重啟談判。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之聲: 根據香港南華早報報導,中國與美國傳出已在川普与習近平周六會面前同意貿易戰休兵,而美國貿易談判代表姆努欽周三在接受訪問時也說,最終的貿易協議目前已完成90%。 您認為在這樣的前提下,周六 (6月29日) 的會面會如何發展呢?

克普利:  以周六的川習會來說,正面的結果會是雙方同意重啟貿易談判、降低彼此公開言論中的火藥味、並繼續討論貿易談判中的關鍵性議題。 我不認為中美兩國在周六的會面後,會做出突破性的讓步。 換句話說,中美兩國之間仍存在本質上的差異,而貿易僅是兩國對抗當中的其中一個面向。 我們必須明白現在是中美兩國對抗的新頁,而兩國也會持續在不同領域激烈競爭,這點是不會改變的。

舉例來說,中國一定不會支持美國對伊朗進行制裁,因為中國希望可以從與伊朗跟中東的關係中來持續獲得利益。 換句話說,中國不可能輕易終止任何與其地緣政治利益相關的計劃。 正因如此,我認為中美雙方有機會在周六的會晤後,同意貿易戰休兵、重啟貿易談判並針對核心問題進行討論。

另一個令我擔憂的點是美國的貿易戰策略很不一致,而這是川普上台後一直存在的問題。 川普身邊的貿易團隊分成兩派。 強硬派的人士一直想切斷中美之間的貿易鏈接,並全面打擊中國的貿易利益。 這包括終止所有的美國技術轉移並重整含有美國技術的供應鏈。 從這點來看,他們的其中一個目標是全面擊潰華為,而他們也將現在視為對抗中國的最佳時機。

另一派的人士則希望能促使中國持續開放市場,並藉此提升美國公司在中國的市佔率。 他們希望透過推動市場開放來促使中國終止企業補助與強迫技術轉移。 然而,問題是我們不知道哪一派的策略比較有影響力,而我們也無法預測美國政府每周的策略變化。 這樣的策略不一致性也讓預估貿易戰的影響變得更加困難。

"即使中美兩國重返談判桌,兩國仍將持續在不同領域激烈競爭"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F.J. Brown

德國之聲: 如果中國與美國在周六的會談後決定重啟貿易談判,亞洲各國經濟可能會如何應對?

克普利: 如果美國在會後決定對剩餘的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徵收25%的關稅,那這對亞洲各國經濟可能會有很負面的影響。 因為對復合式的供應鏈來說,他們可能已習慣將東南亞製造的零件用在中國生產的商品中,所以加收關稅將對整個供應鏈造成附帶性的損害。 但這樣的結果也會加速供應鏈的轉移,因為更多公司跟產業會加緊腳步把供應鏈從中國移到世界其他地方,而這也包含東南亞。 這樣的過程能造福包含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與泰國在內的一些國家。

如果中美同意重啟貿易談判的話,亞洲各國的經濟應該會有些正面響應。 然而,我們必須明白即便美國開始釋出善意,區域性的供應鏈仍會持續分化,而中國產業也會持續意識到它們過於仰賴外國技術的事實。

德國之聲: 東協各國上周末在峰會中針對區域經濟合作進行討論,其中也提到了由中國主導的區域全面夥伴經濟貿易協議 (RCEP)。 你認為在中美對抗的全球背景下,東南亞各國會在這兩國間怎麼抉擇? 

克普利: 在貿易專家眼中,中國所提出的區域全面夥伴經濟貿易協議是個很膚淺的自由貿易協議,因為它不僅沒有解決大部分國家在進行貿易時可能面臨的問題、沒有提供足夠的智慧財產權保障、也没有著重在勞工權益與環境永續的部分。 任何一個自由貿易協議都需要有一套基本的機制來約束各國遵守相關規定,但區域全面夥伴經濟貿易協議卻沒有這些機制。

此外,區域全面夥伴經濟貿易協議包含了16個國家,而由於每個國家都有它們各自想保障的產業,所以它們很難在協調跟談判中達成共識。 我認為,如果東協各國決定簽署區域全面夥伴經濟貿易協議的話,這個協議只會有象徵性的意義,而並無法真正保障公正且自由的貿易行為。

另一方面,我認為在中美全面對抗的氛圍下,東南亞各國會盡量避免向任何一方靠攏,因為這麼做並無法替它們帶來更多好處。

 

艾立克斯.克普利 (Alex Capri) 是新加坡國立大學商學院訪問學者。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 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