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蔡英文最重要的訊息是甚麼?為何要呼籲「共同捍衛民主」?
一定是已經享有自由民主的國家,才會有強烈的動機捍衛民主。威權國家雖有追求民主的動機,卻還沒有捍衛的意識。西方國家原本還對中國的操作模式矇矇懂懂。以前對於孔子學院、中國大外宣是當做軟實力看待,是良性的角度。但是去年底,美國民主基金會發表了一篇報告,轉而將這些行為視為具有惡性、撕裂性的「銳實力」(Sharp Power) —— 即施展權力的一方是威權政體、反民主自由價值觀,對他國發揮影響力,進行國力擴張,做法包括經濟、智慧財產權、軍事力量的擴張。
以澳洲為例,中國透過當地僑民、新進移民的資本企業,透過政治獻金對當地政局發生作用。馬來西亞也是,例如新馬高鐵。如今,澳紐、加拿大、美國都開始對中國警戒。所以現在馬來西亞馬哈蒂爾上位之後,決定擱置馬新高鐵的建設計劃,就是一個警惕的表現。
面對中國的勢力擴張,台灣有很多經驗故事可以跟世界分享。中國在台灣各式各樣的擴張早就已經超越銳實力,但是因為台灣長期被國際忽略。所以蔡總統的專訪是在提醒世界,不要忽略台灣在抵抗中國影響力上面的努力,不要忽視台灣在民主世界中的戰略價值。這是我認為這項專訪中,蔡總統要釋放的最重要的訊息。
德國之聲:這些訊息的對像是誰?蔡英文有可能與習近平坐下來談嗎?
其實蔡英文這是一個優雅的象徵動作。長期以來,台灣在國際上爭取自主,推動力道強一點,就會被中國打壓,或是被美國貼上「麻煩製造者」的標籤。但是現在是蔡政府上任後,瞄準新的地緣政治局勢,決定打安全牌,提出維持現狀。現在這個原則遵守得蠻嚴謹的。所以,製造麻煩的球就在中國那一邊:中國在全球到處擴張,北京滲透到民主國家內部,也就是國會和媒體,引發全球警戒,使得西方世界的輿論與判斷快速轉向,「麻煩製造者」變成中國。
仔細對照專訪原文,蔡英文將中國對台的舉措直接定位為「威脅」。這是全世界都知道的,可是台灣政府很少直接對中國說「你是在威脅我」,出自台灣政府、領導人之口,這在馬英九八年內是絕對不會發生的。將中國對台灣的壓迫視為「威脅」,也就是指中國在製造這個大麻煩,所以這是放出非常明確的訊號。尤其蔡英文說願意在「對等」且「不設政治前提」的情況下與習近平會面。因為中國的政治前提就是九二共識,不設政治前提等於蔡英文不承認九二共識。「對等」代表習近平如果與蔡英文會面,就等於是承認關係對等。
最後要注意的是,台灣新聞進入中國總是會被屏蔽扭曲,除非翻牆有心搜索,否則看不到訪談全文或原文。蔡總統的訊息進不到中國一般民眾的視野。所以,蔡英文這個訪談是以溫和堅定的語氣談台灣的生存問題,其訊號釋放主要是面向國際,第二是國內,兩者重要性遠大於面向中國。
德國之聲:美國身為台灣最大盟友,卻也沒有總是堅持自己的主張,那麼誰才能?
美國在二戰之後建立的體制,確立了他的世界霸權地位。雖然比起二戰戰後的巔峰,美國勢力稍微下降,但仍不能否認其地位。面對中國擴張,開始有人擔心中國是否想要圖謀世界霸權,政治學出現權力轉移的說法。
要分析台灣在東亞局勢、在世界的位置,脫離不了地緣政治。所以不是說美國特定人物或是非營利組織對台灣支持,就可以這麼做,因為都會牽涉到美國對東亞、全球的佈局。再者,受到川普这個人的領導風格,美國看似在流失它作為領導人的信用。但我們應該要把空間跟時間的尺度都放大,才有意義。
德國之聲:中國對外擴張有限度嗎?對台灣有效嗎?
例如中國壓迫各國政府和跨國企業改台灣的名稱,一時間效果蠻好的,但是長期來看,對中國的反作用力會很明顯。因為他提醒周邊各國,北京的行徑如同帝國主義欺負周邊弱小國家,測試他們的民主意識與忍耐程度。而且中國越壓迫,反而造成台灣獨立意識高漲,青年運動四起。
中國的勢力從東海、台海、南海到澳紐,像斯里蘭卡没辦法償債,把一個戰略港口移交給中國,租約長達99年。中小型規模的國家與中國發展交易,是否會淪為「債奴」?我們可以看到中國的擴張企圖是不知節制的。但因為它太過粗糙而魯莽,引起全球性的反作用。中國當政者應該從日本過去的大東亞戰爭、德國納粹的第三帝國擴張當中,獲得前車之監,其失敗經驗其實蠻值得中國參考的。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1993年4月27日至4月29日的汪辜會談被認為是自1949年以來,兩岸首度破冰的歷史時刻。此次的會議是在1992年達成的「九二共識」基礎上舉行。時任台灣海基會董事長辜振甫與中國海協會會長汪道涵在新加坡海皇大廈首次進行官方授權的正式會晤,並簽署四次協議。台灣媒體指出,已故的新加坡總理李光耀與兩岸領導人都有深厚交情,從中牽線促成了此次會談。
圖片來源: Imago/Xinhua第一次汪辜會談結束後,雙方達成了多項制度化協商共識,並同意加強對話。但台灣前總統李登輝在1995年的訪美之旅以及「務實外交」政策,被中方視為有違「九二共識」,大陸方面遂中斷第二次汪辜會談的準備。此外,1995年至1996年間,台灣舉行第一次總統直選以及大陸針對台灣的導彈演習破壞了兩岸協商機制。第二次汪辜會談一直到1998年辜振甫率領海基會代表團訪問上海才再次舉行。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AFP1999年,台灣前總統李登輝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拋出了「兩國論」,形容台灣與大陸是「國與國特殊關係」。「兩國論」一出,再次破壞了兩岸協商的基礎。2000年陳水扁就任總統後不承認「一個中國」原則,兩岸關係持續緊張,第三次汪辜會談隨之流產。2005年,辜振甫和汪道涵先後辭世,汪辜會談也走入歷史。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2005年,時任國民黨主席連戰率代表團前往大陸進行私人訪問,將該次行程定調為「和平之旅」。連戰在北京與當時的中共總書記胡錦濤會晤,並達成「連胡五願景」,在「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的基礎上推動兩岸和平發展。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M. Reynolds曾任台灣總統府秘書長、內政部部長等要職的國民黨人士吳伯雄過去也積極參與兩岸事務。2008年,時任國民黨主席的吳伯雄在國民黨重新執政後,以黨主席身份率團前往大陸與當時的中共總書記胡錦濤在人民大會堂會晤。中國媒體形容,該次會晤打破了國民黨和共產黨60年來的「堅冰」。時隔一年後,胡錦濤再次在人民大會堂接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及訪問團成員。胡錦濤還以古詩「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比喻兩岸關係,希望不斷開創台海關係新局面。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 Wong2014年11月,台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11日率團前往南京,與國台辦主任張志軍進行歷史性「王張會」。這場會晤應是1949年兩岸分治之後,首場部長級的官方會談。同年六月,張志軍回訪台灣。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umapress.com2015年初王郁琦請辭職務,接任台灣陸委會主委的夏立言兩度會晤張志軍。近年來兩岸交流越來越頻繁。據台灣媒體報導,夏立言和張志軍在多次往返磋商後敲定了11月7日在新加坡的馬習會,並確立以「台灣地區與大陸地區」定位。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2013年、2014年和2015年,國民黨前主席連戰曾三次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晤。2015年9月,連戰以「個人身份」率代表團出席中國舉辦的抗戰勝利70周年紀念活動。「習連會」期間,雙方再次重申九二共識。連戰還表示,八年抗戰時國民黨領導「正面戰場」,中共領導「敵後戰場」,此一說法遭台灣總統府嚴辭駁斥。事實上,連戰此行在台灣政壇引起極大爭議,台灣總統馬英九及國民黨在行前皆勸說連戰"不宜參加"閱兵式。
圖片來源: Reuters習近平與馬英九2015年11月7日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飯店以兩岸領導人的身份和名義會面,並商定互稱「先生」。台灣媒體報導稱,雙方大約在下午3時先握手寒暄並開放媒體拍照,接著閉門會談20分鐘。台灣總統府發言人表示,此次會晤不會簽署任何協議或發表聯合聲明。兩岸在當日4時30分各自召開國際記者會,馬英九和習近平周六傍晚共進晚餐,成為第二次會談機會。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Images/M. Tamura繼1993年的汪辜會談後,新加坡再次扮演東道主角色。台灣媒體指出,新加坡總理李顯龍是幕後推手。習近平此次對新加坡進行國事訪問是為慶祝兩國建交25周年,周六將與李顯龍伉儷進行私人午宴。此前媒體曾推測,馬英九可能以貴賓身份出席午宴,借此與習近平展開互動。
圖片來源: Reuters/Edgar 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