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專訪SPIRI報告作者:中國核武庫迅速擴張

2023年6月17日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發布的最新年度報告估計,中國擁有的核彈頭數量增至約410枚。該報告核武器章節的作者、美國科學家聯合會(FAS)的克里斯藤森向德國之聲介紹了如何得出相關數據,以及中國核武能力的變化動向。

Japan Hans Kristensen
(資料圖片)美國科學家聯合會核訊息項目主任克里斯藤森(Hans Kristensen)圖片來源: Kyod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您在報告中寫道,中國有410枚核彈頭的估計是來自公眾可獲取的訊息。因中國從未公開其核武庫規模,因此許多數據是來自美國國防部。那麼國防部的數據又是從何而來呢?

克里斯藤森(Hans M. Kristensen):美國政府公佈的情報訊息是我們評估的重要組成部分,但並非唯一來源。比如:美國軍方會作出一些估計,中國現在大約有多少核彈頭,十年後可能有多少核彈頭,而我們需要看這一數據是否與我們能觀測到的地面訊息以及其它訊息來源相吻合。所以,我們的數據與五角大樓的數據有點不同。我們的訊息一部分是來自衛星圖片對地面的觀測,各軍事基地的發展變化等。我們不知道美國國防部如何獲得他們的訊息,但我們可以猜測是來自所截獲的中國軍方通訊的情報,軍事間諜衛星圖片等。偶爾我們從社群網站上也能獲得一些訊息。有時中國官方也會發布一些訊息,比如軍事演習或者武器部署,--不多,但會有點滴訊息透露。我們試圖對這一切進行整合。

德國之聲:您所說的社群網站是指?

克里斯藤森:比如,一些分析人士會在社群網站上監測和分析相關訊息。這些社群網站賬戶可能屬於個人或機構,或者比如媒體。甚至一些個人會發布一些他們用手機拍攝的照片,照片上可以看到導彈發射器。

衛星圖片顯示新建發射井 由此推測核武庫增長情況

德國之聲:SIPRI報告中寫道,截至2023年1月,中國估計共有410枚核彈頭,比SIPRI前一年的估計多出約60枚。這是否是中國核武能力的最大變化?

克里斯藤森:變化主要有兩個層面。一是:中國現在估計擁有的核彈頭。二是:中國現在正在建造的基地和發射裝置意味著,他們未來將配備多少核彈頭。我們現在的估計是,中國現有的核彈頭約為410枚。去年是360枚,幾年前大概是290枚左右。所以這一數字幾年來在增長。

我所在的美國科學家聯合會(FAS)參與了對中國在其北部中部地區建造的大型新導彈發射井的衛星圖片的評估。這些發射井佔據中國核武庫增長的很大一部分。儘管現在還沒有進入可運作狀態,但已有很大進展。其建設開工時間大約是在2020年,大多數發射井並未安裝核彈,但發射井本身的建造已經基本完工。這是一個很大的工程。我們數到有大約350到360個新的發射井在建設中。這樣的規模是我們此前在中國的核武發展中未曾看到過的。

該衛星圖片於2021年7月25日由Planet Labs公司提供。分析人士認為,圖中顯示在中國哈密附近正在建設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圖片來源: Planet Labs Inc./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德國之聲:您在報告中寫道,中國的核武庫未來十年預計將繼續增長,中國的洲際彈道導彈數量可能會達到或超過俄羅斯或美國,但中國總體的核彈頭數量仍將少於俄羅斯或美國。您能進一步解釋一下嗎?

克里斯藤森:中國現有可運作的核彈頭包括,陸地可移動洲際彈道導彈發射器比如大型卡車發射器,這是中國洲際彈道導彈部隊目前的主要焦點。他們也擁有六艘彈道導彈潛艇,每艘運載六枚導彈。他們還有相當顯著數量的中程導彈。這些也屬於核武庫。所以410枚核彈頭是用於這些導彈。除此之外,還有更多陸地導彈基地和前述導彈發射井正在建設中。所以五年、十年後,這些設施也將可運作,並配備核彈頭。

以前述正在建設的約350個導彈發射井為例,如果每個發射井安裝一枚導彈,每枚導彈安裝一個核彈頭,那就將是350個核彈頭。這些將加在現有的410個核彈頭的數量上。但如果中國在每枚導彈上安裝三個核彈頭,那就將再增加兩倍。所以,最壞的預計是,到2035年,中國可能擁有約1500個核彈頭。但這裡面有非常多的未知因素,比如我們不知道他們如何構建其部隊,在每枚導彈上安裝幾個核彈頭,我們甚至不知道是否每個發射井都會安裝導彈。

德國之聲:也就是說,儘管中國的核彈頭數量潛在可能有巨大增長,但即便如此,預計仍將少於俄羅斯或美國。

克里斯藤森:是的。俄羅斯和美國的情況是獨特的,沒有其它國家--包括中國在核武數量上能夠接近於這兩國。粗略地講,俄羅斯和美國的核武庫約為4000枚。但中國核武發展的速度和數量是我們前所未見的。過去中國在核武方面動作是非常緩慢的:漸進式的現代化更新,沒有突然的大動作,並且一直表示不參與核武競賽,僅需要少量核武器。但現在顯然他們的想法改變了:他們需要很多核武器,並且是很快。

"不首先使用核武器"是政策意向

德國之聲:除核武能力之外,在意圖方面,您在報告中寫道,沒有官方公開證據顯示中國政府偏離了長期以來的政策,包括不首先使用核武器(NFU)。但與此同時,中國可能採取"接到警報後發射"(launch-on-warning)的態勢。您能解釋一下嗎?

克里斯藤森:中國一直有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甚至不會對不擁有核武的國家實施威脅。這是中國政府多年重申的政策。而現在他們所建造的這些發射井,看上去是用於使用固體燃料的導彈,而不是液體燃料--液體燃料導彈必須在使用前加注燃料。固體燃料導彈則可以很快發射。我們看到報導,中國在發展其空間預警能力,比如衛星,能夠監測到比如美國、俄羅斯或印度向中國發射導彈。這些空間感測器與中國的指揮控制系統相連,所以如果有警報進來,正有大型襲擊來臨,命令可能傳達給中國導彈部隊,他們將可以在自身被摧毀前發射導彈。這是外界懷疑中國可能在嘗試做到的一種場景,就是說在遭受第一次打擊時不至於就此失去核威懾力。

有些人更進一步地認為,這讓他們對中國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提出質疑。我不這樣認為。因為一個國家可以擁有像中國這樣的核武庫、空間預警以及"接到警報後發射"的能力,但仍維持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我們目前還沒有見到中國改變這一政策的徵兆,儘管我們聽到美國軍方一些鷹派人士或其他人士有這樣的聲稱。

德國之聲:這是否意味著中國不會首先發起一場核子大戰,但他們在發展"接到警報後發射"的能力。

克里斯藤森:我們還需要注意的是,不首先使用核武器,這是一個政策,它只是一種意向,而非在技術上不可行。如果中國願意,它有能力首先使用核武器。

德國之聲:俄羅斯或其它國家是否聲明這樣的政策?

克里斯藤森:冷戰結束時,有短暫的時間,俄羅斯有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但之後作出了改變。但必須注意的是,一個國家沒有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並不意味著,它就有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意向。美國也沒有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並多次拒絕引入該政策的提議,因為想保留在必要情況下首先使用核武器這一選項。俄羅斯、法國、英國也是類似情況。中國不同。印度也有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但有些動搖。

這幅2021年6月29日由Planet Labs公司提供的衛星圖片中,分析人士認為,顯示中國玉門附近的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圖片來源: Planet Labs Inc./AP Photo/picture alliance

中美的核打擊能力

德國之聲:從國際政治角度,提到中國,會想到台灣問題,或者中國和美國之間的對抗。中國核武能力的變化對這兩個議題來說意味著什麼?

克里斯藤森:中國和美國不可能突然之間毫無理由地相互使用核武器,如果使用,肯定是從一場常規戰爭中衍生出來,而這樣的戰爭潛在可能因台灣而發生。在這樣一場戰爭中,如果中國失利,中國領導層有可能--我們不知道--使用有限量的核武器打擊美國在該地區的軍事基地,借此向對方發出訊號:停止再打擊我方軍事力量。而美國如果採取報復,則形勢進一步激化。

德國之聲:在這樣一種想像的場景中,中國和美國各自的打擊能力有多強?

克里斯藤森:中國的武器可以打擊亞洲任何一個目標:美國在關島的軍事基地,在日本或韓國的軍事基地等等。既包括核武器,也包括常規武器。他們為地區衝突場景發展的一些武器既可用於核武器,也可用於常規武器。美國的軍事力量非常靈活:可以使用遠程巡航導彈,從關島或其它地方發射,可以深入中國腹地。美國也擁有彈道導彈和潛艇,可以在西太平洋運作。當然在美國本土也有洲際彈道導彈發射井。人們猜測,這樣的場景會首先是地區性的,不會相互攻擊對方本土和中心地帶。對中國來說有所不同,中國沒有前沿基地,所以美國對中國的打擊首先是對比如戰艦或者海岸地區的軍事基地。

德國之聲:如報告所說,沒有官方公開證據顯示中國在偏離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政策,那麼,作為核武器問題專家,您認為中國這幾年來迅速擴充核武庫的原因是什麼?

克里斯藤森:可能有多種原因。由於中國政府不對此表態,因此這是人們的猜測和觀察。一是,他們可能想要保護自身的反擊能力,而不是在首次遭受打擊時即失去核軍事力量。這不但是指在遭受核打擊時,也越來越多是指遭受常規打擊時。美國正在擴充對該地區的遠程精準常規巡航導彈,他們(指中國)擔心未來其軍事力量的一大部分會被這樣的軍事能力摧毀。這是一部分原因。另一部分是,習主席宣佈中國將在本世紀中頁成為世界軍事強國。這意味著要有強大的軍事力量。此外,中國的財力可以支持軍事力量的擴充。核武器僅是其軍事現代化的一部分,過去十年裡,常規武器方面的更新可能更為矚目。第三,很多年來--可以追溯到2000年代,中國非常擔心,如果美國的彈道導彈防禦系統得到進一步擴充和加強,那將可以攔阻中國大部分遠程導彈。要繞過該系統,就需要建造更多的發射器,以便在數量上超過該系統的防禦能力。第四,與中國的地區雄心有關。中國在南中國海和台灣問題上日益展現強硬姿態,也在全球事務中展現出施加更大影響力的興趣。一種理論是,要做到這些,需要核軍事力量做後盾。

(以上內容譯自英文採訪,有所刪節)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