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專訪:中國隱忍著繼續發展

夏立民
2019年6月24日

川普与習近平即將在日本大阪G20繼續就貿易戰協商。在中美互不相讓的情況下,外界好奇雙方能否達成協議。上海經濟學家沈凌去年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就曾說過這會是一場持久戰。一年後再看貿易戰,他認為中國自身的改革才是重點。而中美關係早已回不去了。

China Symbolbild Handelsüberschuss
川普宣稱,要通過貿易戰鼓勵中國放棄不公平的貿易政策,創造公平競爭的條件。他的說法一開始爭取到了國內自由貿易支持者的認同,不過近期美國企業卻認為持續的關稅戰最後傷害的還是自家人。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Yu Fangping

(德國之聲中文網) 德國之聲:對於G20川習會樂觀嗎雙方有可能產生協議嗎?

沈凌:可能會有某種形式的協議,就跟上次在阿根廷峰會一樣的道理。領導人會面一般都是底下早就商量好,有什麼東西要達成。所以我想某種形式的協議,當然不可能在這個峰會上有,但是會跟上次一樣,給出一個緩沖期,雙方團隊商量一下。

但是無論怎樣的協議產生,長期來看的話,中美之間的關係應該會一直糾結在這種狀態。這種協議的產生並不會一勞永逸地就把中美之間的問題解決掉。因為現在中美之間實際上並不是貿易赤字的問題。對於貿易赤字我想國內外已經有很多的經濟學家分析過川普的做法。貿易赤字其實對美國不是什麼不好的事情,是整個機制的問題。

大家其實也都清楚,川普或美國真正的目的。這個是中國跟美國的經濟實力對比發展到今天的必然趨勢。以後的幾年,五年或十年,應該會在這個狀態中間。就是不停會有美國的打壓,也不停會有各種各樣形式的戰,無論是貿易戰、技術戰、金融戰。這是我的判斷。

德國之聲:媒體報導中方經濟韌性強大,在G20會採取強硬立場,您怎麼看?

沈凌:中國的經濟韌性一直都是比較強。國外有很多的解讀並不是非常接中國的地氣。因為大家都知道GDP的計算中間本身有很大一塊是來自於政府。即使在美國或德國也是這樣,政府的服務這個就是進入GDP的,大概有1/3左右。中國的話比較特殊的是,政府介入經濟的手段比西方國家要多。多一塊就是像我們的金融體系、國有經濟,所以中國政府調控經濟的能力要遠比西方政府強。所以你要在短期內看到,中國GDP的增速在6%也好,7%也好,這個非常正常。比方說這段時間中國民營的投資數字一直很低落,但是我們可以有很多基建的投資。這些都是由政府拉動的。所以完全可以做到看上去我們GDP的數字很有韌性,沒有什麼大問題。

德國之聲:若美國對中國剩下3千多億商品徴税,對中國的影響?

沈凌:對中國沒有很大的差異。我很懷疑最後美國,包括美國社會也好,美國企業也好,能夠承受多大關稅的增加。而且我也覺得即便這樣增加之後,對中國經濟影響也不會很大。因為這個關稅的因素而轉移出中國產業鏈的產值其實並不是很多。而且也不是中國未來跨入發達國家所特別需要的產業。即使不加這些關稅,這些產業也是在未來在增長中間需要放棄的,而不是需要吸引的。

中國被認為在今後10年左右時間內可能超越美國成為世界最大的經濟體。許多分析認為新的科技冷戰呼之欲出,還有觀點認為美中會進入全面冷戰。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

德國之聲:美國現在也針對不同產業,像是大豆去找巴西、跟加拿大做稀土合作、工廠轉移到越南、高科技轉而向韓國與台灣發展。對中國來說是否危險?

沈凌:前面的都不危險,最危險的還是美國政府對中國高科技企業的制裁。高科技企業的發展是中國經濟未來從發展中國家進入發達國家的關鍵。我們要管產業的升級改造。升級就是要發展這些高科技企業。這個才是最關鍵的。

我覺得中國未來改革第一步要做的就是金融體制的改革,能不能夠對中國國內的高科技企業形成真正有力的支撐。過去十來年,我們現在能夠屈指可數的,在國際上中國有名的高科技企業,除了華為沒有上市之外,其他的都是依託了西方金融市場的支持。騰訊也好,阿裡巴巴也好,都是在美國或香港上次。國內的金融體制並沒有對這些企業有足夠的支撐。這個是最迫在眉睫的。

德國之聲:中國還可能採取什麼報復措施?

經濟學者沈凌圖片來源: privat

沈凌:我覺得不太會出特別厲害的報復措施。因為這個報復對中國本身沒有什麼好處。我目前為止對於政府的組織非常滿意。你看它現在做的事情。第一,我們很隱諱地談了一下我們的稀土。我們的主席到江西地稀土企業去瞭解調研了一下。但是我們並沒有實質明確的措施出台。我們也有國務院的發言人說,要建立一個不信任的企業名單。但是實際上我們也沒有點名哪些企業要開始建。這都是隱而不發的作法。這都是非常好的。因為這樣告訴對方,我們有一些反制的措施。但實際上因為中國整個實力上來講,或者說並不是可以跟美國全面對抗的階段。所以我們還是有很多隱忍的做法。就是忍著。這樣應該是對中國的發展最有利的。有時後特別地針尖對麥芒對中國本身並沒有很大的好處。

德國之聲:您會給政府什麼建議?

沈凌:最重要的還是加速推進國內市場化改革。我覺得這個是奠定中國過去40年經濟高度增長的最重要的法寶,所以也應該是我們未來二三十年能夠從發達國家門檻外邁入發達國家門檻內制度的變革。

德國之聲:具體的措施包含哪些?

沈凌:第一個我們正在做,但做的還不夠好,就是創業板。金融體制能不能真正支撐創新型企業的增長。我們政府採取的方式就是重新開一個創業板。在創業板中間制度稍為做一點改進。希望這樣的話就能夠促進創新型企業的增長。金融制度改革對創新企業的增長是短期應該要做的。但是創業板的制度創新其實還是有一點不足。特別是,我們有了訊息披露的嚴格要求,但懲罰的力度還遠遠不足,所以後面可能會有很多的麻煩。我們拭目以待。

沈凌為德國波昂大學經濟學博士,華東理工大學商學院副教授。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