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專訪:「人民幣入籃的影響被誇大了」

王凡
2016年9月30日

人民幣即將入籃,入籃後的匯率升降、資本流動走向備受關注。有報導稱,入籃有助於人民幣堅挺。而金融學家黃澤民認為,SDR作為一種虛擬資產"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與作用非常有限",入籃的影響被誇大了。

China Yuan Währung Geld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德國之聲中文網)10月1日,人民幣將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特別提款權"(SDR)貨幣籃(也稱"入籃"),10月7日將首度公佈納入人民幣後的SDR匯率值。

"人民網"等官媒刊文稱,入籃將"助推匯率堅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則在近日表示,入籃對人民幣匯率的影響"無法預知"。在此背景下,德國之聲採訪了華東師范大學金融問題專家黃澤民教授。

德國之聲:您認為人民幣被納入SDR之後,會給匯率會帶來哪些影響?

黃澤民:其實沒什麼大影響。把人民幣加進去(SDR),表明人民幣在國際交易中規模在擴大、影響在擴大。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注意到中國整個經濟在國際交易中的地位,這一點是毫無疑問的,而對匯率不是主要的,沒有太大影響。

德國之聲:從中長期來看,也是這樣的嗎?"人民網"等刊文稱,入籃有助於匯率堅挺。

黃澤民:現在,SDR盯住五種貨幣。被盯住的貨幣,匯率就堅挺,這無論是在理論還是實踐中,都沒有這樣的事情。匯率的話從長期來看,主要還是取決於兩個國家相對勞動生產率的增長,如果一個國家相對勞動率提高得比較快,匯率就會上升、會堅挺。……比如1949年時,1美元等於360日元,走到現在等於100左右日元。二戰後,日本勞動生產率相對於美國提高很快,所以匯率就體現出來了。所以我認為,人民幣被SDR盯住,對人民幣匯率本身沒有長期性的影響。

德國之聲:那麼人民幣入籃,對資本流動會產生哪些影響呢?有觀點稱,人民幣入籃可以方便中國居民去海外投資,這是否會造成人民幣的進一步外流呢?但也有聲音表示,這有利於跨境資金流入。

黃澤民:海外資金是不是能更多地流到中國來,還要看資金是做什麼的,我們一般將其分為兩類:直接投資和間接投資。

如果是直接投資,主要還是看中國整個投資環境的變化。投資環境好,海外資金就容易來中國;相比較成本比較低,也能吸引外部資金的流動。

間接投資,主要還是取決於我們整個金融市場的性能,還有金融資產的估價、估值水準。如果估值水準比較低,海外資金有可能跑進來,因為你這裡便宜,來炒你嘛。如果估值並不低,可能就不會來。

至於人民幣是不是更容易流失--特別是個人資金的外流,這取決於金融市場開放的問題,如果管制比較嚴,流失就比較難;再一個,也取決於中國居民在國外投資和在國內投資相比較的收益、風險和成本,這個和SDR沒有什麼關係。

10月1日,人民幣將被納入IMF的"特別提款權"貨幣籃圖片來源: Reuters/K. Kyung-Hoon

德國之聲:那麼您認為,入籃是否會增加海外投資者配置人民幣資產的積極性呢?

黃澤民:我認為也沒有直接關係。海外投資者是否配置人民幣資產取決於不同幣種的風險與收益,也取決於收入貨幣和支出貨幣之間的對稱性。

現在很多報導誇大了SDR的作用。SDR規模很小,換算成美元的話,總規模不到3000億美元。而且,SDR使用的範圍十分狹窄,只能用於IMF成員國之間的債務清償,且必須得到債權國同意才可以使用。SDR是基於普通提款權基礎上人為創設的虛擬資產,既沒有任何商品作為發行準備,也沒有以任何國家經濟為發行基礎,作為一種虛擬資產,在國際貨幣體系中的地位與作用非常有限。通俗地講用SDR無法直接兌換成美元等主權貨幣,也無法用SDR購買黃金,更不可能用SDR購買石油、飛機大炮、土地和漢堡包!

德國之聲:那您認為,人民幣自由化--也就是人民幣國際化和匯率市場化,這個在短期有沒有可能實現呢?

黃澤民:人民幣國際化確實是一個很有意義的話題,應該來說近些年做的還不錯,主要通過經常性項目用人民幣交易、用人民幣結算,但現在資本項目開放還有一些擔心,擔心完全放開以後,大量資金的外逃或者大量資金的流入,這個取決於貨幣管理班子的一個判斷,所以資本項目的開放會是一個比較長的過程。

人民幣對美元,現在是每天在中間匯率基礎上,允許上下波動2%。……而市場需要人民幣匯率更具有彈性,這一點應該來說沒有太大障礙,這一塊還會進一步開放,人民幣最終還是將走向獨立浮動的。

現在比較複雜,央行要授權中國外匯交易中心,每天公佈一個中間價格,匯率中間價格的計算也比較複雜。總體來說,央行還是不希望匯率失控,希望匯率在管理的水準中。要改變人民幣的匯率形成機制,現在還是比較不容易的。

黃澤民教授是中國政協委員、華東師范大學國際金融研究所所長。他曾出版《浮動匯率制與金融政策》、《日本金融制度論》、《貨幣銀行學》、《中央銀行學》等多本金融學、經濟學著作。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