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衣冠雖歸故裡 往事怎能如煙

採訪記者:雨涵2015年5月22日

曾被中共列為「五大右派」之一的儲安平之衣冠冢日前在宜興落成。這一事件引起各種解讀 ,《環球時報》則發文呼籲「讓往事沉澱」。《往事並不如煙》一書作者章詒和參加了安葬儀式,她在接受德國之聲專訪時表示,官方對於右派的態度沒有也不會改變。

Anti-Rightist Movement in China 1957
圖片來源: Public domain

德國之聲中文網:5月18日,儲安平衣冠冢落成儀式在江蘇宜興舉行。儲安平先生於1957年被列入絕對不予平反的"右派",文革期間離奇失蹤下落不明。幾十年過去,修建衣冠冢的計劃卻能得到宜興當地政府的批准,令人頗感意外。您瞭解其中的背景嗎?

章詒和:這件事看起來很突然,5月18日那一天還正值中央統戰工作會議召開,所以有人可能就聯想了,是不是被中央保留的五個頂級"右派"有"改正"的可能?其實這是一個偶然,是巧合。儲氏在宜興是一個非常有名的大家族,包括宜興市有一個副市長就姓儲。儲家人從2005年就開始商量這個事情,他們認為既然找不到儲安平先生的屍骨,是不是可以用衣冠冢的形式予以象徵性的安葬。這個事情在儲家人那裡也是議論、擱置、再議論、再擱置,經歷了整整十年,如今才算是一塊石頭落了地,英靈終於歸故鄉。

所以這和中央統戰工作會議沒有關係。在這十年裡面,家族成員不斷在進行商討聯絡,今年終於得到了宜興市政府的批准,允許在當地的名人陵園裡建一座儲安平先生衣冠冢。可以說,儲氏家族籌備了很多年,"官府"也討論了很多年。宜興市政府也是有包袱的,原因就在於儲安平先生沒有"改正"--右派不叫平反,而叫改正。整個過程非常曲折艱難,沒有家族的堅持,沒有市政府的默許,這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您作為嘉賓也見證了這個特別的日子,能不能簡單回憶介紹一下落成儀式的現場情況?

5月18日那天蒼天都在哭泣,下著很大的雨。儲氏家族成員中,儲安平的子孫凡是還在世的都去了。作為嘉賓參加落成儀式的只有三個人,我是其中一個,廈門大學教授謝泳是一個--他是最早研究儲安平的人,2009年在廈門大學中文系主持了"紀念儲安平先生誕辰一百周年"學術研討會;還有一位是《儲安平傳》作者韓戍(此書不久前在香港出版)。也就是說,現在雖然這件事情鬧的響動很大,但是安葬儀式本身是很低調的。除了家族成員之外,嘉賓只有我們三個。

章詒和資料照片圖片來源: DW / Xiao Xu

市府沒有人出面。宜興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局長也去了,他只是在後面站著,沒有跟我們握手,更沒有講話,默默守著這個儀式開完之後離開。這個衣冠冢是宜興徐悲鴻藝術館的老闆私人出資五百萬元修建的,所以從陵墓落成到當天的會場,整個都是民間、私人性質的,但是獲得了宜興市政府的默許。我當天的心情也很平靜,因為我認為,宜興市政府能讓儲先生的英靈回歸故裡,這已經很了不起了。哪怕他們不出面,我對市政府也已經很理解,很感激了。

您在著作《往事並不如煙》中也描述了儲安平被打入右派的遭遇,回首往事,您對儲先生人生的悲劇結局有什麼感觸呢?

儲先生跟子女的關係很疏離。現在看來,我認為如果那個時候子女能夠圍繞在他身邊,給他支持、關懷和溫暖,儲先生不會失蹤。但我也很理解子女們的恐懼,父親是這麼一個大右派,能說出"黨天下"這樣的話,他們都生怕自己的飯碗和生路受到影響。還好,過去了五十年,這些孩子們又都回來了。我感覺他們也都像是驚弓之鳥,基本上都是移民在海外生活。生活在大陸的只有一個,已經近八十歲了。

《環球時報》日前發表評論"儲安平衣冠冢讓如煙往事沉澱",指出當下的人們"不應再消費儲安平"。這篇文章的標題明顯指向您《往事並不如煙》一書,您對此怎麼看?

《環球時報》代表了主流意識形態對儲安平衣冠冢的立場,我一點都不覺得奇怪。他們把今天的紀念說成"消費",還說"讓那一頁翻過去"。我想,懂中國當代史的人都知道,歷次中共政治運動,不光是反右,從土改到文革,這麼多次運動,官方對哪一次運動進行過梳理,總結過問題,承認過錯誤?沒有過。所以我要說,沒有一頁是翻過去的,還不要光提反右了。

這是主流意識形態的一貫做法。他們畏懼也顧慮,就是怕中國的知識分子有所覺醒。我們這個"官府",就是只要經濟發展,大家的日子過好了就行,其他的什麼也別講。當然現在中國的知識分子也令人失望,很多年輕一代滿足於"車子、票子、房子",至於中國的歷史,中國的政治制度如何,當下有什麼問題,根本就不想,人們變得很物質、很功利、很實用,這是最悲哀的事情。

除了官方媒體之外,民間輿論肯定對於儲安平立衣冠冢的事情有不同的解讀。您認為當局默許衣冠冢的態度是否意味著未來對於右派的態度會有所轉變呢?

不會。官方在任何政治運動問題上的立場有所鬆動,文革的問題有多大,三年困難時期死了多少人,官府正視過嗎?更何況反右?所以我覺得從儲先生衣冠冢的事情就解讀認為,當局對於誰誰誰的態度就會發生變化,這是不可能的,這一屆政府是不會在這方面有所作為的。這樣一種意識形態還會繼續下去。

《環球時報》的這篇評論中還寫道:"儲安平在舊中國的危難時刻曾有過熱血青年和愛國知識分子的表現,但他在1957年所扮演的角色是悲劇性的。令人欣慰的是,今天的中國社會成熟多了,國家之強大也正如當年知識分子們所企盼的。"那麼您認為今天的中國社會比1957年的時候更為成熟了嗎?

我想引用資中筠大姐的一句話:"100年了,沒有長進,上面還是慈禧,下面還是義和團。"我是贊同這個說法的,就不做過多解釋了,因為這句話已經很重了。

章詒和:1942年生於重慶,作家、戲曲研究學者、中國民主同盟成員。父親章伯鈞曾任《光明日報》社社長,在反右運動中被列為中國頭號大右派。代表作《往事並不如煙》在大陸遭禁。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