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專訪:川習會,協議有戲?

採訪記者:樂然
2018年11月28日

在G20峰會期間,美國總統川普和中國主席習近平預定將於12月1日進行晚餐會談。據消息,雙方將分別帶領最多6人的參謀團隊出席,中方代表預計包括副總理劉鶴。在中美貿易戰愈演愈烈的背景下,這次美中領導人面對面會談,是否能給雙邊關係帶來轉機?本台記者就此採訪布魯金斯學會中國中心主任李成。

Peking Donald Trump Xi Jinping
2017年11月9日,川普和習近平在北京出席中美企業家對話會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J. Watson

德國之聲:在本周五開始的G20峰會上,川普和習近平預定舉行場邊會談。但負責經濟的副總理劉鶴並沒有赴美或去阿根廷打前戰,而是到漢堡參加歐中論壇。您認為這發出了什麼樣的訊號?

李成:首先是中國現在會更多和歐盟以及日本進行貿易和經濟上的合作,因為和美國的關係困難重重。如果中國和歐盟、日本以及其它一些地方能夠有廣泛的經濟合作,那麼就能夠減輕中國目前尤其是在經濟方面巨大壓力,而且也可以使美國的企業更多意識到中國的市場、中國的重要性,也能給美國政府以及川普本人形成一定的壓力。這就可以解釋劉鶴副總理為什麼去德國。我覺得中國的戰略有一定的道理。既是中國經濟的需求,也是對美國今後整個走向不確定的反應。

德國之聲:川普对中國的壓力還在加碼,提出要將更多中國商品的關稅提升到25%。中國有沒有能力承受這樣的壓力,會做出更多讓步嗎?

李成:我覺得中國是願意在經濟上做出更多讓步的,但美國對中國的經濟壓力是跟整個美國對中國戰略的變化聯繫在一起的,這種戰略變化並非和川普直接聯繫在一起。有中國學者說,中國是要對付兩個美國,一個是川普的美國--他更多是作為一個商人,對中國形成經濟上的壓力,他對中國的不滿主要是在經濟方面。另一個是把中國稱為戰略對手、戰略敵人的美國。無論哪個美國,都給中國製造了很大壓力,希望來遏制中國。其實,美國並沒有在這個問題上形成共識。我個人認為,這種看法是片面的。但這種觀點在中國有一定市場,這就加大了貿易談判的難度。

另外,除了戰略定位以外,在安全方面、在中國所謂銳實力方面,在台灣、新疆、南海問題上,中美雙方都存在很大分歧,這就增加了雙方爆發衝突的可能性,也給經濟談判增加了難度。

不過,如果經濟上失去合作的可能性,那麼整個中美關係就會急劇惡化。因此,從另一個方面來說,這也是川普总統和習近平主席在經濟問題上可能取得進展的一個動因。就看怎麼來看這個問題。

我們現在對他們怎麼談並不很清楚,一方面是因為川普真真假假,有一個討價還價的過程。另一方面是因為兩位領導人都面臨國內的壓力。在壓力下,他們會如何應對,這並不很清楚。

談判有可能會達成一定妥協,中國可能會有所讓步。但即使達成貿易協定,我們也不能天真地認為,中美經濟上的摩擦就會結束。因為這牽涉到西方對中國國家資本主義的不滿,包括在合資企業中建立黨組織,在科技領域,比如人工智慧方面咄咄逼人的做法以及中國製造2025。其中最主要的是國家資本主義。而中國對美國的保護主義以及對中國企業的打壓也是非常不滿的。因此,在這種情況下,這些矛盾和衝突都始終會繼續存在。達成協議也不會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但是它會影響第二天全球經濟市場。市場是有妥協餘地的,大家都希望從對方市場上得到自己的利益。

李成:中美關係和去年不能同日而語圖片來源: Reuters/D. Sagolj

德國之聲:雙方可望達成哪些具體的妥協?

李成:有很多可能性,但我們並不很清楚。因為雙方團隊之間溝通上存在一些問題。中國有些人認為,在川普的團隊中有些人要打壓中國,違背了中國的原則,和他們的談判是沒有可能的。但另一些人,如財政部長,還是願意對話。元首外交的意義就在於兩人在最後時刻作出一個判斷。不管是往好的方向,壞的方向,還是有好有壞的方向發展,都會對世界經濟的發展,區域間的安全具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德國之聲:對會談結果,您的看法還是比較樂觀嗎?

李成:大家知道,貿易戰打到一定時候確實都是雙輸的,不可能沒完沒了。所以總是會找出一個解決的辦法。不管是現在,還是以後。現在整個大環境不是那麼好,中美關係和去年不能同日而語,發生了很大變化,因此更需要兩位領導人把握好。川普和習近平的會面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會議。我們都將拭目以待。中美有分歧很正常,但兩國真要搞一個零和游戲嗎?我覺得中美有識之士都會很謹慎,不願意看到兩國整個脫鉤,甚至發生戰爭。這就為兩國領導人提供了做出一些妥協的機會。

德國之聲:比如在一帶一路的問題上,中國會不會放慢腳步,避免引起更大範圍的不滿?

李成:問題不在於一帶一路。一帶一路中國可以調整,西方也可以調整。但中國的國家資本主義是問題的一個關鍵。中國領導人講,中國過去40年的經濟發展主要是市場導致的。西方則認為,至少在過去十年中,中國更多扶植了央企的發展,國進民退。在這方面雙方是有分歧的,這是問題的關鍵,一帶一路只是一個現象,不是事情的本質。

德國之聲:您認為美國對中國的戰略轉變到底想達到什麼樣的目的?

李成:這並不清楚,有很多分歧。但有一個共識是認為過去的對華政策出現了很多問題。不過,新的戰略我覺得沒有完全形成,還是在探索的過程中。

德國之聲:有沒有人認為,這是以改變中國的政體為目的?

李成:當然有人提出過。但這是不是主流,我認為還是非常值得商榷的。

德國之聲:最後回到本周末的川習會面上,兩人會不會奇跡般拿出一個擱置矛盾的辦法?

李成:他們即使想這樣做也是做不到的,不可能一勞永逸地解決問題,因為中美有很多結構上的矛盾,有認知上的差異。但緩和一下關係,在某些方面給市場帶來正面消息還是有可能的,在貿易問題上做出某種程度的妥協,進行Dealmaking是可能的。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顯示更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