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專訪:「東南亞想控制中國的行為」

Rodion Ebbighausen
2018年4月1日

東協與中國曾經宣佈2018年3月開始就南海行為準則進行談判。 德國之聲向亞洲問題專家比爾‧海頓(Bill Hayton)質疑,為什麼至今談判沒有進展。

China Konflikt im Südchinesischen Meer Spratly Inseln
中國和東南亞曾宣佈,2018年3月初開始就南海行為準則進行談判,而衝突各方沒有遵守這個談判日期圖片來源: Reuters/U.S. Navy

(德國之聲中文網)在馬尼拉舉行的第31屆東協峰會上,中國和東南亞國家共同宣佈,2018年3月初開始就南中國海的行為準則進行談判。觀察家們對此持謹慎樂觀的態度,因為行為準則史就是拖延史,首次談判開始於23年前。而2018年3月的談判日期,衝突各方也沒有遵守。

德國之聲:南中國海目前的局勢如何?

比爾‧海頓:目前南中國海的狀況相對穩定。雖然各衝突方佔據了一些島嶼、島礁和岩石,但是沒有一方試圖將任何一個佔領方從其所佔領的島嶼上驅逐。總之,目前沒有強硬的衝突。

衝突目前集中在可能有石油或者天然氣儲量的地區。中國正試圖控制這些地區或阻止東南亞國家利用這些資源,禁止他們在這裡進行鑽探、勘探和開發魚類資源。

為此中國在南沙群島建造人工島嶼和軍事基地,並施加其影響力:船隻、直升機甚至可能也有飛機都來到這裡,以便控制這些地區。但正如我所說的那樣,目前沒有發生實際衝突,不過中國在這裡的勢力日益強大。

德國之聲:如果情況或多或少的處於穩定狀況,行為準則還有必要嗎?

比爾‧海頓:東南亞國家堅信,中國是在做長遠考慮。制定行為準則的初期努力可以追溯到1995年。當時(23年前),中國佔據了相對靠近菲律賓的美濟礁(Mischief Reef)。起初,他們在那裡建造了一些竹棚。而今天,美濟礁成了一個擁有三公里長的飛機跑道、 掩體和雷達塔等的人工島嶼。這表明中國的計劃非常長遠。東南亞人擔憂中國不會停下來,直到它控制南中國海的每一塊岩石,控制所有的資源。

亞洲問題專家比爾‧海頓圖片來源: Nick Strugnell

德國之聲:從觀察員的角度來看,可行的行為準則是什麼樣的?

比爾‧海頓:我認為,關鍵在於各方必須確保不再繼續佔島。那裡仍然還有一些未被佔領的岩石和沙洲。最有名的可能是距離菲律賓海岸最近的斯卡伯勒(Scarborough Shoal)淺灘。很多人猜測,中國希望在這裡建立另一個軍事基地,這將使其能夠控制南中國海的整個東部地區。因此,準則的第一項就是不能再繼續佔領,大家都接受現狀。

第二點是承認"聯合國海洋法公約",並在整個南中國海實施。這也意味著,東南亞國家有權在其海岸前開採石油、天然氣和捕魚。不過,中國會反對這一點的。

德國之聲:中國無疑是該地區最強者。有什麼辦法可以遏制其強權慾望?

比爾‧海頓:這就涉及全球秩序的問題。人們可以想到美國和日本,其立場是:如果中國接受規則,我們就息事寧人;而如果中國不接受這些規則,我們不會放過。川普后,一度看上去,這可能真的會成為美國的對華態度,也就是如果中國不尊重南海現狀,美國確實要給中國製造麻煩。我不知道,川普政府是否真的進行了這些討論,但其曾釋放出這樣的訊號。

如果中國解決了與東南亞鄰國的領土衝突,那麼美國參與該地區的理由就會減少,不能再以航運自由和世界秩序受到威脅作為理由。也許美國會減少在該地區的勢力,而這符合中國的安全利益。

問題的關鍵在於,中國政府是否意識到接受現行規則從長遠來看是有好處的,以及中國是否認識到承認現行規則會減少緊張局勢,並能夠向鄰國表明自己不是威脅。 在我看來,這對中國來說是真正的收獲。 但中國領導層看待事情的方式不同。 其堅信:南海是我們的領土,任何人都不能把它從我們這裡拿走。 中國僅從領土的角度考慮問題,這才是真正的問題。

比爾‧海頓是英國智庫Chatham House的亞洲問題專家。 2014年,他出版了一本關於南中國海領土衝突的書。 《南中國海: 亞洲的權力鬥爭》。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Rodion Ebbighausen 執行編輯。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