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專訪:「移動網搞間諜?技術上無可能!」

Andreas Becker 採訪記者
2019年4月2日

針對關於從事移動通信網間諜活動的指控,華為正展開一場大規模傳媒攻勢。德國之聲日前採訪了華為德國首席技術官瓦爾特‧哈斯(Walter Haas)。

China Peking Huawei Store
因網路安全疑慮,華為備受西方擔憂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A. Wong

(德國之聲中文網)德國之聲:哈斯先生,華為能在5G基礎架構中探知相關企業的數據嗎?

瓦爾特‧哈斯:一般而言,情況是這樣的:無論是誰,從原則上講,企業都自主運行其通信網。既然任何他人都沒有進入許可,那也就沒有任何人可以窺探。

德國之聲:這指的是企業自己的網路。可如果是經由普通的移動通信網路交換訊息,第三者是否就有窺探的可能呢?

哈斯:您指的是公共移動通信網路吧?我想,那就更困難了,因為,公共網路今天就已有安全保障。要是技術人員們看到相關爭議,他們只會搖頭,因為他們瞭解通信網路如何運作、涉及的數據量如何巨大。

自2006年起瓦爾特‧哈斯任華為德國首席技術官。圖片來源: DW/A. Becker

不妨給您舉個例子:比如,假如所有數據都從外邊集中輸入某個移動通信網路,然後,繼續流入網際網路,那麼,一方面,總會有一個高安全建築物,那裡有最大的電腦,也就是龐大的機器房,運算這些數據,每秒運算的數據以兆瓦計。

現在,您設想一下:有人想從這些數據通道中竊取訊息,然後把數據轉移至別處,則他也得有同樣的計算功率、同樣數量的厚厚的光纜,而這些光纜也得鋪設在某處,但,往那裡鋪呢?往另一個國家?還需要一個小型的計算中心,而所有這些都需要大量能源供應。想像到這些,那您馬上便會清楚,這是不行的,即使對技術一竅不通的人也明白這一點。房屋管理人員馬上就會察覺到,咦,怎麼一下了出現了這麼多與此處無關的龐然大物?所以說,這是荒唐的。

另一種竊取數據的可能手段是,直接在現場動手。也就是說,不轉輸數據,而是現場分析。那樣的話,當事人也需要一個計算中心,同樣費事。我總是會舉這一個生動比喻來加以說明:要是有人打算取走一半萊茵河水,則他至少也得挖掘出一個大小至少相當於萊茵河一半的河床,而且還得做到不惹人注意。這是做不到的。其實,這也就是為什麼多少有些專業知識的人會說:對不起,這場討論是毫無意義的。

德國之聲:根據第二個大指責,華為或可使用"死機鍵"(Kill Switch),隨時讓網際網路癱瘓。您對此有何說法?

哈斯:這和上述情形沒什麼兩樣。要是您看到,一個遠程通信網路要由多少網站組成、其各個組成部分和技術系統來自至少十幾個不同的製造商,實際上還要多得多:其中一個建這個移動通信站,而另一層級則按慣例便是由另一個製造商負責,計算核心則又是另外一個供應商,安全配套部分亦然,整個系統複雜如此,您如何能讓它一下子癱瘓?從根本上說,相關爭議是沒有意義的。

華為德國副總:我們的產品沒有「後門」

02:16

This browser does not support the video element.

德國之聲:可人們還是在爭議。這您如何解釋呢?

哈斯:從我的觀點看,這完全清楚。此一爭論出於政治動機,源自大西洋對岸的某個角落。它一方面涉及美中兩國的經濟爭端,涉及美國市場多年來的封閉傾向;另一方面,它當然也涉及對技術未來的爭奪。誰會掌控某些技術?眼下,人工智慧便是一個大議題。它們是根本性問題。

不過,您可別誤會我的意思。在網路领域、在"物聯網"(IoT)領域,當然,也在同5G有關的領域,安全是一個極重要的問題。我們會有非常多的參與者,即聯網的設備。就是說,會有很多來自外部的危險,在那裡發生對應用的攻擊。通過遠程通信網路,數據只是被傳輸,這是不危險的部分。但,涉及在某個雲裡運行的應用,人們的確得全力以赴,建起全面的安全架構。只不過:從我們的視角看,目前涉及到華為的相關爭論完全是無的放矢,沒有相關性。再說一遍:我認為,它是一場有政治、經濟動機的爭論。

 

 

記者Andreas Becker在2019年度德國漢諾威工業博覽會上作了這一採訪。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