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專訪:美伊「軍事衝突危險增加」

Nermin Ismail
2019年5月10日

美伊關係再度趨緊。德國安全問題專家邁爾(Oliver Meier)在接受德國之聲採訪時強調指出,歐洲應向美國表明:不會無保留支持對抗路線。

USA Iran Konflitk l USA verhängen Sanktionen gegen Iran
美伊關係日趨緊張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Photo/A. Harnik

德國之聲:美國國務卿蓬佩奧取消德國之行轉赴伊拉克,磋商伊朗問題。德黑蘭部分撤出核協議。這意味著什麼?

邁爾:這意味著,圍繞核協議落實的危機繼續升級。我們正處在一種局面下,亟需做出更多努力,以保障這一重要協議獲救。只能希望,所有重要參與方都能認識到,有必要採取更多步驟:伊朗不能嚴重觸犯協議;美國採取措施,減少軍事衝突的危險;歐洲人則應再一次加強努力,在這方面表現出更多善意、提供更多好處,以鼓勵伊朗人恪守協議。

德國之聲:在您眼裡,戰爭危險上升了嗎?

邁爾:在過去數周、數月,軍事衝突危險的確增加了。這也與美國將伊朗革命衛隊定義為恐怖主義組織有關,由此,人們本不希望的軍事衝突的危險上升了。雙方都再作更大的準備面對可能發生的衝突。

德國之聲:伊朗為何部分撤出協議?是否是一種將歐盟拉到自己一邊的試圖?

邁爾:伊朗稱,作出這一決定是為拯救該協議,因而要對歐洲人特別施壓。在伊朗看來,歐洲人應作出更多努力,從而使伊朗能享受到協議中載明的經濟好處。這是伊朗人的邏輯。其實,這自然是一種玩火行為。因為,一旦確證,協議的確受到了嚴重破壞,則歐洲人的活動空間會非常狹窄。歐盟一再明確表示過,伊朗全面、徹底遵守落實協議是歐盟不放棄該協議的先決條件。

邁爾博士是大規模殺傷性武器和軍備控制專家圖片來源: SWP

德國之聲:歐盟敢站到伊朗一邊反對美國嗎?

邁爾:選邊站當然沒那麼簡單。鑑於其在地區的所做所為,也鑑於其擴散導彈技術,伊朗是一個麻煩的夥伴。歐洲人不願也不能在伊朗和美國之間選邊站。恰恰相反,這個核協議本該是一塊基石,使各方能共同創造出處理地區衝突的基礎。前提是,美國重返協議。人們只能希望,下屆大選後,美國改變其路線。

德國之聲:伊朗總統魯哈尼對歐盟提出了最後通牒:若不能使受美國新制裁的伊朗繼續能夠出口原油、不能使其銀行不被排除在國際金融體系之外,伊朗也將不再遵守鈾濃縮限制規定。歐洲人拒絕了這一最後通牒。

邁爾:的確,這樣的最後通牒是一種很成問題的手段。伊朗人該認識到,美國的經濟地位過於強大,歐洲人的行動可能相當有限。歐盟根本不可能在60天內就為伊朗重啟原油交易或銀行業務創造出前提條件。不該對歐洲人施壓,而應繼續致力於共同創造出某種基礎,從而使此類生意在中期- 未來數月或數年- 成為可能。第一步已經跨出- 建立貿易交換支持工具Instex。借此,與伊朗的某些生意成為可能。儘管這是一個小規模工具,但明確顯示了,存在著打破美國制裁的那種政治意願。順便指出,伊朗方面尚未提供所有必要前提,以使Instex能得到充分利用。

德國之聲:達成一致的機會如何?

邁爾:短期而言,當務之急是阻止發生軍事衝突。歐洲人也應對德黑蘭做出某種具重大象征意義的姿態,以明確表示,歐洲方面仍對參與核協議感興趣。目前的局面與2003年略有相似之處。當年,3名歐洲外長前往德黑蘭,以向美國示意,他們堅持核爭議的外交解決途徑。或許,是到了做出類似姿態的時候了,也向華盛頓發出強烈訊號:歐洲人無意毫無保留地支持衝突路線。此舉也是為了表明,歐洲方面不會支持背離國際法的- 即使是經由北約的- 軍事行動。這可能是短期內能有所幫助的一種姿態。

邁爾是柏林科學與政治基金會安全政策研究小組負責人。他的研究重點是化學武器和核武器裁軍,以及裁軍技術協調監控。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