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布林肯前腳剛走,耶倫後腳就到,幾周內,兩名美國高官連續訪問中國,拜登政府的目的是什麼?有人將耶倫此行比喻成「經濟外交」,你同意這個觀點嗎?
劉亞偉:我覺得,這個是整個拜登政府希望在中美關係急劇下滑的情況下鋪下一個地板,為了關係不要再下滑,為了不要再發展成衝突加上護欄。布林肯和耶倫出訪到中國並沒有什麼實際上的不同,都是事先都安排好的,一步一步來的。布林肯來主要是討論中美關係總體的問題,耶倫來主要是討論投資、商務、貿易的問題,就像你說的「經濟外交」,她有許多事需要跟中國談,包括中國持有的美國債券,包括雙方可以做什麼,可以讓整個全球的經濟發展不要萎縮,這些都是需要兩國政府,即使沒有很好地協調,也不能雙方天天搞這種零合競爭,兩邊沒好處,給全球的也帶來很大打擊。德國之聲:拜登上台後,外界一度猜測兩國關係是否會走出上一屆政府期間陷入的低谷,但他執政以來雙方關係並未走出困境,這幾年,兩國關係一直跌宕起伏,風波不斷,那美國為什麼選擇在現在這個時間點主動與中國互動?
劉亞偉:美國可能覺得關係或許要失控了,中美在南中國還擦槍走火,臨近失控。拜登從一開始就說他不希望跟中國搞冷戰,不希望現在的競爭轉化成衝突。俄烏戰爭還沒有結束,拜登會考慮,把中國逼得太急了,是不是就會向俄羅斯靠近。
我覺得,過去幾年都沒有緩和的關係,隨著這兩個美國高官的到來,能讓兩邊的關係能夠穩定下來,至少現在打好了一點基礎。但我們現在還不能夠百分之百的說兩邊的關係就是雲開霧散,但是我希望雙方都意識到,這麼下去的話是不行的,不但不利於自己,也給全球的安全繁榮,和平都帶來弊處。
德國之聲:耶倫訪問中國這幾天,中美之間其實並不平靜,中國宣佈管制鎵鍺出口,美國也計劃出台禁令,限制中國公司使用美國雲計算機服務。不過, 耶倫與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強會面時強調,美方尋求與中國的良性競爭,她希望此行能促進雙方更加常態化溝通。李強則表示,中美關係風雨過定見彩虹。這是不是表明,儘管存在巨大的分歧,雙方都有心合好,把「不穩定」變成「穩定」的意願呢?
一年前拜登就任美國總統,中國領導層或許抱著一種矛盾心態:一方面期待新總統一改川普任性好鬥的風格,華盛頓能與北京重新對話;另一方面又擔心民主黨人上台後,其原本對華不友好的路線讓目前的對抗勢態加劇。這一年來,美中之間發生了哪些大事?
圖片來源: Bildagentur-online/Ohde/picture alliance2021年2月10日,拜登在上任3周後首次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電話,兩人就新冠疫情丶氣候變化及防止武器擴散等議題交換意見。拜登還談及中國經濟政策丶香港丶新疆人權丶對台施壓等美方關切話題。習近平則表明,台灣丶涉港涉疆等問題,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希望美方謹慎處理。9月初,兩人再度通話,華盛頓方面稱,拜登傳達的訊息是,美國希望確保「動態保持競爭」,在未來不會出現任何情況使雙方轉向「無意的衝突」。11月16日,習近平與拜登首次影片通話(圖),從公開報導看,議題及相關表述並未超出之前兩次通話的范疇。
圖片來源: Jonathan Ernst/REUTERS中美官員3月18日在阿拉斯加舉行拜登上任後兩國首次高層會談,參與者包括中國外長王毅、國務委員楊潔篪,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會談明顯帶有對抗氣氛,美方表示,如果中國希望重建雙邊關係,應該改變自己的行為;楊潔篪則批評華盛頓進行長臂管轄,王毅警告美國將無法「遏制」中國。會談被媒體形容為「各說各話」、「針鋒相對」,最終「不歡而散」。
圖片來源: Frederic J. Brown/REUTERS2021年3月美中阿拉斯加高層會晤前夕,華盛頓宣佈對包括中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在內的24名中國大陸及香港高官進行制裁,禁止金融機構與其發生業務往來。美方稱制裁原因是北京方面持續打壓香港的政治自由。中國全國人大此前通過決議,對香港的選舉制度進行改革,被認為使香港民主派參政參選空間進一步壓縮。北京回應稱會「採取必要反制措施」。
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拜登上任後,美國擴大了對中國公司的制裁名單。2021年6月4日,拜登簽署一項行政令,自8月2日起禁止美國人交易首批包括華為,中海油等59家中國公司的證券。11月,美國延長對中國「涉軍企業」投資禁令,延續川普时代的措施,禁止美國實體投資被與中國軍方有關的中國公司,並對原有名單作了更新。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M. Schiefelbein美國副國務卿舍曼(Wendy Sherman,圖)於7月25日至26日訪問中國,在天津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外交部副部長謝鋒等官員會談。此次會晤氣氛也並不融洽。謝鋒指責美國應為兩國關係陷入僵局負責,並敦促美方無條件撤銷對中方領導人、官員、政府部門的制裁,取消對中國留學生的簽證限制,停止打壓中國企業,撤銷對孟晚舟的引渡等等。舍曼在會談中強調,美方不希望讓「激烈和持續的」美中競爭「轉變為衝突」,美國希望確保通過「護欄和界限」,「負責任地管理兩國關係」。
圖片來源: Phoenix TV/AP Video/picture alliance9月底,滯留加拿大3年的華為前首席財務官孟晚舟與美國檢方達成協議,將針對她涉嫌銀行欺詐一事撤銷起訴,孟隨後獲釋回到中國。幾乎與此同時,在孟晚舟被捕後不久在中國被逮捕並被押的兩名加拿大人也得以獲釋回國。美國政府對此表示歡迎。這被稱為中、美、加三國之間一項高風險的「換囚」活動。 有評論稱這項進展有助於緩解中美緊張關係。
圖片來源: Jin Liwang/Xinhua/AP/picture alliance 2021年裡,中美分別任命了駐對方國家的新大使。接替崔天凱任中國駐美大使的是秦剛。拜登則任命本已退役的伯恩斯(R. Nicholas Burns,圖)任駐華大使。兩人均為資深外交官,有豐富的政府工作經驗。伯恩斯雖沒有太多中國經歷,但被視為穩健、務實。秦剛也被視為謹慎型丶而非「戰狼式」的外交官。
圖片來源: Rod Lamkey/CNP/picture alliance11月16日習近平與拜登線上峰會後,中國官媒和美國國務院當天證實,中美將放寬對來自對方國家記者的簽證限制。自2020年初川普政府將部分中國駐美媒體列為「外國使團」後,雙方均對彼此駐地記者進行限制。華盛頓要求中國官方媒體駐美機構削減60名中國籍雇員,並限制中國籍記者簽證,而北京則驅逐了《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及《華盛頓郵報》的11名美籍駐華記者。之後,許多新申請中國簽證的美國媒體工作者也無法順利取得記者簽證。中美兩國現相互保障現任常駐記者在遵守防疫規定前提下可以正常往返對方國家。
圖片來源: Imago Images/Y. Bogu12月8日,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防止強迫維吾爾勞動法》,禁止進口來自中國新疆的商品。未來不管是全部或者部分在新疆製造的商品,都會被預設為涉及強迫勞動丶不得進口,除非公司能夠提出「明確和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其供應鏈中沒有強迫勞動,則可有機會上訴。
圖片來源: VCG/imago images12月6日,美國政府正式宣佈將對2022北京冬奧進行外交抵制,即美國官員將不會出席北京冬奧。理由是「中國在新疆正在進行的種族滅絕丶反人類罪以及其他侵犯人權的行為」。 中國大使館發言人批評美國此舉是將體育政治化,表示:「事實上,沒有人關心這些人是否會來」。不過12月底有媒體報導,美方為數十位為奧運團隊提供支持的中低階官員向中國提出簽證申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1月19日證實,中方已經向美方由政府官員組成的團隊部分成員審發了相應簽證。
圖片來源: Noel Celis/AFP/Getty Images 劉亞偉:實際上中國更多的是對美國的reactive(回應) ,是對美國打壓的一種報復吧,如果美國這邊比如說關稅可以減免的就減免,不要把更多的中國公司放到黑名單,或者是中國的企業可以在美國被善待,所有這些方面,如果美國有那麼一兩件事兒,做得讓中方覺得美國是有誠意,雙邊關係就有希望穩定。如果中國還是認為美國人說一套做一套的話,那關係還是改善不了,如果中國覺得美國後邊會有具體的行動上的跟進的話,那雙方的關係應該是可以得到改善。現在是一個時機,我覺得從實際上來講,美國這邊就要進入到大選階段了,一進入大選以後要改善關係或者是穩定關係的話就更難了。
德國之聲:你的意思是說,讓兩國僵局擺脫困境中的關鍵因素是美國方面的行動,是這樣的嗎?
劉亞偉:是的,我覺得能不能有最後的改善,可能還是取決於美國,耶倫回去以後,不要又是各種各樣的新的政策,比如說雲服務限制出台了,如果這樣,我估計覺得雙方的關係可能還會變得更加不穩定。
德國之聲:你覺得美國這次會做到嗎?
劉亞偉:我沒有這麼樂觀,就算現在就是雙方真的有翻篇的意願,但是兩家似乎都有不讓這種關係能夠穩定和改善的體質。特別是在美國這邊經常有高官見面之後,馬上就會有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兒發生,讓剛剛解凍的關係冰凍起來。所以後邊我覺得還要看整個事態的發展。
德國之聲:過幾天,美國氣候特使約翰‧克裡(John Kerry)也將前往中國,你覺得經過了這幾位美國高官的鋪墊後,習近平和拜登會在今年見面嗎?
劉亞偉:應該有兩次可能見面的機會,一次是9月在印度的G20會,一次是11月在美國三藩市的亞太經合組織(APEC)峰會,我覺得,對中方來說,最重要的應該是能不能在三藩市見面,如果在印度開會也見一下預熱,11月份有個半天或者一天的雙方會晤的話,我覺得中美的關係就終於可以看到一點點的雲開霧散。
德國之聲: 你預計中美關係今年有希望出現轉機嗎?
劉亞偉:我覺得這次訪問加上之前的布林肯的訪問,再加上之後美國商務部長雷蒙也到中國的話,那到今年夏天和秋季,希望能看到中美關係這種嚴重的不確定和嚴重的下滑能夠翻篇。
德國之聲:中美這幾次互動之後,兩國關係可能會出現什麼樣的走向?
劉亞偉:剛才你說的「經濟外交」嘍,在貿易經濟債務問題上,雙方如果能達成一定的協議,不要天天的,美國給中國增加更多關卡,中國再去報復。如果能把這種你來我往停止一下,在關稅問題上美國可以取消哪些可以取消的關稅,中方就會回應,那麼雙方關係改善的話,相對來說就比較容易。
德國之聲:你覺得美國會在關稅上面做出讓步嗎?
劉亞偉:我覺得美國應該會做出一些讓步吧,我覺得任何讓步對中國來說都是可以接受的,中國方面需要美國人所謂的言行一致,他才能做出自己的讓步。中國也可以表達善意,比如在芬太尼問題上,之前中美合作這方面很密切的,後來中國因為美國的各種打壓也就不與美國合作了,我覺得中國在這方面跟美國有多一點的配合的話,雙方都釋放一些善意,關係得到改善應該還是可以的。
德國之聲:如果說中美之間有一個新常態,您覺得這個新常態會是怎樣的?
劉亞偉:新常態的話,我覺得雙方可能都要對對方的政治體制有一個務實客觀的的認識,對自己的底線有一個準確的描述。美國要把自己的擔心說清楚:我的哪些技術是不可能跟你共享,在其他方面我們不會有更多的限制,我覺得雙方要多談,都要把紅線畫出來,把底牌亮出來,藏著掖掖,給對方搞突然襲擊的話,這個對雙邊的關係非常不利,所以現在能夠開談,我覺得這個是穩定關係和最後是否改善關係邁出的第一步。
德國之聲:明年,中美建交將迎來一個整數45年。你覺得,這麼多年,中美這兩個大國關係走到如今的困境,問題的主要症結在哪裡?
劉亞偉:在過去的五年,中美關係出現了很大的問題。現在問題多如牛毛,我覺得最關鍵可能是美國對中國的國內政策和對中國的一些對外政策的不滿意。這些不滿意是需要中國政府去面對的,你不能說因為是我們的內政,所以你管不著,我行我素,如果是這樣的話,關係很難改善;從美國方面來講,要對中國的這種制度有一個認知,不能說這個制度就是邪惡的制度,像川普那時候說的,我就是要改變,用中國的話來說,川普要改變中國的顏色。這肯定是不行的,也是行不通的,我覺得這是一個重大的課題,需要雙方共同努力。現在的當務之急是不要誤判,不管是因為台海關係,或者東海還是南中國海發生衝突,我覺得這對兩國都將是巨大的災難,所以現在為什麼雙方都要緊鑼密鼓的把關係要穩定下來?因為大家可能都意識到發生戰事已經不是不可能了。
德國之聲:若是雙方在這幾次互動之後關係並未解凍,而是繼續交惡下去,競爭和對抗愈來愈烈,你覺得會不會最終會走向衝突?
劉亞偉:我覺得,大家都覺得有這種可能,才會下定決心(互動)。我覺得所有的領導人,都應把可能發生的衝突當作一種可能,然後認真的去對待自己的任何決策,為永久的和平創造機會和打下基礎。我覺得全世界的人,不管是德國的人,美國的人中國的人,都是希望和平,都是希望繁榮,都是希望我自己能好好的賺錢,政府能夠保護我合法賺錢的這種生活方式。你們不要因為所謂的戰略或者其他安全的考量,不顧老百姓的死活定,一要走向衝突。走向戰爭,有時候,也就是個別的領導人一時頭腦沖動,就可能把整個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帶向災難,我覺得這種事,這樣的悲劇最好不要再演了。
德國之聲:最後一個問題,你覺得在明年的大選中,拜登連任的勝算大嗎?
劉亞偉:從現在到到選舉還有一年半的時間,美國的政治上什麼事都可能發生,但現在綜合各種各樣的因素,如果最後是拜登和川普一決勝負的話,我覺得拜登連任的可能性更大,雖然美國很多選民包括民主黨自己的選民對拜登的年齡啊,對他的身體狀況對頭腦的反應都有很多擔心,但是最後只剩這兩個人的話,拜登應該勝算更大一點。
劉亞偉,美國智庫卡特爾中心中國項目主任 (The Carter Center)。
德國之聲致力於為您提供客觀中立的新聞報導,以及展現多種角度的評論分析。文中評論及分析僅代表作者或專家個人立場。
2019年以來,中美貿易談判經歷了起起伏伏。談判多次陷入停滯,又多次看起來迎來新的契機。川普亲自預告的「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終於在2020年出爐。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C. Ohde在歷經3個月的反復談判拉鋸後,中美兩國在2019年2月底依然沒有就貿易爭端達成妥協。不過,參與談判的中國副總理劉鶴、美國總統川普都表示,談判在多個方面都取得了「重大進展」,但是仍有不少工作需要完成。因此,雙方決定再次延長談判,美方也表示推遲原定3月1日對部分中國商品提升關稅的期限。
圖片來源: AFP/M. Ngan2019年3月召開的全國人大會議上,最受外界關注的就是《外商投資法》出台。該法案從第一次提出草案到最終表決通過,僅僅歷時3個月。這部法律保護在華外資企業不受不公平貿易手段、強制技術轉讓、竊取智慧財產權行为的伤害,回應了美國方面的訴求。但是,歐美商界對新法的實施依然滿腹狐疑。
圖片來源: Reuters/T. Peter2019年3月初,有消息傳出稱,川普与習近平將在3月底會晤,美中兩國將正式就貿易爭端簽署協議。但是很快又有消息稱,「簽約峰會」至少要延期到4月底。4月初,中方談判代表劉鶴再赴美國與川普会談。美方則對某些特定議題的磋商進度感到不滿意。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M. Balce Ceneta2019年5月1日,美國財長姆努欽透露,與中方的談判「富有成效」;中國副總理劉鶴即將再次飛赴美國,參加「可能是最後一輪的談判」。美國媒體披露稱,雙方已經十分接近達成共識,協議很有可能在5月10日前出爐。路透社則從知情人士處獲悉,雙方最後的分歧點在於協議是否包含強制執行機制,以及美方何時取消對華附加關稅。
圖片來源: Reuters/D. Sagolj2019年5月5日,就在各界都以為中美貿易爭端即將見曙光之時,美國總統川普突然表示,中美貿易談判進度太慢,因此要在5月10日把美國對中國進口商品徵收的關稅提高到25%。全球股市應聲下跌,中方甚至一度考慮取消談判。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S. Walsh面對川普突如其來的決定,中方的談判代表劉鶴還是頂住壓力前往華盛頓進行本來應該有望是最後一輪的談判。5月10日為期兩天的談判最後無果而終。美國時間當天零時起,川普此前宣佈的對價值2000億美元的中國進口商品徵收的特別關稅從10%增至25%。劉鶴表示願意繼續談,但在「重大的原則問題上」,中方不能讓步。川普则當天發推表示中美談判"沒有理由操之過急",認為最終中國人會向美國人支付加徵關稅,使大筆金錢流入美國國庫。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M. B. Ceneta新一輪談判結束後,中方用了3天的時間,於5月13日推出反制措施,決定從6月1日起對已實施加徵關稅的600億美金美國商品提高關稅。隨後美國股市再次應聲大跌,道瓊工業平均指數下跌617點(2.4%),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270點(3.4%),是一年以來最大跌幅。亞股、歐股都大幅收低。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AFP/STR中美貿易談判「掀桌」大約兩個月後,雙方於2019年6月29日在大阪召開的G20峰會上又發出了積極的訊號。兩國領導人宣稱將重啟貿易磋商。川普一高興,表示允許美國企業繼續向華為出售產品。習近平用1971年的乒乓外交為例,跟川普讲「中美和則兩利,斗則俱傷」的道理。隨後川普又解釋說,華為的問題最終要等到中美談判結束時才能有定論。而已經習慣了「特式作風」的中國高層,對此次會晤的成果評價也是十分謹慎小心。
圖片來源: Reuters/K. Lamarque8月初,貿易談判再掀波瀾。川普宣布9月1日對3000億美元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8月5日,美國財政部宣佈將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當日美元兌換人民幣匯率自2008年來首次「破7」。作為回應,中方也宣佈暫停採購美國農產品。北京指責「美方此舉嚴重違背中美兩國元首阿根廷會晤共識和大阪會晤共識,背離了磋商解決分歧的正確軌道」。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chromorange/C. Ohde8月19日,美國商務部表示,將華為從美國公司購買產品和開展業務的許可期限寬延90天,以便於為現有客戶提供服務。11月18日,這一許可再次被延長了90天,華盛頓表示,這次延後是為了減輕華為客戶所可能受到的影響。美國偏遠鄉村不少3G和4G通訊設備是採用的華為產品。這家中國科技巨頭在8月推出了自己的」鴻蒙「系統,而在9月開始上市的Mate30系列,則是第一批沒有預裝谷歌應用程式的華為手機。因為擔心缺少谷歌软件支持,消費者會無法接受,華為Mate30系列應該不會在歐洲核心市場銷售。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 Chang10月10日至11日,中國副總理劉鶴率團到華盛頓參加第十三輪中美經貿高級別磋商。川普也在總統辦公室會見了劉鶴。川普展示習近平托劉鶴帶給他的信件這一畫面,被視為兩國貿易戰再現緩和的訊號。川普还在推特上宣稱,兩國有望達成「第一階段」協議。同一天,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宣佈,白宮暫停對價值2500億中國商品的關稅從25%提高到30%,這批關稅原定於10月15日生效。
圖片來源: AFP/N. Kamm智利宣佈取消APEC峰會舉辦權 中美協議去哪裡簽?
10月30日,在國內局勢動蕩的背景下,智利政府宣佈放棄舉辦亞太經合組織峰會的計劃。這對於正在醞釀之中的中美貿易協議來說可謂「橫生枝節」,因為原本華盛頓和北京有意安排兩國領導人在峰會期間簽署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在峰會取消之後,簽署協議的地點和時機都成了未知數。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Agencia Uno/S. B. Gaete關於第一階段貿易協議內容的落實情況,各方說法不同。白宮經濟顧問庫德洛11月19日表示,美中兩國已經接近於達成一項協議,以結束持續十幾個月的貿易戰,但他沒有透露可能達成協議的時間框架。雙方主要的爭議膠著點在於,以何種方式、步驟來取消關稅、在什麼時機取消關稅,以及中國承諾購買多少美國農產品。川普则表示:「如果我們與中國達不成協議,我會把關稅提得更高。」
圖片來源: Getty Images/C. Somodevilla醞釀已久的第一階段協議終於在2020年1月15日出爐,協議由美國總統川普和中方談判代表、副總理劉鶴在華盛頓簽署。中國除了承諾將在未來兩年擴大進口2000億美元的美國商品外,也承諾將進行一系列實質性改革。美國方面則除了少部份關稅有所降低,大部份維持不變。
圖片來源: AFP/S. Loeb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