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對中國式智慧另眼相看

2014年3月21日

中國教育體制經常受到批評。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認為,這些批評言之有理,不過中國學得非常快,以至於現在歐洲教育政策的制定者可以開始向中國學習了。

China einheitliche Hochschulaufnahmeprüfung Gaokao
高考考場外的盛況圖片來源: Reuters

(德國之聲中文網)可怕的大考日子越來越近了。距離6月初的高考還有兩個多月。這場大學入學考試對於學子們的未來人生至關重要。這聽起來雖然誇張,卻是真的:誰成績好,就可以申請全國最好的大學。成績不好很難進好學校--通向夢寐以求的高薪職場的道路也就被堵上了。

因此舉國上下重視高考也就不足為怪了。考試前,父母毫不吝惜銀子和汗水。年輕人被拖進廟裡,以求某位佛祖保佑孩子拿高分。考場四周的飯店在考試前數周已經被訂空,以避免考生在前往考場路上的舟車勞頓,防止遲到的情況,而飯店房裡的燈光時常亮到深夜。在中國,人們對於高考懷有巨大的敬畏。

水準上的巨大差異

中國的中學畢業考試和德國類似,不過其影響更大。在德國,同樣是平均分數高的學生能進入理想的大學、稱心的專業深造。不過德國大學整體的口碑不錯,保持在一定水準之上。而歐洲的"博洛尼亞進程"更再次減少了各地大學間的差異。因此在歐洲,涉及未來職場生涯時更重視大學階段的學業成績。

德國之聲專欄作者澤林已經在北京生活了20年圖片來源: Frank Sieren

在中國則有所不同。按比例來看為數不多的一小群高校凌駕於其他高校之上。誰從這些頂級學府畢業,就不需要為找工作發愁。學習成績在其中幾乎已經沒有影響。如同美國的常春藤聯盟,中國也有9家頂尖學府組成的大學聯盟--九校聯盟(C9),這些學校的影響力同樣享譽世界。其他學校畢業的學子在找工作時困難得多。而且:誰高考失利,就很難再通過大學時期的優異成績來彌補。其原因是那些不出名院校的師資水準遠低於九校聯盟。那裡的學習任務常常很低,以至於很多剛剛經歷過高考奮戰的學生在教室中感到百無聊賴。

一切為了高考

也就是說,年輕人的命運取決於這一場考試,其弊端顯而易見。從小時候起就頂著巨大壓力朝著那個時間點努力,自然會忽略很多其他重要的事情。這也是一再受到世界各地批評的一點--其中也包括中國本土的教育工作者:中國的教育體制太死板、太片面;學生被教育成了缺乏創造力、缺乏社會能力的勞動力。而業餘生活自然也是無從談起。

德國也將實行統一高考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然而中國教育體系正在發生變化。去年12月的比薩(Pisa)研究展示了中國接納變革的速度之快:三年之後,上海再次一舉奪魁。超過6千名來自上海的中學生參加了那次比薩測試。令人震驚的是:即使是在學生課餘生活方面,也勝出德國學校一籌。當然上海的中小學水準在中國並非比比皆是,但是這些學校應被視為先鋒。今天是上海,明天就會是成都或者南京。北京政府在教育方面大量投資,成果也歷歷在目。自2000年起,中國大學的數量增加了一倍有餘。2013年中國高校畢業生的數量達到近700萬--這是10年前的三倍。目前中國國內生產總值的約4%被用在教育上。

獨生子女、多面手

他們肩頭的壓力很大:作為獨生子女的這一代中國青少年被培養成為多面手。放學後,一天才真正開始。獨生子女承載了家長的很多夢想。無論是鋼琴課、小提琴課,或者是舞蹈課、羽毛球課,中國一名普通獨生子女的時間表上幾乎找不到空白的一個小時--這其中興趣愛好和天賦反而常被忽視了。在這方面,歐洲學生有更多自我支配的餘地。在保持較高教育水準的同時,德國青少年有足夠和朋友聚會以及從事課余愛好的時間。不過德國中小學也在發生變化。自從學制被(從13年)改革減為12年,德國學校的學習壓力明顯增加了。

高考考場檢查非常嚴格圖片來源: Reuters

在中國向歐洲取經尋求更好的教育方法的同時,德國也應該看一看是什麼讓中國的教育體制如此成功。因為最好的方案往往介於不同體制之間。英國女教育部長特拉斯(Elisabeth Truss)在其上海之行中做出了榜樣:她要向中國人學習,以提高英國學校的水準--在不久前,這還是個不可能的念頭。

作者簡介:弗朗克‧澤林(Frank Sieren)是德國之聲專欄作者,已在北京生活了20年。

編譯:萬方

責編:李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