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對利軍事行動在中國引發人權和主權的爭論

2011年3月23日

對於西方聯軍在利比亞的軍事幹預行動,中國官方媒體基本上採取譴責的論調,而在民間網路論壇中,則呈現出民族主義傾向和自由主義傾向兩種力量的對峙。其中的一個關鍵爭議點就是:"人權"和"主權"到底哪個更高?

圖片來源: AP

中國官方媒體炮轟西方聯軍

西方聯軍對利比亞的軍事幹預行動已經進入第五天,中國媒體仍然對這一話題進行了大篇幅的報導。利比亞話題仍然位於各主要官媒網頁的醒目位置。主要論調仍然是指責西方國家"故意把人權和主權對立起來","打伊拉克是為了石油,打利比亞也是為了石油 "等等。《環球時報》3月23日發表社評,認為西方國家目前面臨"糾結"狀態,很有可能會被中東的亂局"套牢",從而為積極介入中東革命而"付出代價"。同時這篇文章還指責中國國內一些人、包括一些知識精英跟著西方喊出人權高於主權的"奇怪論調"。

中國資深媒體人李大同在接受路透社採訪時表示,中國官方輿論批評西方對利軍事行動,並且打壓"人權高於主權"的論調,正反映了當局對其可能會威脅到自己政權的擔憂。他說:"中國共產黨將人權和民主可以高於主權的觀點視為巨大的威脅,因此要全力反對壓制這一論調。"早在對利比亞的軍事行動開始之前,中國就出動大量安全力量,將民間發起的所謂"中國茉莉花散步"活動壓制在萌芽中。李大同認為,中國在利用利比亞發起一輪宣傳攻勢。中國反對西方聯軍空襲一方面是出於其歷來反對以人權為理由干涉別國內政的立場,另一方面也是出於對國內政治穩定的擔心。

網路民意呈現民族主義和自由派的對立

而在中國廣大的網民當中,則呈現出兩種截然不同的力量。北京作家、資深媒體人凌滄洲在接受德國之聲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的網路民意從來都不是鐵板一塊,而是相當多元化的。在一些比較自由化的論壇上,對於西方聯軍在卡扎菲即將攻克班加西的關鍵時刻出兵干預,不少網民都歡呼"奧德賽黎明"是劃時代的一天,並表示認同。但同時也有一些民族主義傾向比較嚴重的網民存在,甚至還有人稱對利軍事幹預是"新八國聯軍侵犯利比亞主權"。談到主權和人權,凌滄洲認為:

"假如說沒有人權,那麼主權的意義又何在呢?那主權可能就淪為主子的權利。我想,卡扎菲究竟對自己的人民都做了什麼,文明世界應該是有目共睹的。"

兩派力量處於"不公平競爭"中

在日本發生地震、海嘯和核災難之後,中國網民也呈現出民族主義和自由主義兩股力量的對峙。凌滄洲表示,民族主義和自由主義兩種傾向其實從一開始就處於一種"不公平競爭"的局面中。民族主義的聲音之所以更強勁,並不是得益於其觀點本身更有說服力,或者是帖子的傳播率更高,而是得益於"裁判"的意願。凌滄洲透露,他本人在對利軍事幹預開始的那一天,就在部落格上發表了一篇歡呼贊嘆的文章,之後這篇文章就在某論壇遭到了刪除。他說:

"如果(兩種聲音)能理性地辯論辯論,能夠有一個暢達的表達機制,我相信是能夠說服更多狂熱、狹隘的民族主義者來客觀判斷利比亞的局勢。"

作者:雨涵

責編:樂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