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Gaddafi ICC Haftbefehl

2011年6月28日

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是第二位遭到國際刑事法庭通緝的在位國家領導人。本台評論員丹尼爾‧申施科維茨認為,這加強了人們對迅速結束卡扎菲蔑視人權的獨裁專政的希望。

Kommentar Logo Galeriebild blau ohne Alles - Auge Januar 2007

海牙國際刑事法庭的決定是符合其一貫立場的,同時也是伸張人權的一個勝利。5月中旬,國際刑事法庭檢察官奧卡姆珀( Luis Moreno-Ocampo)已請求對卡扎菲發布逮捕令。奧卡姆珀表示,另有證據顯示卡扎菲親自下令襲擊手無寸鐵的平民。這位檢察官查出,利比亞掌權者卡扎菲指揮安全部隊在不同地點對和平示威的抗議者進行了"系統性"槍殺。多年來,卡扎菲用逮捕、酷刑和謀殺維護其統治權力。

針對卡扎菲政權大規模強姦的指控目前仍不能確定,因為至今人權組織都未能找到相關的確鑿證據。然而,對卡扎菲及其親信有證可查的指控則是基於1200份文件和50多位證人。根據有效的國際法規則可以對自稱為革命領導人的卡扎菲判刑。前提是:如果國際刑事法庭對卡扎菲立案審判。然而,只有在反對派獲勝的情況下,對卡扎菲的逮捕令才會發生政治上的作用。近三年來,國際刑事法庭以種族滅絕罪對蘇丹總統巴希爾發出了逮捕令。但至今巴希爾仍舊掌權。隨著國際逮捕令的發出,迫使卡扎菲離開的黎波裡的壓力越來越大。眼下,所有跡象顯示卡扎菲的政權系統已全部崩潰。看來利比亞反對派已準備好與政府軍在的黎波裡展開一場決戰。

卡扎菲將逃往何處?圖片來源: dapd

是烏干達還是蘇丹?

海牙國際法庭發出的逮捕令縮小了卡扎菲可能的逃跑路線範圍。因為能接收卡扎菲並讓他免於受到國際刑事起訴的國家屈指可數。例如:烏干達原本可能作為卡扎菲的流亡地。因為卡扎菲在當地不僅有大量財產,還有良好的人脈關係。但烏干達至今與國際刑事法庭保持合作往來,因此這一想法看來還無法實現。而另一個可能的流亡地也許會是蘇丹:卡扎菲從這個鄰國招募了大量雇傭軍。與烏干達不同,蘇丹不必也不會顧及對卡扎菲的逮捕令。無論卡扎菲和他的親信將往哪裡去,有一點是參與北約軍事聯盟的國家應提防的:卡扎菲會選擇一個免受國際刑事法庭起訴的國家作為流亡地。這樣本來就已緊張的西方聯盟的公信力將會再次受到威脅。

海牙國際法庭的起訴對後革命時代的利比亞來說是最明智之舉。這樣可使利比亞民眾免受私刑和內戰之苦。卡扎菲侵犯人權的罪行將在海牙通過法制國家的手段被繩之以法。國際法庭的決定不是在進行報復,而是以國際法為依據,通過認真調查做出一個公正的懲罰。同時,這也是對世界上所有專治獨裁者釋放出來的一個訊號。有朝一日,這段事實有可能成為獲得自由的利比亞人的一個歷史教材。

作者:Daniel Scheschkewitz 編譯:嚴嚴

責編:葉宣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