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對待保護智慧財產權,要像鋼鐵一樣硬

Andreas Landwehr2006年9月6日

在訪問歐洲前夕,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於9月5日在中南海紫光閣接受了德新社等西方媒體的聯合採訪,就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發展情況、中歐關係及當前重大國際和地區問題回答了記者提問。德新社駐華記者尤其就智慧財產權問題撰文如下:

梅克爾總理5月訪華時圖片來源: AP

中國總理溫家寶在保護智慧財產權問題上彷彿有了退縮。今年5月,梅克爾總理率領大型經濟代表團訪華時,還是「鄭重許下諾言,我們今後要保護知識產品」。現在,溫總理卻是在請求各方的諒解,他說:"在保護智慧財產權問題上,人們應該給中國更多的時間。"他的這番言辭能否獲得德國以及歐洲企業的信賴,目前當然是個未知數。智慧財產權問題佔有十分重要的位置,保護智慧財產權同時意味著保護歐洲在中國的投資。

溫家寶總理是在中南海紫光閣會見德新社等歐洲媒體機構的。他說,對智慧財產權的重視並把它作為一個戰略問題來對待還是近些年的事情,這同中國的發展水準有關。但是,現在不同了,現在,中國「對智慧財產權保護一定能像鋼鐵一樣硬,而不是像豆腐那樣軟」。人們對中國政府同反剽竊行為作鬥爭的決心不應持懷疑態度。然而,懷疑態度是很自然的,如果德國企業雖然在法庭上勝訴,但剽竊單位卻不受任何制裁,或者制裁同引發的經濟損失不成比例。

也許中國總理希望事必躬親,但這卻是不可能的。中國的一個成語說得好「騎虎難下」,它是近日來性情溫和的溫家寶的真實寫照。他說話慢條斯理,看上去很是凝重。中國的經濟發展持續多年來保持在10%左右,但這一成就同時意味著發展過熱、能源危機以及給環境帶來的破壞,它,並不給人以振奮。中國外匯儲備高達9500億美元,中國已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外匯儲備國家,但這卻讓中國央行背上沉重的包袱。溫家寶當然知道經濟數字盲目增長的要害,但卻無力將它阻止。

他要替中國鼓動,鼓動起人們對中國人擁有能力的信心。他要人們相信,中國經濟既可以保持高速,又能夠持續發展,他說,這「關鍵取決於我們的內外政策和應對能力」。溫家寶強調中國經濟的「巨大潛力」:消費者眾多,消費數量巨大。此外,「中國有充足的、素質不斷提高的勞動力,有廣袤的土地和比較豐富的自然資源,也有較高的國內儲蓄率」。

溫總理承認,「中國在發展中會遇到能源、資源、環境等制約」。許多外國企業的確無法繞過中國這塊發展市場,但就德國公司而言,他們不再僅因為中國的廉價勞動力就全力積極評價由此帶來的競爭能力。在東歐,勞動力的價格同中國的相差並不大。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