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經濟前景缺乏信心 中國年輕一代熱衷「儲蓄」
2025年1月21日(德國之聲中文網)在中國社交平台小紅書上,許多30多歲的年輕人在分享減少工作午餐和節約購物開銷的心得。一些網紅則在講述如何將「少花錢」轉換為生活方式的技巧。有關如何省錢的帖子已經超過150萬以上,而總觀看量更是高達1.3億人次。
26歲的蘇艾娃對路透社表示:「我覺得經濟狀況相當不好,似乎大家賺錢都很難,所以我認為看好自己的錢包至關重要。」六個月前,剛剛大學畢業的蘇艾娃加入了阿里巴巴,並得到了一份相對體面的薪水。她表示,網路行業「不太穩定」,因此她已經大幅削減了沖動消費,並制定了長期存款計劃,希望能夠攢夠200萬元人民幣(約合27.35萬美元),這相當於她月薪的100倍。
根據支付寶上的熱門線上貨幣基金「余額寶」的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2000年以後出生的用戶平均每月存款20次,是5月份的兩倍。
而5月的存款數據已經比上一年增長了10%。余額寶還表示,當月每個人賬戶中的資金接近3000元人民幣,比去年同期增長了50%。
根據支付寶的熱門存錢軟體「余額寶」提供的數據,「00」後存錢的頻率越來越高。2024年底時,年輕人的存錢次數比同年五月份提高了一倍,而五月份的數據又比去年提高了10%,平均每個人的賬戶存有大約3000元,同比增加了10%。
經濟學家提出警告
一些經濟學家提出警告說,這種頑固的儲蓄態度可能會削弱內需,而政府也正在寄希望於提升國內消費來支撐GDP的增長。愈演愈烈的悲觀情緒已經導致從汽車到奶茶的價格連續下跌,並正在削弱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發展潛力。
當前的儲蓄熱潮與此前的「月光族」形成鮮明對比。「月光族」一詞用來形容特別敢於花錢的80後和90後,他們這一代人經歷了就業機會多、收入高、生活品質不斷提升的中國快速發展階段。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政治經濟學教授洪浩峰(Ho-fung Hung)表示,這一代人以每月花光所有薪水而聞名。他說,新冠疫情、經濟疲軟以及政府對高科技領域和私營經濟的打壓,令當今的年輕一代不得不為最壞的情況做好準備。洪浩峰說:「 這種樂觀情緒的喪失是自1978年中國改革開放以來的第一次。」
工作崗位沒有了安全感
這種悲觀情緒令許多年輕人尋求在政府部門或國有企業工作的「鐵飯碗」。他們認為這種工作能夠提供更多的職業保障。
一位蘇姓女子對路透社表示,將來她會參加公務員考試。
過去兩年來,16歲至24歲的年輕人當中,失業率一直居高不下。而這一年齡段的中國人口高達一億。
2023年6月,青年失業率達到21.3%的歷史新高,於是官方暫停發布相關數據,並「重新評估」了統計方法。去年12月,經過調整統計方法後再次發布的青年失業率則為15.7%。
26歲的李莉(Lily Li)是去年9月開始在深圳做高中英語教師的,每月薪資超過1萬。她已大幅減少了服裝和演唱會門票等非生活必需品的開支,將薪水的80%用於儲蓄。
李莉最初的夢想本來是去企業工作,但為求穩定,最終還是當了教師。她表示,未來兩到三年內,她還是希望能換一份工作,至於願望能否實現,就不得而知了。
躺平、內卷、喪文化、佛系青年
同追求享樂的千禧年一代的生活哲學不同,隨著經濟形勢的每況愈下,中國Z世代的生存焦慮也在與日俱增。
近來,年輕一代開始選擇「躺平」,即以一種放棄追求的生活態度表達不滿。他們還感嘆社會過於「內卷」,即陷入一種毫無意義的競爭狀態。
這些流行用語都是隨著「喪文化」的興起而產生的,「喪文化」是流行於中國青年群體中的由頹廢、悲觀、絕望等消極情緒所引發的一種亞文化。而「佛系青年」則指對生活持無所謂態度的年輕人。
法國外貿銀行(Natixis)高級經濟學家吳卓殷(Gary Ng)「這種『內卷』趨勢可能會加劇價格競爭,並在內需疲軟的大背景下推動通貨緊縮。消費降級可能會架空中端價位的產品和服務,並在長遠上影響中國的經濟增長。」
前不久發布的官方數據顯示,中國在2024年實現了5%的經濟增長目標。但分析師們預計,今後兩年的GDP增幅會有所放緩。
(路透社)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