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對谷歌的讚揚聲如潮

2010年3月25日

谷歌公司與中國政府攤牌、把搜索引擎撤離中國的舉動引起德語媒體評論如潮,不少媒體批評中國對網路的檢查、讚揚谷歌公司的決策。

谷歌在中國四年並沒有譜寫出一部成功史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

《法蘭克福匯報》寫道:"指責谷歌把網路自由的問題政治化,是很荒誕的說法。中國過去和現在的政策都是剝奪公民的行為能力、不讓他們對國內的事件和狀況做出自己的判斷。遺憾的是,多年來外國對此表現出過分理解的態度,導致共產黨進一步強化了這一做法。"

《法蘭克福新聞報》寫道:"谷歌此舉至少把人權置於商業利益之上。現在是那些向中國屈膝、為了生意大談'以商促變'的人應該思考這個問題的時候了。他們希望,如果中國與全球經濟充分結合,長期來看,中國的政策將發生變化,而去年以來,中國已是全世界出口業冠軍。"

《波羅的海日報》寫道:"今天在中國,每當涉及到詮釋問題的專利時,防火牆和網路检查就開始發揮作用。前總理柯爾的媒體顧問巴赫爾說過,北京意識到,'一克訊息的重量超過了一千噸的觀點'。作為西方第一家大型服務業的公司,谷歌把搜索引擎遷往香港,以此反抗了北京的指令。"

也有一些媒體認為,谷歌的決定有其經濟原因。用《薩爾布呂肯日報》的話說,谷歌"與中國檢查部門做鬥爭並非道義上的英雄行為,而是一項企業經濟方面的理智決策":

"谷歌在中國四年並沒有譜寫出一部成功史。它在中國每年的兩億美元生意在銷售總額中勉強只佔百分之一。中國的管理部門阻止美國人發揮自己的市場主導作用。在這樣的條件下,谷歌想必認識到,中國市場的風險大於機遇。"

《德國金融時報》寫道:"把網頁遷往香港的同時,谷歌在快速增長的中國網路市場上還留下了一個立足點。這家公司實際上沒有別的選擇:它要麼取消與中國的合同,也就是徹底離開中國。這樣,它雖然成了英雄,但卻失去了中國市場。要麼它收回先前發出的威脅,但就會有失去世界各國人民信任的風險。所以,轉移到香港是保住面子的投降方式。"

《弗倫斯堡日報》提出的問題是,谷歌撤離中國大陸、轉往香港,"這樣的做法對誰有利?"該報接著寫道:

"反正對言論自由不利。從數百萬人口的大都市香港流向大陸的所有訊息都會受到透視和過濾,不過現在這一切不再由谷歌自己自願進行,而是經由北京的新聞檢查部門。過去自我檢查領域內有一片灰色地帶,現在它正在變成一片漆黑。為消除網路的障礙而進行的鬥爭也就徹底失敗了。"

摘譯:王羊
責編:葉宣

本文摘自或節譯自其它媒體
不代表德國之聲觀點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