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一次又一次,巨大的岩石和地球擦肩而過。例如,2018年4月,直徑為50米的小行星2018GE3向我們飛來。它來自黑暗的宇宙深處,在靠近地球之前的21個小時,天文學家才發現了它。
五年前,一個直徑20米的隕石撞擊地球,落在俄羅斯車裡雅賓斯克附近。還好,震撼相對溫和,避免了更大災難:衝擊波造成數千座建築物受損,超過1000人受傷--主要是被崩裂的玻璃碎片劃傷,所幸無人死亡。
對於那些直徑達幾公里的致命巨石,天文學家信心十足,知道它們身在何處。他們希望,至少在接下來的100年裡,地球不會受到這些龐然大物的威脅。
小行星很危險
但是,直徑只有幾百米的"較小"宇宙岩石,已經給地球某些地區造成毀滅性的破壞。前述兩個小行星的例子也表明,我們不可能全然掌握。
美國宇航局(NASA)近日宣佈,發現了一顆迄今為止與地球最相似的系外行星。這顆行星上是否會有生命存在?茫茫宇宙中,我們或許並不孤單。
圖片來源: NASA/Ames/JPL-Caltech美國宇航局(NASA)在7月23日宣佈,發現了「地球2.0」。這顆位於天鵝座、被命名為「開普勒452b」的行星距離地球1400光年。這是它與地球的對比圖,其體積是地球的1.6倍。
圖片來源: NASA/Ames/JPL-Caltech/T. Pyle via AP目前尚且無法確認「開普勒452b」的品質與成份,不過此前研究顯示,這個體積的行星很可能是像地球一樣的岩石星球。您看到的是(從左至右)「開普勒22b」、「開普勒69c」、「開普勒452b」、「開普勒62f」、「開普勒186f」和地球的對比圖。
圖片來源: NASA/Ames/JPL-Caltech「開普勒452b」圍繞著一顆與太陽非常相似的恆星「開普勒452」運行。其公轉周期為385天,而它與母星的距離也僅比地球與太陽的距離遠5%。「開普勒452」已經有60億年歷史,比太陽還要年長15億年。另外,它也比太陽更亮、更大一些。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ZUMAPRESS/NASA/Ames/JPL-Caltech/T. Pyle/HandoutNASA的研究人員表示,考慮到「開普勒452b」已經圍繞著它的「太陽」運轉了60億年,如果具備必要的條件,其上面存在生命的可能性很大,這個想法令人敬畏。
圖片來源: Reuters/NASA/Ames/JPL-Caltech/T. Pyle/Handout當地時間2009年3月6日,NASA開普勒空間望遠鏡發射升空,其使命是在銀河系附近星系尋找可能存在生命的類地行星。迄今為止,它已經發現、確認了1030顆系外行星。
圖片來源: NASA Ames/JPL-Caltech/T Pyle「開普勒-22b」是NASA於2011年12月通過開普勒空間望遠鏡確認的首顆位於宜居帶的系外行星。它圍繞一顆和太陽相似的恆星公轉。
圖片來源: AP這是在發現「開普勒452b」前被稱為最像地球的行星,它也位於天鵝座,大小及其與母星的距離都與地球相似。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 Nasa/Jpl-Caltech/T. PyleNASA此次共發布了12顆位於宜居帶的行星,而「開普勒452b」比以往的任何發現都更接近地球。「時間剛好:正是在20年前,人類發現了第一顆圍繞普通恆星運行的系外行星(飛馬座51b)。」
圖片來源: ESA/Hubble & NASA/Gilles Chapdelaine 因此,來自美國、俄羅斯、中國、德國、法國和以色列的300名天文學家、太空工程師和其他專家,從4月29日到5月3日,在美國馬裡蘭州召開了行星防禦會議。
會議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與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應用物理實驗室(APL)共同組織,重點是討論防禦戰略的可行性。
在會上,科學家設計了一個直徑為300米的虛擬小行星,讓它從距離為5700萬公里的太空,以每秒14公里的速度向地球撞來,也就是說,每小時靠近我們約50,000公里。它撞擊地球的概率為百分之一。地球人迴避危險的一個辦法,是從危險地區撤離。
讓地球人疏散還是讓小行星轉彎?
除此之外,與會者還各顯神通,各施妙法。例如,NASA在華盛頓的行星防禦協調辦公室與APL共同開發了雙星小型重新定向測試系統(DART)。到2022年,它可以改變一個直徑150米的小行星的飛行方向,讓它再也不會對地球構成威脅。與會研究人員希望知道這種方法是否能夠取得成功。
DART是美國近地物體國家防禦戰略和行動計劃的一部分。近地物體是指其環繞太陽的軌道和地球軌道之間的距離小於5000萬公里的小行星。已知近地物體超過20,000個,目前仍在以每年700個的數量不斷增加。
天文學家一直在尋找與地球距離相近,因此或會給地球帶來危險的行星。歐洲空間局(ESA)和美國航空航天局(NASA)希望通過試驗找出人工改變行星的方法。
圖片來源: ESA–Science Office歐洲空間局計劃在2020年向小行星「迪蒂莫斯」(Didymos)發射一個探測器。這顆行星的直徑約為800米,被另一顆直徑170米的小行星「迪蒂衛星」圍繞著轉。
圖片來源: ESA–Science Office歐洲航天局製造的小行星撞擊監測器(AIM)首先要進入「迪蒂莫斯」的軌道,然後派出機器人登陸行星。有點類似去年德羅塞塔飛船(Rosetta)上的"菲萊" 探測器(Philae)登陸彗星"Tschuri "的任務。與之不同的是,小行星撞擊監測器將會使用雷射向地球傳送數據。
圖片來源: ESA–Science Office之後兩年,即2022年,當小行星「迪蒂莫斯」在地球1100萬公里外與地球「擦肩而過」(相對來講,這是與地球相當接近的距離)時,人們即將鎖定目標-「迪蒂衛星」……
圖片來源: ESA–Science Office……發射航天器去撞擊它。「迪蒂衛星」因此將偏離原先的軌道。小行星撞擊監測器以及派遣出的機器人將會近距離全面檢測記錄整個過程。機器發回地球的高清晰圖片和檢測數據能夠幫助科學人員找到改變行星軌道的方法,避免行星與地球碰撞。
圖片來源: ESA–Science Office大大小小的行星呼嘯著穿梭在太空。一些行星的直徑有數公里。科技人員密切關注這些行星。目前為止,人們並沒有發現在未來幾百年會有行星能撞擊到地球。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人們把穿透地球大氣層並到達地球表面的小行星稱為隕石,它們可能會造成嚴重的傷害。
圖片來源: cc-by/LarryBloom2013年2月,一個名為「2012 DA14」重達13萬噸的小行星飛掠地球。當時這顆行星距離地球最近位置大約僅為2.7萬公里——這個位置甚至比一些人造衛星距離地球還近。
圖片來源: NASA/Science dpa6500萬年前一顆巨大隕石落到今天墨西哥境內的希克蘇魯伯地區。隕石坑就有約300公里。有專家們認為,這是這致命一擊導致了恐龍的滅絕。
圖片來源: NASA/Don Davis隕石外表上看上去像是燒焦的石頭。進入大氣層摩擦產生的熱量融化了隕石的外殼。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 dpa/dpaweb彗星是由氣體雲、岩石和塵埃組成的。彗星塵埃顆粒如果進入地球大氣層,與之磨擦時它們的表面溫度可超過3000攝氏度,開始發光,流星就是這樣形成的。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一顆彗星飛過地球時如果距離十分接近,就會出現一陣流星雨。它是十分壯觀的天文景象,大量流星在夜空劃出明亮而絢麗的軌跡,也會引來民眾的圍觀。圖為在英國上空拍攝的流星雨照片。
圖片來源: AP歐洲空間局在義大利的弗拉斯卡蒂(Frascati) 安置了一個隕石預警系統。手機來自各個天文望遠鏡的數據(圖為特內裡費島上的遠程望遠鏡)。
圖片來源: IQOQI Vienna 據法新社報導,NASA局長布吉姆-布裡登斯汀(Jim Bridenstine)在會議開幕式上說, "我們必須要讓人們知道,這並非是好萊塢大片。"
來自歐洲航天局(ESA)同行考斯尼(Detlef Koschny)對他表示贊同:"車裡雅賓斯克撞擊的積極方面在於,它讓公眾意識到了危險,讓政治決策者意識到了危險。"
把太空望遠鏡安裝到月球背面
最大的不確定性來自靠近太陽的物體。由於光線條件,從地球上很難看見這些物體,只能通過位於亞利桑那、夏威夷、智利、西班牙和西西裡島的特殊望遠鏡才能探測它們。
為此,天文學家也在討論為此建造專用太空望遠鏡。這樣的望遠鏡可以從多重視角進行探測。或者,可以把它安裝在月球的背面。在那裡,由於避免了來自地球的輻射和光線,太空望遠鏡可以更好地觀測深邃的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