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美國共和黨上週在南卡羅萊納州舉行初選,前總統川普連續第5次在初選拿下勝利,再度打敗該州前州長黑利(Nikki Haley)。
黑利多次批評川普官司纏身、不適任總統,但根據出口民調,有65%的共和黨初選選民認為,就算川普被判有罪,仍可擔任總統。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政治學者達莫法(David Darmofal)向法新社指出,川普「形同就是共和黨的總統提名人選」。
延伸閱讀:若川普捲土重來 中國該開心還是憂心?
美國財經媒體彭博社先前曾預測,若川普再成為總統,將會推動美中經濟進一步脫鉤,除了提高對中關稅,也可能終止中國的最惠國待遇,並對資本流向中國施加更多限制。
華府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Brookings Institution)研究員梅爾策(Joshua Meltzer)認為,川普政府會傾向利用美國的影響力來促成協議、使中國改變行為。在川普上次執政晚期,他與中國簽署了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美中關稅戰暫時休戰。
若今年川普再度當選,預料將對中國實施更高的關稅;他近期曾提議應對中國商品徵收60%以上的關稅。梅爾策說:「我們會看到更多關稅措施回歸,也會看到(美國)與盟友的合作大大減少……美國會在一些議題上更為孤立。」
曾在川普時期擔任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主任的格裡爾(Jamieson Greer)認為,在華府有兩派陣營,一派把中國視為對美國經濟和國家安全的生存威脅,因此有理由採取強有力且廣泛的保護措施;另一派對於高估中國的威脅,抱持著謹慎態度,對於施加強硬的經貿措施表示擔憂。
不過,兩派都認定跟中國有關的風險真實存在。格裡爾指出,2016年美國大選競選期間,川普對貿易議題、特別是中國,「非常非常地直言不諱」,對兩黨很多人都認同卻不願公開談的事發聲,也讓中國風險相關議題變成重要話題。
如果川普再度當選 世界會變成什麼樣?
延伸閱讀:2024年民主何去何從,川普可能說了算?
誰當選都一樣?
從美中貿易失衡到科技戰,兩國之間在經濟領域上存在許多分歧,也提高了雙方的緊張關係,其中有許多是美國民主、共和兩黨皆重視的議題;專家認為,無論今年美國大選由哪一黨勝出,對中國可能都會採取強硬的立場。
梅爾策表示:「我認為華府的壓力絕對是朝著一個方向,那就是(對中國)更加鷹派。」他指出,目前有來自美國國會的壓力,希望做得更多。
至於如果拜登連任,梅爾策認為,拜登政府不指望跟中國達成協議去讓對方進行重大的變革。「真正的問題是,你要怎麼適應中國當前現實?如何拉攏盟友?」梅爾策指出,從國安角度來看,現在有一種「去風險」的概念。
格裡爾則表示,拜登已表明願意維持既有的對中措施,同時在未來的行動上更為聚焦,這一點不太可能有變化。拜登若有第二任期,也可能在氣候變遷等議題方面尋求更多與中國的往來合作。
一年前拜登就任美國總統,中國領導層或許抱著一種矛盾心態:一方面期待新總統一改川普任性好鬥的風格,華盛頓能與北京重新對話;另一方面又擔心民主黨人上台後,其原本對華不友好的路線讓目前的對抗勢態加劇。這一年來,美中之間發生了哪些大事?
圖片來源: Bildagentur-online/Ohde/picture alliance2021年2月10日,拜登在上任3周後首次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電話,兩人就新冠疫情丶氣候變化及防止武器擴散等議題交換意見。拜登還談及中國經濟政策丶香港丶新疆人權丶對台施壓等美方關切話題。習近平則表明,台灣丶涉港涉疆等問題,事關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希望美方謹慎處理。9月初,兩人再度通話,華盛頓方面稱,拜登傳達的訊息是,美國希望確保「動態保持競爭」,在未來不會出現任何情況使雙方轉向「無意的衝突」。11月16日,習近平與拜登首次影片通話(圖),從公開報導看,議題及相關表述並未超出之前兩次通話的范疇。
圖片來源: Jonathan Ernst/REUTERS中美官員3月18日在阿拉斯加舉行拜登上任後兩國首次高層會談,參與者包括中國外長王毅、國務委員楊潔篪,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會談明顯帶有對抗氣氛,美方表示,如果中國希望重建雙邊關係,應該改變自己的行為;楊潔篪則批評華盛頓進行長臂管轄,王毅警告美國將無法「遏制」中國。會談被媒體形容為「各說各話」、「針鋒相對」,最終「不歡而散」。
圖片來源: Frederic J. Brown/REUTERS2021年3月美中阿拉斯加高層會晤前夕,華盛頓宣佈對包括中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在內的24名中國大陸及香港高官進行制裁,禁止金融機構與其發生業務往來。美方稱制裁原因是北京方面持續打壓香港的政治自由。中國全國人大此前通過決議,對香港的選舉制度進行改革,被認為使香港民主派參政參選空間進一步壓縮。北京回應稱會「採取必要反制措施」。
圖片來源: Reuters/T. Siu拜登上任後,美國擴大了對中國公司的制裁名單。2021年6月4日,拜登簽署一項行政令,自8月2日起禁止美國人交易首批包括華為,中海油等59家中國公司的證券。11月,美國延長對中國「涉軍企業」投資禁令,延續川普时代的措施,禁止美國實體投資被與中國軍方有關的中國公司,並對原有名單作了更新。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M. Schiefelbein美國副國務卿舍曼(Wendy Sherman,圖)於7月25日至26日訪問中國,在天津與中國外交部長王毅、外交部副部長謝鋒等官員會談。此次會晤氣氛也並不融洽。謝鋒指責美國應為兩國關係陷入僵局負責,並敦促美方無條件撤銷對中方領導人、官員、政府部門的制裁,取消對中國留學生的簽證限制,停止打壓中國企業,撤銷對孟晚舟的引渡等等。舍曼在會談中強調,美方不希望讓「激烈和持續的」美中競爭「轉變為衝突」,美國希望確保通過「護欄和界限」,「負責任地管理兩國關係」。
圖片來源: Phoenix TV/AP Video/picture alliance9月底,滯留加拿大3年的華為前首席財務官孟晚舟與美國檢方達成協議,將針對她涉嫌銀行欺詐一事撤銷起訴,孟隨後獲釋回到中國。幾乎與此同時,在孟晚舟被捕後不久在中國被逮捕並被押的兩名加拿大人也得以獲釋回國。美國政府對此表示歡迎。這被稱為中、美、加三國之間一項高風險的「換囚」活動。 有評論稱這項進展有助於緩解中美緊張關係。
圖片來源: Jin Liwang/Xinhua/AP/picture alliance 2021年裡,中美分別任命了駐對方國家的新大使。接替崔天凱任中國駐美大使的是秦剛。拜登則任命本已退役的伯恩斯(R. Nicholas Burns,圖)任駐華大使。兩人均為資深外交官,有豐富的政府工作經驗。伯恩斯雖沒有太多中國經歷,但被視為穩健、務實。秦剛也被視為謹慎型丶而非「戰狼式」的外交官。
圖片來源: Rod Lamkey/CNP/picture alliance11月16日習近平與拜登線上峰會後,中國官媒和美國國務院當天證實,中美將放寬對來自對方國家記者的簽證限制。自2020年初川普政府將部分中國駐美媒體列為「外國使團」後,雙方均對彼此駐地記者進行限制。華盛頓要求中國官方媒體駐美機構削減60名中國籍雇員,並限制中國籍記者簽證,而北京則驅逐了《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及《華盛頓郵報》的11名美籍駐華記者。之後,許多新申請中國簽證的美國媒體工作者也無法順利取得記者簽證。中美兩國現相互保障現任常駐記者在遵守防疫規定前提下可以正常往返對方國家。
圖片來源: Imago Images/Y. Bogu12月8日,美國國會眾議院通過《防止強迫維吾爾勞動法》,禁止進口來自中國新疆的商品。未來不管是全部或者部分在新疆製造的商品,都會被預設為涉及強迫勞動丶不得進口,除非公司能夠提出「明確和令人信服的證據」,證明其供應鏈中沒有強迫勞動,則可有機會上訴。
圖片來源: VCG/imago images12月6日,美國政府正式宣佈將對2022北京冬奧進行外交抵制,即美國官員將不會出席北京冬奧。理由是「中國在新疆正在進行的種族滅絕丶反人類罪以及其他侵犯人權的行為」。 中國大使館發言人批評美國此舉是將體育政治化,表示:「事實上,沒有人關心這些人是否會來」。不過12月底有媒體報導,美方為數十位為奧運團隊提供支持的中低階官員向中國提出簽證申請。中國外交部發言人1月19日證實,中方已經向美方由政府官員組成的團隊部分成員審發了相應簽證。
圖片來源: Noel Celis/AFP/Getty Images 延伸閱讀:2024美國總統大選 你需要知道的幾件事
美中經濟爭點
美國政界擔心的議題之一是中國持有太多美債,而北京可以藉此施壓華府,威脅轉售債券並降低債券的價值。目前美債總值超過34兆美元,其中8兆由海外持有。根據美國財政部數據,中國是僅次於日本的美債第二大海外持有國,佔8160億美元,若加上香港則有1兆美元左右。
科技也是重要美中重要戰場。在拜登執政下,美國尋求在半導體、人工智慧、電動車等領域保持領先或趕上中國,同時也盼避免先進科技工具落入中國解放軍手中。川普時期主要的針對標的則是中國電信巨頭華為,美方希望將華為的5G網路排除在美國及其盟友國之外。
川普任內,美國對中政策聚焦於施加關稅;到了拜登執政,則轉變為更強調限制投資與科技出口,這樣的措施更具針對性,但仍然強硬。拜登政府推出了半導體設備和涉及AI的高階晶片出口管制。此外,美國亦尋求強化乾淨能源供應鏈等關鍵領域的自給能力;在中國擁有豐富礦藏的關鍵礦產方面,美國也在嘗試尋求其他來源管道。
在美中貿易方面,中國雖已非美國進口貨物的最大來源國,但雙方的貿易不平衡對美國仍是隱憂。過去川普對中國施加高關稅,並達成協議欲平衡雙方貿易,卻未能扭轉局勢;拜登政府則一方面大致延續川普時期的對中關稅,一方面推動「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也就是尋求盟友和夥伴、使供應鏈多樣化。
延伸閱讀:研究:美國政府的對華貿易政策代價幾何?
有些專家也關注美中之間可能的匯率與貨幣戰爭。多年來,美國指控中國刻意把人民幣兌美元匯率維持在較低水準,藉此促進出口。去年11月,美國財政部稱中國的匯率機制「缺乏透明」,值得監督。當前的問題焦點還有人民幣的國際化。中國希望人民幣能站穩腳跟,特別是在貿易上,以此來抵抗潛在的美國制裁;同時,北京也不滿美方對他國隨意實施制裁,認為華府將美元「武器化」。
(法新社、彭博社等)
© 2024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