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川普提高對華關稅 要求美企撤離

2019年8月24日

中國方面宣佈對750億美元美國商品加徵關稅之後僅幾個小時,川普就連發了多條推特,表示要進一步提高對中國商品加徵關稅的稅率。他還要求在華經營的美國企業撤出中國、最好將業務搬回美國。川普周五總共發了37條推特。

USA Präsident Donald Trump
圖片來源: AFP/M. Ngan

(德國之聲中文網) 川普在周五晚間(8月23日)通過推特表示,從今年10月起,針對2500億美元中國商品的加徵關稅稅率將從25%上調到30%,其餘3000億中國商品的關稅則將在12月從10%上調到15%。

就在一星期前,美國政府剛剛宣佈,適當減輕對中國商品的關稅措施力度。川普本人曾表示,這是為了避免在聖誕購物季來臨時手機、電腦等商品漲價從而損害美國消費者。

在周五的推特中,川普还說,多年來,包括中國在內的許多國家都通過貿易或者掠奪智慧財產權等手段侵犯美國利益,"我們的國家因此每年要損失數千億美元給中國,而且這一局面看不到盡頭。遺憾的是,以往的美國政府允許中國在破壞公正與平衡貿易的道路上走那麼遠,給美國納稅人造成了巨大的負擔。作為總統,我不再能忍受這一切。本著貿易公正的精神,我們必須讓這不公正的貿易關係恢復平衡。中國不應該對750億美元美國商品加徵關稅 (這裡有政治動機)。"

美企撤資中國將是美國的"偉大機遇"?

當天早些時候,中國國務院發布公告,宣佈對750億美元美國商品加徵10%或5%的關稅,分兩批自9月1日以及12月15日起實施。公告強調該措施是"是應對美方單邊主義、貿易保護主義的被迫之舉"。

該公告發布後,川普很快就做出了回應。他在推特上說:"多年來,我們的國家愚蠢地輸給中國數兆美元。中國人每年掠奪我們價值數千億美元地智慧財產權,而且還想繼續這麼干。我不会允許這種事情發生。我們不需要中國,而且坦誠地說,要是甩開中國,情況就會好得多。幾十年來,中國一年又一年地從美國賺走、偷走了大量的錢,這必須停止。因此,我鄭重命令我們偉大的美國企業立刻開始尋找中國之外的選項,包括將業務轉移回美國、在美國境內生產商品。這會是美國的偉大機遇。"美國總統還說,鑑於過去兩年半的成就,美國經濟現在比中國強大得多,"我們將繼續保持。"

川普要求美國企業撤離中國的推特發布後,道瓊斯指數在短短幾分鐘內立刻下挫300點。而到了下午收盤時,跌幅更是超過600點,達2.3%。而川普也一直等到收盤後,才進一步發出了要提高中國商品稅率的消息。

圖片來源: AFP

總統是否有權要求美企離開中國?

美國商界則對川普要求撤離中國的言論表示不滿。零售業協會表示,美國總統的要求"完全不現實",因為當今的貿易通道非常複雜,完全撤出中國需要許多年、花費大量資金。美國商會則表示,儘管對中國有許多不滿,但是無法忽略一個擁有14億消費者的市場,"否則對市場、對投資者、對就業崗位都不利"。

民主黨議員康諾利(Gerry Connolly)認為,美國總統根本沒有權力向美國企業下令在哪裡進行生產或開展貿易,川普是在自欺欺人,"但是他有權力讓市場氣氛變得緊張,就像我們今天所經歷的那樣。"

川普则在推特上反唇相譏,認為紐約股市下挫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民主黨參議員莫爾頓(Seth Moulton)宣佈退出競逐2020年總統大選"。他還建議"所有不懂總統在當前中國議題上有什麼權力的假新聞記者"都去查閱1977年通過的緊急經濟權力法案。

該法案1977年12月由國會批准並由時任總統卡特簽署生效,授予總統在緊急狀態下規範商業行為的權力,以應對外國的特殊威脅。美國總統有相當大的權力來宣佈全國或者部分地區、部分行業進入緊急狀態。川普此前已經針對墨西哥動用過緊急經濟權力法案。

美聯準主席鮑威爾如今已經成為川普的眼中釘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AP Photo/P. M. Monsivais

川普之问:美聯準和習近平誰更壞?

在要求美國企業撤離中國的同時,川普还将矛頭再次對准了美聯準。他在推特上表示, "美聯準像以往一樣,什麼也沒做!難以想像,他們發布消息時,竟然不瞭解、也不問問我在做什麼。我們有著非常強勢的美元、非常軟弱的美聯準。我將'出色地'和這兩者打交道,而且美國將非常出色……我唯一的問題是:到底誰是我們的最大敵人?美聯準主席鮑威爾還是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

在稍早前,美聯準主席鮑威爾(Jerome Powell)在各國央行高管的一次會議中表示,儘管投資以及工業活動疲軟,美國經濟發展勢頭依然良好。鮑威爾沒有直接提到美聯準是否會進一步下調利率,這一點引發了川普的不滿。美國總統在本周一曾經要求美聯準至少將主導利率再下調1個百分點。

值得一提的是,在周五當天,川普总共發布了37條推特,其中絕大部分為自己發布,只有少數幾條為轉發他人的內容。

文山/任琛/(美聯社、德新社、路透社等)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