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巴拉迪前往伊朗

2006年4月12日

今天,國際原子能機構主席巴拉迪前往伊朗,與伊朗領導人就生產能夠製造原子彈的濃縮鈾一事舉行會談。伊朗總統內賈德昨天稱,伊朗已經成功地提取了濃縮鈾,因此已經躋身於核國家之列。

他真的掌握了造核武器的技術?圖片來源: AP

國際原子能機構主席巴拉迪的一個突出特點是,有極強的耐心。保持鎮靜是他致勝的法寶。他身邊的工作人員認為,如果不是這樣的話,他早就放棄了該機構主席一職。巴拉迪是伊朗核計劃衝突發生三年以來的主要調停人。他一直沒有放棄這一理念,即捲入衝突的各方,包括美國,俄羅斯,中國及伊朗最終能夠理智地考慮問題:「我仍舊樂觀地認為,這些國家遲早會認識到,除了重返談判桌以外別無選擇。」

這句話是他在維也納講的。當時伊朗核計劃衝突已經十分尖銳,國際原子能機構已經做出將這一問題提交聯合國安理會審理的決定。而他此次伊朗之行的目的是促使伊朗政府做出讓步。他要使伊朗清楚地明白,一意孤行的後果是什麼。4月28日之前,他必須向安理會提交一份有關伊朗核計劃的調查報告。安理會想要瞭解,伊朗是否有製造原子彈的計劃。而人們普遍認為,巴拉迪此行不會有什麼新收獲。

在這位國際原子能機構主席解決伊朗核計劃衝突的道路上,伊朗總統內賈德又投下了幾塊絆腳石:就在巴拉迪啟身前往德黑蘭的前一天,內賈德在一次電視講話中再次強調,沒有人能夠強迫伊朗放棄它的核計劃。而且伊朗已經成功地提取了用於和平目的的濃縮鈾,因此已經歸屬於核國家之列。同時內賈德又表示歡迎巴拉迪。他稱,伊朗願意在國際原子能機構的監督下推行其核計劃。而巴拉迪在維也納對內賈德的講話沒有做任何評論。他喜歡這種平靜的外交方式,即在出訪前不發表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