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布萊爾: 伊拉克戰爭和烏克蘭戰爭不能相提並論

2023年3月18日

英國前首相布萊爾認為,普丁不能用伊拉克戰爭為自己辯護。他說,伊拉克戰爭是推翻一個暴君,並試圖引入民主。相比之下,烏克蘭有一個民主政府,在普丁入侵時沒有對鄰國構成任何威脅。

托尼‧布萊爾(Tony Blair)在1997年至2007年間擔任英國首相
托尼‧布萊爾(Tony Blair)在1997年至2007年間擔任英國首相圖片來源: Dan Kitwood/Getty Images

(德國之聲中文網)伊拉克戰爭和北愛爾蘭和平協議即將迎來各自的20周年和25周年紀念日,它們分別是英國前首相布萊爾執政十年期間最具爭議事件和最沒有爭議的事件。近日,布萊爾接受了法新社、德新社、安莎社和埃菲社採訪,對此進行了回顧和解釋。

周一(3月20日)是布萊爾與美國總統布希一起,在沒有聯合國授權的情況下,無視英國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示威活動,對薩達姆‧侯賽因統治下的伊拉克出兵的20周年紀念日。

在許多批評者看來,這場並沒有發現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戰爭是一次魯莽的錯誤冒險,並削弱了西方抵禦俄羅斯和中國的專制者崛起的能力。

布萊爾駁斥了這樣一種觀點,即俄羅斯總統普丁通過挑戰被削弱的西方獲利,從 2014 年開始一直延續到去年全面入侵烏克蘭。

「如果他不使用那個藉口(沒有得到聯合國安理會授權的伊拉克戰爭),他會使用另一個藉口」,這位現年69歲的前工黨領袖在接受歐洲新聞機構聯合採訪時說。

布萊爾指出,薩達姆發起了兩場地區戰爭,違抗了多項聯合國決議,並對自己的人民發動了化學襲擊。相比之下,烏克蘭有一個民主政府,在普丁入侵時沒有對鄰國構成任何威脅。

「至少你可以說我們在推翻一個暴君,並試圖引入民主。」布萊爾在他位於倫敦市中心的托尼布萊爾全球變化研究所的辦公室裡說。

以美國為首的多國聯軍在2003年出兵伊拉克,推翻了薩達姆政權。但伊拉克很快就陷入了暴力的漩渦,在隨後的幾年裡,有數十萬人死亡。恐怖組織「伊斯蘭國」也利用了政治混亂,並在一段時間內控制了該國大部分地區。

布萊爾將北愛爾蘭和平協議視為其最大政治遺產

布萊爾在 2007 年卸任後,作為國際特使在以色列和巴勒斯坦人之間進行和平談判,伊拉克的影響對他的努力構成了阻礙。

布萊爾在接受聯合採訪時表示,他「仍然非常熱衷於」促進中東和平,即使它看起來「現在還很遙遠」。他說,巴勒斯坦人可以從他任期內無可爭議的成就中吸取教訓:北愛爾蘭的和平。

根據貝爾法斯特協議(北愛爾蘭和平協議,又稱耶穌受難日協議),在長達30年的教派衝突導致約3500人死亡之後,親愛爾蘭的武裝分子同意放下武器,親英國的工會分子同意分享權力。

在1998年4月10日簽署協議之前,布萊爾、時任愛爾蘭總理埃亨(Bertie Ahern)和時任美國總統克林頓的特使花了三天三夜進行最後階段的談判。

今天,該領土陷入了新的政治僵局。但英國和歐盟最近達成的一項規範英國脫歐後北愛爾蘭貿易的協議,為美國總統拜登在該協議25周年進行訪問掃清了道路。

布萊爾在反思親愛爾蘭武裝分子從子彈到投票箱的戰略轉變時說:「這是我經常對巴勒斯坦人說的話:你應該從他們的所作所為中吸取教訓」。

「他們改變了戰略並著眼於結果,」他說,否認他偏向以色列,稱只是著眼於如何進行和平談判的現實。

「有很多事情是有爭議的,也有很多事情是沒有爭議的。」布萊爾說,回想著1997年至2007年他在唐寧街10號經歷的動蕩。「我想耶穌受難日協議大概是沒有爭議的一件事情。」他說,「當我來到貝爾法斯特時,事情或多或少已經談崩了。我們不得不重新起草協議,最後達成一致……這可能是過去 25 年間唯一真正成功的和平進程。」

(法新社,德新社)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