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寄託在「錨孩兒」身上
2015年10月18日
(德國之聲中文網)我們此行在漢堡開始。之所以選擇漢堡,是因為漢堡今年接收的所謂無成人陪伴的未成年人,意即年齡不滿18歲、沒有父母也沒有任何其他親戚陪伴、完全是隻身一人逃難到漢堡的難民人數,與上年相比已翻了四番多。2014年,漢堡接收了650名這樣的未成年人,而從2015年一月到現在的十月,漢堡已接收了2800名。漢堡的難民工作者表示,當然難民人數總體也在增長,但單憑這一點,並不足以解釋為什麼無成人陪伴的未成年難民數量上升得如此之快。此外,並非所有未成年人是在逃亡途中與父母失散的,不少人應該是從一開始就是獨自上路的。他們大部分來自阿富汗、敘利亞、厄利垂亞,大部分都是被警察"撿"到的。
真實年齡不明
漢堡警察工會主席約阿希姆‧倫德斯(Joachim Lenders)介紹說,這些無成人陪伴的未成年人,90%都是男性,而且常常沒有證件,因此有關部門只能依靠自己的觀察,來確定這些未成年人來自哪國、年齡多大。
其它訊息來源,只能是難民的自供了。對此倫德斯表示:"自供詞經常會不符實。"譬如自報年齡都是不滿18歲,因此不算成年,因為對成年人的避難規定比對未成年人要嚴,所以警方時常要委託法醫鑑定年齡。顯然難民來源國的人都知道無成人陪伴的未成年難民在德國享有特殊保護,譬如不會那麼快被遣返、可以得到很全面的幫助等。是否因此才會有那麼多年輕人無成人陪伴逃到德國的呢?"時不時可以聽到一些說法,說這是有組織有系統的,但沒有證據證明這一點。"倫德斯表示道。雖然有蛇頭號稱他們向人提供了這類入境咨詢,但倫德斯覺得不可為信。
逃亡任務明確
巴伐利亞州的羅森海姆縣現有2100名無成人陪伴的未成年難民需要照料。德國聯邦邊防警察在那兒的體會是,"來的專門就是這些16、17歲的,他們一到就直接問怎麼辦理家庭團聚",丹妮拉‧路德維希(Daniela Ludwig)如是說。路德維希(基社盟)是家在巴伐利亞州的聯邦議院議員,她非常關注避難和移民問題。
顯然主要是年輕男子被先遣送到德國,以便日後接來家人。德國有明確的法律規定,一旦外國人擁有相應的居留身份,就有權利要求辦理家庭團聚。路德維希介紹說:"我認識一些來自阿富汗的男性,他們是全村集資,委託蛇頭的,因為村裡人說,這個小夥子能幹,他到德國肯定能闖出天下,那我們在家鄉的人也就能從中受益。"
德國青少年事務局把這些無成人陪伴的未成年難民稱之為"錨孩兒"(Ankerkinder)。羅森海姆縣青少年事務局主任約翰內斯‧菲舍爾(Johannes Fischer)證實說,確實一再有這樣的情況,就是家人希望這些未成年人能在德國呆下來,給家裡提供保障。不過他表示,究竟有多少無成人陪伴的未成年難民是抱此動機到德國的,他無法估計,因為無論是對難民的問答調查還是主管部門收集的訊息都未涉及這方面的內容。議員路德維希針對她所得到的印象補充說:"我們將會觀察事態發展,或許將來也必須採取一些干預措施。"
希望寄託在新修訂的避難法
另一位也是來自巴伐利亞州基社盟的聯邦議會議員安德烈婭‧林德霍爾茨(Andrea Lindholz)作為聯邦議會內政委員會委員,對難民和移民問題也非常熟悉。她提醒人們在對未成年難民是否是出於更好辦理家庭團聚之由才無成人陪伴的這一現象下定論時,應該慎重行事。她說:"我們現在還不能評判這是否是一個發展趨勢。"她表示,看待這一問題,也必須考慮到難民總體數量迅速增長的情況,與之進行漲幅對比。"這樣一比,你就很難說這批人人數的增長是有針對性的。"她認為,德國在此面臨的整個挑戰要大得多,德國的問題是為保障青少年難民的身心健康,向他們提供的照料和服務很周到、水準很高。她覺得必須同等對待所有青少年難民。她表示:"濫用現象相對而言還是很小的。"林德霍爾茨本人是家庭法方面的律師並已積累了十幾年的經驗。
林德霍爾茨告知,德國已對有關法律進行了修訂,明年初將開始生效。屆時,無成人陪伴的未成年難民將更難隱瞞自己的真實年齡了,因為利用醫學手段鑑定年齡的做法將會得到更好的法律依據。這些年輕難民在全德的分配機制也將比現在更為公正,使得許多青少年事務局將能有更多的時間和精力來瞭解這些人的逃難情況,提供相應的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