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故居改建為警察局合適嗎?
2023年10月15日(德國之聲中文網)這座不起眼的畢德麥雅時期石造建築坐落在布勞瑙的薩爾茨堡-福爾施塔特街15號。房子的外牆粉刷成親切的米黃色,鐵柵欄擋住了一樓的窗戶,正前方是一個公車站,旁邊立著一塊花崗岩紀念碑,碑上寫著:「為了和平、自由與民主,永不再有法西斯主義,數百萬死難者警示我們。」
納粹德國時期的獨裁者阿道夫‧希特勒就出生在這座房子裡,僅憑這一點,它和奧地利小鎮因河畔布勞瑙(Braunau am Inn)就意義非凡。
奧地利政府不希望這個地方繼續成為新納粹朝聖的場所,因此早在2019年就決定將希特勒故居作為警察辦公樓。不過,至今仍有一些反對聲浪。
大錯特錯的訊號
電影製片人施華格(Günter Schwaiger) 表示:「改造為警察局成完全是個大錯特錯的訊號,這是打在受害者臉上的一記耳光。」施華格製作的一部關於希特勒出生地的紀錄片廣受好評,片名為「誰害怕布勞瑙?」。這部花費施華格五年心血的紀錄片自9月初起已在奧地利電影院上映,並將於10月底在德國的霍夫國際電影節上播放。
棕色是用來形容納粹的術語,施華格告訴德國之聲:「布勞瑙不是一個棕色小鎮,事實恰恰相反」。他強調:「你不需要害怕布勞瑙,當然也不需要害怕當地人」。
同時,民間團體「希特勒之家公民倡議」(Bürgerinitiative Diskurs Hitlerhaus)正在對奧地利內政部的計畫發動強烈反對。該團體發言人多爾 (Eveline Doll)告訴德國之聲:「改建工程的象徵性影響將是災難性的」。她說,警察在納粹時代扮演著什麼角色還有待商榷。她也提到:「關於如何從當代歷史角度明智且負責地使用這座房子,還有很多好的想法和建議。」
符合歷史的解決方案
尋求希特勒故居「適當」用途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1938年奧地利被德意志帝國吞併後,納粹黨取得了其「元首」的出生地,並建立了一個文化中心。二戰之後,它又回到了原主人的手中,奧地利政府向其租用該建物。從那時起,它時而作為圖書館,時而作為學校,最後成為殘疾人的工作室。自2011年起,希特勒故居一直空置著。 2016年,奧地利政府將其征為國家所用,以防止其被新納粹分子侵佔。
隨後,奧地利成立了一個「從歷史角度正確處理希特勒出生地委員會」,其成員還包括歷史學家和政治家。委員會在一份最終報告中指出: 「元首迷思和對元首的崇拜,這些從往至今都是關於希特勒的核心敘事的一部分。」報告也提到,必須通過「社會慈善用途或官方行政用途」來「突破該建築的象徵意義」,教育項目和當代歷史展覽都是「不受歡迎」的選項。
還有其他更好的方案嗎?
委員會成員、維也納猶太社區主席杜伊奇(Oskar Deutsch)解釋說:「這棟房子不能成為納粹的朝聖地,這一直是個問題。」杜伊奇告訴德國之聲,他本可以想像這座建築的其他用途。不過,應該注意的是,「這裡要建的是一個民主憲政國家的警察局,其任務之一是採取行動,打擊國家社會主義的重演」。這一目標最終得到了所有參與者的認同。
今年3月,林茨市調機構(Market Institute)受「希特勒之家公民倡議」委託對1000名奧地利人進行了調查。半數以上(52%)的人贊成建立一個「以國家社會主義、紀念、反法西斯、寬容與和平為主題的機構」;23%的人贊成拆除;只有6%的人贊成警察進駐。
另外,「大屠殺紀念館奧地利之友」協會(Österreichische Freunde von Yad Vashem)則希望在希特勒的出生地永久展出「正義者:勇氣是一個選擇問題」展覽。
這場佔地400平方米的巡迴展覽旨在紀念大屠殺期間冒著生命危險拯救猶太人的非猶太人們。最近,該展覽在奧地利聖珀爾滕(St. Pölten)的博物館展出。 「大屠殺紀念館奧地利之友」協會發言人舒斯特(Georg Schuster)表示,「這個想法是討論的基礎,如果這個提議沒有下文,那也沒關係。」
顯然,耗資2000萬歐元將希特勒故居改建為警察局的計畫還會繼續進行,改建規劃包含設立一個培訓室,警察們將在那裡接受人權課程。改建工程已於十月初開始,但有關希特勒出生地布勞瑙的討論可能還會持續下去。
© 2023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