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之聲中文網)奧地利歷史學家桑德格魯伯(Roman Sandgruber)的新著《希特勒父親家書 - 他的兒子如何成了獨裁者》jin'ri出版。書中收錄希特勒父親,一些迄今從未公開過的信函。作者認為,希特勒的父親在希特勒心理發展的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阿洛伊斯‧希特勒1902年去世之前,是奧地利海關官員,由於工作需要,他們全家曾搬遷十八次。書中披露的31封信函是老希特勒寫給修路工拉德雷格(Josef Radlegger )的,因為此前他購買了後者在奧地利北部的一個農家宅院。儘管阿洛伊斯‧希特勒從沒有過農村生活的經驗,但信中總要擺出一幅「高高在上的鄉村士紳姿態」,作者桑德格魯伯如此寫道。作者認為,阿洛伊斯具有專制、剛愎自用以及高度自戀的多重性格。
文如其人
桑德格魯布在書中引用的信函都是此前從未發表過的。五年前,修路工拉德雷格的曾孫女向作者提供了這批信函文獻。桑德格魯布通過研究希特勒父子的筆體發現,兩人都喜歡採用棱角分明的花體書法。
反猶主義者希特勒1889年出生在奧地利布勞瑙(Braunau),母親是其父親的第三任妻子克拉拉‧普策爾( Klara Pötzl)。書中披露,希特勒後來一直試圖隱瞞童年時代一家人曾在林茨一處猶太人擁有的房屋中生活的歷史。相關的信函還顯示,1907年,希特勒生母瀕危之際,還曾接受一名猶太醫生的治療。後來這名醫生為了躲避納粹逃到了美國。
桑德格魯布認為,所謂希特勒在移居維也納後才演變為反猶分子的說法顯然是站不住腳的,因為他少年時代就已經產生了反猶思想。
希特勒自傳《我的奮斗》一書的版權歸巴伐利亞州政府所有的期限即將期滿,德國政界為這本「禁書」將在德國書店公開銷售展開爭論。而這一問題在世界其他國家看來並不引發爭議。
圖片來源: Arben Muka希特勒的這部具有煽動性的著作《我的奮斗》的合訂本曾作為結婚禮物送給新婚夫婦和政府官員。帶有希特勒親筆簽名的版本尤其受到世界各地收藏愛好者的歡迎。為此,收藏者甚至花費數萬歐元。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阿拉伯語出版的《我的奮斗》一書可追溯到1950年。在該版本的底頁出現多個納粹標誌。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akg-images1939年出版的《我的奮斗》一書封面上寫著:「每個法國人必讀此書。」這句類似推薦或警句的話語出自路易‧赫伯特‧利奧泰(Marschall Hubert Lyautey)。他曾在一戰中任法國陸軍元帥,也是一名殖民軍人。希特勒挑起第二次世界大戰前不久,赫伯特‧利奧泰去世。圖片右側是《我的奮斗》的又一版本。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Gusman/Leemage /Roby le 14 février 2005.希特勒一直企圖征服大不列顛,但最終他的計劃破產。英國人是如此憎惡這位德國獨裁者,以至於戰爭結束後,在當地出版該書並沒受到任何阻礙。圖片上是《我的奮斗》一書的宣傳廣告,稱這是當代世界引發討論最多的作品之一,並推出精裝版。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photoshot幾乎沒有一個國家像美國一樣擁有眾多戰爭紀念品收藏家。希特勒《我的奮斗》一書在美國的需求量也很大。拍賣會的起拍價大部分在3.5萬美元左右。
圖片來源: F. J. Brown/AFP/Getty Images在喀布爾街頭,人們可以公開購買到合法銷售的《我的奮斗》及相關海報。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我的奮斗》塞爾維亞語譯本曾出現在2013年薩拉熱窩(Sarajevo )舉行的國際書展上——儘管該版本是評論版《我的奮斗》。
圖片來源: DW/N. Velickovic如果在阿爾巴尼亞首都地拉那( Tirana)散步,人們便可以在街頭的櫥窗裡看到「希特勒的身影」。在地拉那的一些書店裡,《我的奮斗》一書被「堂而皇之」的擺在書架上。
圖片來源: Arben Muka 1908年,青年希特勒前往維也納,儘管求學遭拒,但並沒有放棄成為藝術家的理想。
桑德格魯伯表示,有關希特勒這段人生軌跡的描述,此前主要依據其兒時玩伴庫比策克( August Kubizek)的說法,但最新的史料顯示,相關的說法並不準確。
1933年,希特勒以德國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黨魁身份出任德國總理,隨後發起第二次世界大戰,並對猶太人及其他受壓迫群體展開了慘絕人寰的屠殺行動。
他們離權力中心很近,都是元首身邊的人,但他們都聲稱對納粹犯下的罪行毫不知情。他們回顧歷史的方式各不相同。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Images戈培爾的秘書布隆希爾德‧珀姆澤(Brunhilde Pomsel)
珀姆澤十分靠近權力中心。作為納粹宣傳部長戈培爾秘書的她,卻聲稱自己的角色並不重要。她說,戰後她才知曉發生了猶太人大屠殺這樣的事情。1942年至1945年珀姆澤效力於戈培爾,直到在宣傳部的地窖裡被蘇聯紅軍逮捕,1950年獲釋。後來珀姆澤在西南德意志電台以及德廣聯慕尼黑分部做秘書工作,直到1971年退休。
圖片來源: Salzgeber & Co. Medien GmbH希勒特私人秘書特勞德‧榮格(Traudl Junge)
她的故事曾兩度搬上銀幕。特勞德‧榮格(Traudl Junge)以希特勒最後時日為主題的回憶錄先被製作成了紀錄片,2004年又被改編成故事片《帝國的毀滅》(Der Untergang)。榮格22歲那年(1942年),希特勒親自選中她作為自己的私人秘書,從此榮格成為希特勒四大秘書之一。她曾聲稱對納粹的罪行並不知情,後來她對自己在納粹政府中扮演的角色,也漸漸產生了批評態度。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希特勒保鏢羅胡斯‧米施(Rochus Misch)
羅胡斯‧米施(Rochus Misch)是希特勒的保鏢,一直跟隨元首直到最後柏林攻陷、希特勒在地下室自殺。他是黨衛軍成員,從1940年開始成為希特勒衛隊的成員,後來又擔任元首的電話接線員。他是為數不多的幾個親眼目睹自殺後希特勒夫婦屍體的人。後來,他曾說過,他對政治不感興趣,他只是一名普通士兵而已。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希特勒司機埃裡希‧科姆普卡(Erich Kempka)
埃裡希‧科姆普卡(Erich Kempka)很早便表現出對納粹運動的支持,1930年加入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同年加入黨衛軍SS。兩年後,科姆普卡被任命為希特勒的司機,在這個位置上,他幹了13年,直到1945年4月30日,那天,他協助焚燒了希特勒夫婦自殺後的屍體。對於這段服務於希特勒的歷史,科姆普卡從未試圖進行掩飾。1945年被美國士兵抓獲後經歷了長年關押,後撰寫了題為「希特勒的最後時日」的回憶錄。該書在他1975年死後受到新納粹的推崇。
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AP Images希勒特御醫特沃德‧摩爾博士(Theodor Morell)
摩爾博士於1933年納粹上台之年加入了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1936年在攝影師霍夫曼的力薦下成為希特勒的醫生。此後他一直跟隨希特勒,直到柏林戰役的最後階段,被希特勒強令撤離。每一天,他都會給希特勒送上藥片藥丸以及注射針劑,希特勒對摩爾博士更是無條件的服從。許多人不知道的是,摩爾博士有著猶太血統。曾在一次大戰期間自願上前線的摩爾博士,於1945年5月18日被捕。美軍審問時說,為什麼不刺殺希特勒?摩爾回答:「他是我的病人呀。」摩爾沒有被定罪,於1948年5月在巴伐利亞去世,終年62歲。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United Archiv霍夫曼是一名不折不扣的納粹,早在1920年便加入了國家社會主義工人黨,此後不久即1921年,霍夫曼成為納粹黨主要干部以及希特勒的專職攝影師。在這個位置上,霍夫曼為擴大對納粹的宣傳以及樹立希特勒的形象,可謂「功不可沒」。戰後霍夫曼被判處4年監禁 ,1957年去世,終年72歲。生前霍夫曼從未對自己效力希特勒政權表現出悔悟。
圖片來源: gemeinfrei 父子倆都蔑視「權威」
希特勒對父親威權的唯一一次激烈抵制,就是拒絕了父親讓他做公務員的建議。
桑德格魯伯寫道:「他想當一名自由自在的藝術家,而不想子承父業去當公務員。」
不過,儘管如此,父子倆也都具有「蔑視」權威的一面。儘管希特勒終身未退出羅馬天主教會,但他並不認同宗教神權。
希特勒家書是新的電影素材?
在《南德意志報》為桑德格魯伯新作撰寫書評的菲德爾施密特(Alexandra Föderl-Schmid)寫道,希特勒「非常注重血緣純正和雅利安血統,但他本人的族譜中卻存在很多漏洞。」菲德爾施密特在書評中寫道:關於阿洛伊斯‧希特勒的家世,「幾乎沒有任何可資考證的文獻。」
目前市面有大量關於希特勒私人司機、醫生、新聞官、攝影師或者秘書的影視作品或書籍,但卻沒有一部是關於希特勒父親身世的。
菲德爾施密特表示,桑德格魯伯書中披露的大量訊息,足以拍攝一部關於希特勒家世的新影片。
希特勒文體今猶在
20世紀之初的藝術鮮活、狂野,卻被納粹視為眼中釘。在納粹掌權期間,很多藝術家被誹謗、被迫害,而他們的作品也被稱為是「墮落的」。
圖片來源: Reuters「燈塔」這樣的畫作超越了納粹所能欣賞的藝術范疇。這是表現派畫家澤豪斯(Paul Adolf Seehaus)1913年的作品。納粹稱這種現代藝術為「墮落的藝術」和「藝術的異種」。音樂家和作家們的遭遇類似:爵士、搖擺樂手以及像亨德密特這樣具有現代風格的古典樂大師也遭到迫害。1936年現代藝術禁令出台。
圖片來源: Kunstmuseum Bonn/Reni Hansen在這些藝術消失前,它們被以「被折磨的畫布,精神的衰退,病態的無能」的口號公之於眾。這是「墮落藝術」巡迴展傳單上的標語。該巡迴展1937年7月19日在慕尼黑開幕,顯示了650副被沒收的藝術作品。圖中的希特勒和戈培爾正在嘲笑這些「胡亂的涂鴉」。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這位第三帝國宣傳部長一次又一次地參觀該展覽,並將其展示給他的朋友。事實上,這次展覽取得巨大成功,觀展人數是同時期符合納粹審美的「偉大的德國藝術展」的5倍。不過納粹們也「重視未成年人保護」:青少年禁止參觀「墮落的藝術」。
圖片來源: Bundesarchiv, Bild 183-H02648 / CC-BY-SA在取得「巨大成功」後,「墮落的藝術」並沒有被銷毀。納粹們知道可以憑這些畫賺不少錢,他們通過授權的藝術經銷商在海外銷售了很多畫。不過很多猶太人的私家收藏被藏匿了。比如圖中弗蘭肯的這所教堂,就在二戰結束後被盟軍發現大量藏匿的畫作。
圖片來源: Reuters在德國各地,士兵們都在秘密地點發現了各個時期、無價的被掠奪藝術作品。其中很多在戰後流落海外,並在那裡經多次轉手:畫廊老闆、收藏家等等。而對於這些作品,現在確定準確的出處變得非常難。每當來歷不明的藝術品浮出水面時,整個藝術界都睜大眼睛。
圖片來源: Horace Abrahams/Keystone/Getty Images各種藝術展都反復紀念那些被放逐的藝術。例如德國雕塑家魯道夫‧貝嶺( Rudolf Belling)的「銅頭」(1925年)就出現在居斯特羅小鎮的藝術展覽上。該展覽囊括了600件商人博默收集的「墮落的藝術」,博默當年被納粹授權從德國博物館向國外銷售這些作品以獲取外匯。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德國畫家貝克曼(Max Beckmann)的「取下十字架」(1917年)現在掛在法蘭克福的施泰德美術館中。這是1919年時任館長買下的第一幅貝克曼的畫作。1937年,該畫在「墮落的藝術」展覽中展出,而後被銷至美國。它2011年被借回德國,參加了名為「貝克曼和美國」的展覽。
圖片來源: imago stock&people德國海關緝私人員在古利特的家中發現了1460幅藝術作品。事實上早在兩年前,古利特手中的貝克曼的「馴獅」就曾出現在科隆拍賣會上。這幅畫作很可能來自猶太藝術經銷商弗萊希海姆( Alfred Flechtheim),他在逃離德國時不得不留下其所有藝術收藏。他的繼承人們現在要求對該畫作的所有權。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VG Bildkunst (Ausschnitt)很多情況下,繼承人們都要求重獲被掠奪藝術的所有權。然而司法界定有時候比較模糊。譬如為了畢加索的「索勒夫人」肖像,門德爾松(Mendelssohn-Bartholdy)家族已經和巴伐利亞州吵了很多年,目前也沒有達成協議的跡象。
圖片來源: picture-alliance/dpa此次在古利特慕尼黑家中發現的藝術珍寶在被媒體曝光後引起轟動,然而興奮過後、經過專家們的研究鑑定,究竟哪些作品是被掠奪的作品現在仍然不明朗。很多似乎是老古利特通過合法途徑收購的。而藝術愛好者們則希望這些藝術瑰寶能盡快與公眾見面。
圖片來源: Reuters 聯邦政府反反猶主義專員克萊恩(Felix Klein )上個月對法新社表示,儘管二戰結束已經75年了,但德國現在的政府和法律文件中仍有29種文字表達方式保留了希特勒時代的烙印。比如,批評人士認為,德國基本法第三款中「種族」(Rasse)一詞就應當被取消。德國總理梅克爾對這項改革建議持開明態度。
達揚/洪沙(德新社、法新社)
© 2021年 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