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希特勒的基因 – DNA分析的能與不能

2025年11月23日

英國推出的一部記錄片宣稱,通過對希特勒基因樣本的分析,表明他患有罕見的性功能障礙,並且屬於精神疾病高風險人群。但也有專家,對這種方式的基因分析提出批評。

紀錄片《希特勒的基因》截屏
英國第四頻道紀錄片:希特勒的基因 - 獨裁者是怎樣練成的?圖片來源: Channel4.com

(德國之聲中文網)英國電視台「第四頻道」推出的紀錄片《希特勒的DNA – 獨裁者是怎樣練成的》,不僅在希特勒死後八十年解密了他的健康狀況,還試圖從基因角度解讀希特勒的所作作為。從科學角度來看,這是一種頗具爭議的嘗試。

卡爾曼綜合症(Kallmann-Syndrom):希特勒患有罕見疾病

根據基因檢測,希特勒患有卡爾曼綜合症。這是一種非常罕見的遺傳病,會導致患者的性激素分泌減少。該病的症狀包括:青春期缺失或嚴重延遲、睾酮水準低、嗅覺失靈、隱睾以及大概率陰莖過小或其他生殖器異常。
早在1939年,英國士兵中就曾傳唱過一首惡搞歌曲《希特勒只有一個睾丸》
 

基因分析的結果確實同蘭茨貝格醫院保留的希特勒病例相互吻合。1929年的政變失敗後,希特勒曾被關押在此。當時獄醫曾診斷希特勒「右側隱睾」,也即右側睾丸未降入陰囊。此外,自 1944 年起,希特勒的私人醫生莫雷爾(Theodor Morell)曾定期給他注射睾酮,這一點也符合他患有卡爾曼綜合征的推測。

基因裡發現精神疾病隱患

紀錄片中稱,希特勒的基因裡存在高於常人的注意力缺陷多動障礙(ADHD)風險,可引發自閉症、精神分裂症,也可能引發反社會行為。
 
事實上,有多份可信消息來源以及目擊者報告證實希特勒確有精神障礙或所謂「情緒不穩」的問題。伊朗裔美國精神科專家加米(Nassir Ghaemi)是塔夫茨大學精神科教授,同時也是哈佛醫學院的精神科講師,他在《一級瘋癲》一書中研究了諸多歷史人物的精神狀況。其中包括林肯、丘吉爾和希特勒。而希特勒是書中唯一一個負面案例。

1940年,希特勒與生活伴侶艾娃‧布郎在一起。圖片來源: kpa Keystone/United Archives/picture alliance

 

加米並沒有參與這部紀錄片的拍攝,但他對德國之聲表示,這些基因分析是有「學術依據」的,他本人堅信,希特勒患有狂躁抑鬱綜合症。他說:「狂躁可以提升人的創造力和抗壓能力,抑鬱則會增強人的同理心和現實感。這些特徵都是領導者的強項。但這些領導者素質卻可以被用於不同的政治取向,既可以成為希特勒這樣的暴君和獨裁者,也可以成就民主政治家如邱吉爾。」

加米表示,希特勒的「精神狀態不穩定」問題從1937年開始不斷惡化,以至於他每天都要注射安非他命以治療抑鬱症。一些歷史資料也可以證實加米的判斷。加米認為,希特勒患有卡爾曼綜合症的可能性可以解釋他為何同大多數狂躁特質者的表現不同。「他沒有強烈的性慾,但其他躁狂特徵卻很多,比如話多、體力充沛、睡眠需求小、自我膨脹等等。」不過,這些都只是跡象,而非證據。

用基因反推行為是個危險的做法

儘管這些醫學發現有助於幫助理解希特勒的心理狀態,但僅憑基因分析以及使用「多基因風險評估」來解釋希特勒的行為卻不是一個科學上可行的方法。

精神疾病是遺傳、環境、生活經歷等多層因素相互作用的複雜結果。通過基因檢測是根本無法診斷精神疾病的,醫生需要依據症狀、同患者的交談以及考察患者周邊環境後才能得出診斷。

參與了紀錄片製作過程的英國心理學家巴倫科恩(Simon Baron-Cohen)也承認:「從生物學到行為方式,這的確是一個巨大的跳躍。」巴倫科恩承認,僅從基因數據的分析來推理罹患某種疾病的高風險是不可以的,但這並沒有妨礙他就某種疾病診斷或行為模式進行猜測。

而這種做法目前讓加拿大-英國遺傳學家兼考古學家金( Turi King)確實陷入了麻煩。金是萊斯特大學公共參與和基因學教授,曾因分析理查三世的基因而名噪一時,也因此受邀參加了紀錄片的拍攝。

金原本計劃將希特勒的基因分析報告提交給一份學術雜誌,以接受專家的評估。但紀錄片製造方卻不想等待冗長的學術評估流程,金最終同意了製片方的要求並在影片中提前公開了研究結果。現在她的學術聲譽正面臨崩盤的風險。

謠言被證偽:希特勒並不是猶太人

這項基因研究至少攻破了一個流傳甚廣的謠言:即希特勒具有猶太血統。直到2022年,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還在傳播這一說法,但基因分析顯示,希特勒的奧地利德國血統特徵非常明顯。


    

基因樣本來自「死亡沙發」

 

這部英國紀錄片宣稱,DNA樣本來自1945年4月30日,希特勒開槍自殺時沾滿血跡的沙發。

據稱,美國陸軍新聞官羅斯格倫上校( Roswell P. Rosengren)從這個沙發上剪下一塊布料作為「戰爭紀念品」帶回了美國。現在這個布料存放在美國賓州戈迪斯堡的一家軍事博物館中。

1945年10月1日,一名美軍士兵在希特勒自殺的房間裡蒐集「戰爭紀念品」。圖片來源: akg-images/picture alliance

這個故事似乎可信,因為有一些歷史照片上,可以看到希特勒和這座沙發,以及蘇軍和美軍士兵從沙發上剪下布料的場面。

但樣本歸類則是更大的問題:紀錄片宣稱,已經通過希特勒親屬的基因比對,證實了基因樣本的真實性。但希特勒親屬姓甚名誰,片中卻並未做出進一步解釋。至於這些希特勒親屬是否同意了這項基因比對,就更無從知曉了。

污名化與美化

紀錄片團隊也很清楚,將惡貫滿盈的希特勒同自閉症或ADHD等病症聯繫在一起,是會帶來問題的。心理學家巴倫科恩就表示:「這種做法有極高的污名化風險。」因為這可能導致一些精神疾病患者會被同屠夫希特勒聯繫到一起。

 

而這部紀錄片的另一個風險則是,將希特勒的反人類瘋狂行為歸咎於「基因缺陷」,從而淡化了他的罪行。加米表示,這也是一些德國學者和活動人士一直存在的顧慮。加米對德國之聲表示,對希特勒健康狀態的論述「不會對希特勒罪行的道德責任產生任何影響。」希特勒必須從道德和法律的角度上,為他所犯的罪行負責。

希特勒的基因與「雅利安優越人種」神話

歷史的諷刺在於: 根據希特勒自己制定的法律,他本人也應因「遺傳疾病」和「不值得生存」而成為他所發起的安樂死計劃的受害者。

根據納粹的所謂「種族學說」,人的命運是其血統所決定的。在《我的奮鬥》一書中,希特勒寫道:「做出積極或消極決定的能力是血統所決定的性格特徵。」也就是說,只要血統純正,這個人就能做出正確的決定,並能增強國家的凝聚力。反之,「種族混雜」導致的混血現象,則會引發「不合邏輯」的行為,並最終導致文明的毀滅。

而希特勒12年的暴力統治,恰恰將幾乎整個世界推向了毀滅。
 

DW中文有Instagram!歡迎搜尋dw.chinese,看更多深入淺出的圖文與影音報導。

© 2025年德國之聲版權聲明:本文所有內容受到著作權法保護,如無德國之聲特別授權,不得擅自使用。任何不當行為都將導致追償,並受到刑事追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