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廖亦武獲頒「紹爾兄妹獎「

2011年11月14日

今年七月,中國作家廖亦武逃到德國後,公開了他在中國監獄裡的慘痛經歷。他的作品《為了一首歌和一百首歌》被德國書業聯合會和慕尼黑市文化委員會授予「紹爾兄妹獎」(Geschwister-Scholl-Preis)。廖亦武對他獲得這項殊榮表現得非常謙遜。

Der chinesische Schriftsteller Liao Yiwu signiert am Samstag (27.08.2011) in Erlangen (Mittelfranken) nach einer Vorlesung beim Erlanger Poetenfest sein jüngstes Buch "Für ein Lied und hundert Lieder". Yiwu, der mehrere Jahre in China im Gefängnis saß, war im Juli über Vietnam nach Deutschland gelangt. In dem Buch schildert er die unmenschlichen Haftbedingungen in chinesischen Gefängnissen und arbeitet damit zugleich seine eigenen Haftbedingungen auf. In seinem neuen Buch will der 53-Jährige das Massaker auf dem Platz des Himmlischen Friedens in Peking im Jahr 1989 literarisch aufarbeiten. Foto: Daniel Karmann dpa/lby (zu dpa 19 vom 28.08.2011)
為新書簽名的廖亦武圖片來源: picture alliance / dpa

廖亦武是勇敢的,這位中國作家曾經寫過一首關於1989年天安門廣場上大屠殺的詩,並拍攝了一部短片。為此他被判入獄4年。在折磨和威脅下,他還是繼續寫作,內容都是關於生活在經濟發展快速的中國底層的窮人們。今年七月,廖亦武從他的家鄉逃往德國。

本周一(11月14日)廖亦武的《為了一首歌和一百首歌》被德國書業聯合會和慕尼黑市文化委員會授予"紹爾兄妹獎"。在書中他詳細地描述了在他服刑的4年中所遭受的屈辱和折磨。當廖亦武談到他獲得的1萬歐元獎金時,他顯得有些靦腆。這位中國作家說,他覺得有些羞愧:

"紹爾兄妹是德國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他們在反抗法西斯的過程當中被砍了頭,生命都沒有了。至少我的生命還在,所以在他們面前我覺得我做的還遠遠不夠。"

蘇菲‧紹爾和漢斯‧紹爾是四十年代初期慕尼黑大學反納粹主義組織"白玫瑰"的成員。兩人於1943年被判死刑並執行。

廖亦武重新找回尊嚴

廖亦武在2009年就已經出版了一個關於中國社會底層邊緣人物的訪談錄,這本德文名為《坐台小姐和農民皇帝》的書讓這位作家在國際上成名。《為了一首歌和一百首歌》這本書是他在逃到德國之後才出版的。在中國,當局總是刁難他,目的是阻礙他在國外發表這本他在獄中的回憶錄。警察兩次沒收了他的手稿,但是廖亦武每次都又從頭開始寫這本書。在他的手稿被沒收期間,他曾經一度感到絕望:

"一般來說有作家被抄走一次稿子的經歷,但是我這個比較特殊,兩次被抄走。當時每次被抄走我都非常的絕望。時隔多年,我現在都已經這麼大歲數了,我的記憶都還沒有退化。"

今年7月廖亦武輾轉逃到了德國,在德國他可以出版發行他的德國版和美國版的監獄回憶錄。他說,他通過寫這本書,才能夠重新找回尊嚴。

"因為我不寫這本書,我整個人就站不起來,當時我覺得我已經是被打垮了。我必須要把這個經歷記錄下來,記錄下來也是一種自我療傷。"

廖亦武獲獎當之無愧

德國書業聯合會巴伐利亞區會長沃爾夫‧迪特‧埃格特(Wolf Dieter Eggert)說,"廖亦武的書證明了他思想上的獨立性。"他的書籍會對公民自由起到促進作用,所以廖亦武得獎是當之無愧的:

"我認為,廖亦武一生都在寫他在中國的經歷,他在用勇氣和個人承擔的危險投身到自由中。"

評審委員會給出的獲獎理由中說到,"廖亦武表達了想要回到一個自由、民主的中國的希望"。對這一希望,廖亦武是這樣表達的:

"雖然說中國現在正在變成世界上最大的一個垃圾場,但是這種希望還是有,這種希望只能從原點上做起,每個人都堅持內心的真實,那麼這個希望雖然很遙遠,但是還是有的。"

周一頒獎會在慕尼黑文學節上舉行。德國女作家、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赫塔‧米勒將發表頒獎演說。周二廖亦武將會參加文學節的一場活動。

作者:Ricking, Christoph 編譯:王梓

責編:李魚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