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彷彿坐在火藥桶上」—德國環保專家談中國感受

祝紅2007年1月29日

在可再生能源等環保技術領域,德國在全世界居領先地位。鑑於中國嚴重的環境污染問題以及巨大的市場發展空間,德中兩國在環保領域的合作也日趨深入。比如設址北京的中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資料研究中心就聘請了兩位德國環保專家,負責對中國各省份環保工作人員進行專業培訓,編寫節能、節水等宣傳手冊,介紹德國環保經驗等,以期提高中國居民的環保意識。德國之聲記者在位於北京朝陽區育慧南路一號的該中心的資料室中採訪了已在那裡工作了7年的德國環保專家艾娃博士。

暗無天日圖片來源: AP

「我對北京實在是太熟悉了。我經歷了北京的巨變,所以北京的每一個變化都牽動著我的心。中國的環境污染問題的確非常嚴重。北京的空氣有時壞到讓覺得像吸進了有毒氣體。近距離交通問題也很嚴重。有時候我們覺得彷彿是坐在火藥桶上,隨時都會發生不測。」

雖說艾娃在中國環境保護總局下屬的環境與可持續發展資研究中心工作了7年,但她對中國的關注已有30年的歷史。那時,她嚮往遙遠的東方古國,迷戀中國的文學和歷史,於是在大學註册主攻漢學。假期打工時,一個偶然的機會,使她在柏林科學中心的一個環保研究項目中找到了一份工作,參與了中國環保政策和技術發展項目的研究,從此與中國的環保研究結下了不解之緣。以後艾娃在此基礎上完成了有關北京水資源經濟管理博士論文,成為 德中環保合作領域的資深人士之一。

艾娃儘管直接受聘於中國環境與可持續發展資料研究中心,但在也同時受到德國設址法蘭克福的國際融合與發展中心的財政支持。象艾娃這樣直接參加中國環保工作的德方環保專家的薪水收入均由中德雙方共同承擔。

解決環保問題的關鍵之一是提高居民的環保意識。可想而知,艾娃的工作事無巨細,也是非常繁雜的。那麼,一個受聘於中國政府機構的德國人能否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施,與中方上司是否會存在溝通上的障礙?就連艾娃自己也對北京工作的順利進展感到吃驚。「我在工作上擁有很多自主權,這點令我非常吃驚。比如組織環保方面的宣傳活動,發表一些建設性的文章等等,沒有人限制我的工作。當然,部門領導開始時會有些顧慮,但當他們看到我們干的不錯時,就會接受我們的建議,支持我們的工作。從沒表示過有任何政治顧慮。」

艾娃的工作不僅限於北京,她也經常與同事們一道深入內地對當地的環保師資力量進行相關培訓,以期建立一張德中環保訊息交流網路。艾娃認為,能源和水資源短缺是中國最棘手的兩大環保難題。而有意識地節能節水是解決問題的重要環節之一。合理的節省水電的使用絕不會使人民的生活品質受到任何影響,艾娃列舉了一個柏林與北京人均耗水量相比較的例子:「我問中國人德國人用水多,還是中國人用水多。接受調查的中國人都認為,德國人的生活水準高於中國,自然耗水量大,但其實不然。比如北京人均用水量高於柏林居民(125升),原因在於德國人已習慣於節約用水。在節約用電方面也是一樣。」

艾娃的合同大約在一年後結束,談到以後的日子,艾娃還真有點戀戀不捨:「我們最多只能開個頭,我們希望,中方專業人員能夠及時接替我們業已啟動的工作,繼續將我們在德國積累的寶貴經驗傳播給更多的地區和居民,千萬不能有始無終。」

跳轉至下一欄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瀏覽更多相關内容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