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很多德國人不知道,上海已成了一大經濟中心

轉載或引用務請標明「德國之聲」<br>本站網址:www.dw-world.de/chinese2003年10月23日

第一屆德中經濟會議以「中國-新機遇」為題,目的是要幫助有志於開拓中國市場的德國企業瞭解中國,為他們搭橋和建立網路。

汽車和手機市場都有飽和的趨勢圖片來源: AP

雖然每位與會者必須繳納兩千多歐元的會費,但中國尤其是德國各企業還是派出了共250多名領導決策層人士前來參加會議,這大大超出了主辦單位「經濟周刊」的預料。而會議的第一天也沒有讓人失望,德中專家們圍繞中國市場向參會者提供了許多有益的訊息。

根據德國聯邦工業總協會主席羅哥夫斯基的報告,中國是德國的第八大貿易夥伴,而德國則已是中國的第五大貿易夥伴。德國與中國自1972年建交以來,兩國貿易目前處於歷史最高水準。

但在前景看好的同時,德國一些企業抱怨中國市場變化迅速、難以預測。中檔汽車以及手機等已開始滯銷,而這兩類產品又恰恰是德國的強項。德國一些企業不免略有怨言,抱怨中國市場風險太大。但中歐技術和經濟合作協會會長徐秉經承認市場有飽和的危險,這意味著產品必須不斷更新換代,使產品符合中國人的口味。如果能做到這點,市場就會在你手中。

德國現有1600多家企業在中國營業。他們都對中國市場有所分析。DEGUSSA 公司中國部主席巴登便以他在中國積累的經驗向化學和製藥界同行指出了中國化學市場的特殊性。巴登說:
「中國政府對於自己所追求的目標非常明確。他們而且就從這點上開始改革。對化學工業來說,這就意味著中國不以傳統化學為重點。而歐洲在傳統化學方面卻是遙遙領先的。中國現在重視的是下一代甚至下下一代的化學。生物化學、催化技術、遺傳工程技術等現在受到中國的促進,由此便產生了一系列的專利,而這些專利並不是首先在歐洲或在美國登記的,而是在中國登記出台然後走向世界的。」

儘管德國企業對中國市場興趣越來越大,但企業家們發現,德國年輕人對學中文卻並沒有多大興趣,企業界因此缺乏新人。中國現有三萬多留學生在德國學習,而德國在中國的留學生則不過是中方留學生的一個零頭。對上海地鐵有所貢獻的德國地鐵股份公司董事長柯爾伯對此進行了批評。 柯爾伯說:

「如果我是個年輕人的話,我就會做一個潛在發展分析,看看自己怎樣才能前途遠大。那我就會發現,我要學中文。中國,這是一個巨大的機會。可我們現在在這方面缺乏人手,這當然與目前的政治有關,但也與我們國家不夠敏感有關。許多人根本就不知道,上海已成了一大經濟中心。他們安安靜靜地坐在老家,一點也沒有注意到,他們正在失去他們的競爭能力。」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