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跳轉至内容
  2. 跳轉至主選單
  3. 跳轉到更多DW網站

從中國到柏林-一部交織著藝術與探險、科學與政治的歷史

2011年3月22日

在柏林,中國無處不在。亞洲藝術博物館裡展示著來自中國的獨一無二的藝術瑰寶;民俗博物館裡有一個精美的中國收藏,陳列著富有吸引力的有關文化史的藏品;德國自然博物館還為研究人員和有好奇心的參觀者保存著中國古老的動物和植物;柏林眾多的皇宮至今仍然以其來自中國的古代瓷器、精美家具和漂亮的地毯而光彩奪目。

1902年,普魯士考察隊在當地人的幫助下來到天山腳下的吐魯番圖片來源: Karin Deckenbach

事實上,這種"中國熱"有著悠久的傳統淵源。早在公元13世紀,馬克‧波羅游記中色彩斑斕的描寫便在歐洲激起了人們對中國的無比嚮往。隨著貿易的發展,來自中國的商品和藝術品更是令歐洲的貴族世家心嚮往之,科學家們自然也不例外。

究竟是什麼讓德國人長久以來對中國如此著迷?一方面是對遠方的嚮往,對一個陌生的、充滿異國情調的高層次文化的嚮往。另一方面是出於技術的原因,那些人們在歐洲還不知道的、也沒有掌握的技術,特別是中國的瓷器和漆器工藝。克珀尼克宮(Schloß Köpenick)的修復專家克勞斯‧佩爾茨 (Klaus Pelz) 說:「通向亞洲的水路的發現,激起了人們對世界其它地區的興趣,歐洲的皇室們在他們所謂的藝術間裡收集著來自海外的奇珍異寶。其中包括華麗的藝術品,但也有一部分是基於科學方面的收藏,可以說是我們今天博物館的前身。」

普魯士考察隊

很久以來,歐洲各強國就圍繞中國藝術珍品展開了爭奪,不僅針對來自中國的誘人的商品,還針對這個傳奇帝國的藝術。那些由商人通過傳奇般的絲綢之路從中國運到歐洲的昂貴物品,諸如珍貴的絲綢、精美的瓷器、芳香的茶葉和異國的香料,都被各個皇室用來當作顯示其財富並壓倒他人的東西。這種權力的展示還包括派遣科學考察隊研究富有傳奇色彩的中國,亞洲藝術博物館館長魯克思(Klaas Ruitenbeek)教授說:"那就像一場競賽,各個強國,諸如俄國、英國、法國、日本和德國都對這個地區極感興趣,想在那兒收集藝術品和考古物品。"

亞洲藝術博物館珍藏的吐魯番石窟壁畫原跡圖片來源: Karin Deckenbach

從1902到1913年間,德國先後四次派出考察隊前往中國,德皇威廉二世親自從"帝國最高配置基金"(Allerhöchsten Kaiserlichen Dispositionsfonds)中出資對其進行支助。考察隊在天山之簏的沙漠綠洲吐魯番有了轟動性的發現。在充滿傳奇色彩的絲綢之路上的一個貿易中心,他們發現了珍貴的手稿、古老的壁畫和由粘土製作的奇特塑像。這個舉世聞名的吐魯番藏品的精髓是那些無與倫比的用來裝飾一個公元5世紀佛教石窟的壁畫。怎麼可能將這些精雕細琢而且面積巨大的壁畫揭取下來運到柏林呢?

"這些洞穴是在非常柔軟的砂岩上挖出的,藝術家在牆壁上塗上了一層大約1.5釐米厚的粘土和秸稈混合物,然後在上面作畫。"魯克思教授解釋說:"這一層塗上去的土相對容易揭取下來。考察隊根據一定的方法--德國人就是這樣--一方塊一方塊地取下。"這些方塊是邊長為70釐米的正方形,也正是能將其放在駱駝上帶走的尺寸大小。之後再將它們放到手推車上,用毛驢和馬拉到火車站,最後用輪船運到德國。

中國熱

通過這種方式,德意志帝國的四次考察活動總共將433個寶藏箱運到柏林。其中包括24種文字和17種語言的摩尼教手稿和古老文本,以及來自塔克拉瑪乾沙漠邊上富有傳奇色彩的綠洲中的宏偉雕像。1908年在民俗博物館舉行的第一次展覽就取得了巨大成功,而1927年舉辦的盛大中國展更是吸引了全歐洲的注意力。

借此,精明能幹且有遠見卓識的柏林博物館總幹事威廉‧馮‧博德 (Wilhelm von Bode)繼續激發著人們對中國的熱情。這種對中國的迷戀也感染了許多私人贊助者,他們在藝術品市場上購買精心挑選的作品,並且有不少後來將這些藏品遺贈給了國家博物館。 例如領事雅各比 (Jakoby)將他馳名的漆器藏品捐贈給了柏林市。收藏家恩斯特‧格洛斯 (Ernst Grosse)也捐出了自己珍貴的中國明代青銅器和繪畫。

戰火遺恨

然而,柏林的一大部分中國藝術藏品在二戰中毀於轟炸機投擲的炸彈。不幸的是,其中也包括來自絲綢之路遺址高昌故城的四米高的雄偉佛像。"很可惜當時無法將那些最大的壁畫從博物館的牆上取下來,結果它們遭到了毀壞。相當多的,大約有30%的亞洲中部的館藏被毀掉了。"魯克思教授對另一起悲劇也深感遺憾:大多數的博物館館藏當時都存儲在德國的東部,二戰以後處於蘇聯軍隊的佔領之下。"1945年,東亞藏品的很大一部分被搬到蘇聯去了,有5000多件文物。"

這些"戰利藝術品"消失在聖彼得堡艾爾米塔什博物館的倉庫裡,直到今天仍然與世隔絕。幸運的是,很快西部的盟軍就將那些剩下的、但也是非常重要的一小部分文物歸還給了德國。西柏林的博物館裡的藏品在私人基金會和贊助者的幫助下又重新豐富起來。比如墨禪山莊的中國收藏,包括尖筆"文人畫"稀有珍品,此外還有明清時代的200把華貴的扇子。

1788年的中國壁畫和中式家具圖片來源: Karin Deckenbach


重放異彩

儘管如此,這些收藏的精華依然是來自吐魯番的獨一無二的珍寶,並以一種獨特的形式呈現給參觀者:亞洲藝術博物館百分之百地忠實復原了"飛鴿銜環窟" (Höhle der Ringtragenden Taube),在頂上及四周的牆上,原來的壁畫煥發著從前的光彩。而當博物館館長前不久去中國時,他卻始終有種難以揮去的愧疚感。因為所有在柏林能看到的非凡無比的原件,在中國原本的洞穴裡卻只有光禿禿的岩石。

然而,中國的文物保護機構卻顯示出了異常的寬容,魯克思教授告知:"北京的國家文物局負責人告訴我們,這些不幸的歷史,像這些從中國帶到德國的物品,都已經過去了。我們現在要向前看。我們完全支持雙方共同進行的研究。聽到這些,我們當然非常高興,還是有點意外吧。這真是一個非常慷慨的姿態。"

德中雙方要共同研究並保護在德國的中國藝術珍品。例如已經採用保護性的材料,對一個有1300年歷史的、來自中國北方的神奇"大象女神"雕塑進行了永恆的保存處理。這是為一個年齡很老的女人所進行的現代抗衰老護理。她屬於那些總能點燃人們對中國激情的柏林眾多藝術珍品中的一件。

作者:Karin Deckenbach 翻譯:易木

責編:樂然

跳轉至下一欄 DW熱門報導

DW熱門報導

跳轉至下一欄 更多DW報導